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无关
广告

无关

作者:伍文妍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169

——读《呼兰河传》有感


(一)

在这座清贫的小镇上,一切与一切无关。

死去的生命与活着的群体无关。染缸坊里的学徒死了,造纸坊里的婴儿亡了,而他们无法为活着的人制造更多的话题与乐趣,只得在沉默中消散。

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无关。所有的行为都不假思索,所有的应变都无关选择。四季轮回,阴晴交替;人们因时而动,顺其自然。

俗世与自然的生意无关。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与冯歪嘴子的悲剧,那些封建礼教的摧残,愚昧人性的可怖,与园中草木昆虫无关。开花结果,随心所欲,不问人烟。

而萧红,与这一切都无关。

她的一生是寂寞的。

因为她在自身不相容的环境里,有了不该有的觉醒。


(二)

这座小镇不算繁华,时而荒冷寂静;却也不失热闹,时而锣鼓喧天。

人间的生老病死皆为注定,生命循着自然规律生生不息。人们静静地活着,不表达思想,也不流露感情;不宣泄愤怒,更无心奋起抗争。他们为活而活,身躯日渐苍老,灵魂愈发迟钝,尔后宛若空壳,在世间消殒,也无人问津。他们在现世尝遍贫穷与苦痛,选择忍受却毫无作为。于是寄期望于来世,虔信敬鬼;对于生者,却依然斥尽折磨。

这里不乏绚烂色泽,却依然单调寡味;这里不乏慈爱与温暖,却依然凄冷萧索。因为蕴藏在淳朴风情之下的,是人们骨子里深深植入的愚昧与冷漠。

一个尚且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本该因无知而度过一段欢快的童年,遗憾她的早慧令她与这片惨淡格格不入。当所有人都一塌糊涂地生、自然而然地死,从不设想远景、从未思考过人生的意义时,唯独她拥有纤细又敏感的神经。于是热闹越甚,孤寂越深;纵然置身人海,依然若在旷野。


(三)

萧红以简洁、浅淡的白描,不动声色地描摹着关于小镇的零碎记忆。她以童年纯净的眼静静观望,日后又以恒温的笔触淡然写出,于是使其中的自我变成了一个局外人:观察却不融入,审视而不亲近。她温柔地叙述,却难掩深沉的悲哀。细思这清词丽句,荒凉与无奈力透纸背,如在恍惚中急速下坠。

一直很钦佩萧红的功底,浑然天成的字句虽不饰雕琢,依然感彻人心。她平静的口吻,表达出了对改变这一切令人心伤之景之事的死心,以及对淡然铺陈这些琐碎故事的绵长的耐心。在这种孩童纯净的视野下,一切都天真得很残忍。

于是便觉,真正的苦难无需虚张声势地叫嚣,无需浓墨重彩地描摹,无需倾注如雨的泪水、撕开血淋淋的伤口。只是,像她这样客观,沉静,轻描淡写,就像是一件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件一般。这种冷淡的,寂寥的,平和的叙述,却能在隐形中摧毁一个人种种美好的幻想;散漫与零碎中,犀利的目光洞穿一切,令人心惊。她写的太过直白,让人甚至都没有勇气去坦然面对这份真实。可另一方面,她又能把落后的农村中枯燥的生活写得趣味盎然,让一些平淡小事也变得十分可爱,那些温暖的场景也滋养着人们的心,唤醒了心底里对家乡的怀想。

故乡美丽又丑陋;她对故乡眷恋又疏远。她生在故乡,长在故乡,和故乡的许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似乎并没有任何联系。

祖父给了她爱,可随着其逝世,这份深厚的情谊未能持续很久;花园给了她快乐,可随着她长大,那里便也全然荒凉了。更多的,是她置身此处而心飞跃出此处,依赖此地而生却又与此地的种种无关。

她与小镇中的一切无关;她在日后回望时,依然还原了那一种无关。于是读着这本小说的我们,在这种平静的荒谬之中,感受到了非同凡响的震撼。


(四)

她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我家是荒凉的。”

飘零一生,遍尝艰苦,饱蘸沧桑的萧红总令人叹惋。

她所有的痛楚,来源于她超脱思维与愚钝现世的无关。如果资质平平,随波逐流,她依然可以平静地度过这一生。而她的出世便加已被加以不平凡的脚注。可惜的是,超越时代的人,总得为他们所具备的前瞻禀赋而付出代价。

这便是为何诸多大家毕生苍凉。

也是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