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平和笔触之下的尖锐刀锋
广告

平和笔触之下的尖锐刀锋

作者:叶杨莉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2197

——评张恨水《夜深沉》


读罢《夜深沉》,我戏想,这部作品描写细致入微,放在今天,可算非常具有画面感,直接改编成为剧本,都减轻了不少编剧的工作,甚至连配乐,作者也准备好了。

同许多中国作家偏爱将古典文化元素加入文本创作一样,张恨水在这部作品增加了戏曲元素。这部小说的名字,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夜深沉》,曲名就出自唱词中的前三个字:“夜深沉,独自坐……”,来源自昆曲歌腔,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

当代小说,如苏童的《妻妾成群》里,同样出现过戏曲意象,三太太梅姗在小说中唱了《女起解》、《杜十娘》等曲目,而后在张艺谋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戏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文本不同于影像,却可以“无声”胜“有声”,通过京戏唱词“叹红颜薄命前生就,美满姻缘付东流”,对封建家庭对妇女摧残的揭露和控诉显露无遗。

而在张恨水的《夜深沉》中,《夜深沉》这一曲目则主要起到推动情节和渲染情境的作用。女主人公杨月蓉是一个女戏子,她的登场正是伴随着《夜深沉》的旋律,第一回里,“正到这门口,那胡琴变了,拉了一段《夜深沉》,那拍板也换了一面小鼓,得儿咚咚,得儿咚咚地打着,大家立时把谈话声听了下去,静静地听着。”人未见而声先至,如同《琵琶行》里那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男主人公丁二和由此记住了这曲特别的《夜深沉》,也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张恨水在描写戏子唱戏时的动作、乐器的演奏、观众看戏的场面,都是细致且专业的,这同他对古典文化的钻研和独到理解密切相关。在小说里,杨月容和丁二和的初次见面、间接相逢、缘分即尽三个重要关键点里,都出现了戏曲《夜深沉》,它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参与了两人缘起缘灭的过程。

然而,含金量如此重的“夜深沉”三字,指的仅仅是京剧曲牌吗?从曲牌名跳脱出来,“夜深沉”的另一含义自然是指黑夜。对于沉沉黑夜的描写,小说中出现了多回。

北平的冬夜,寒冷空旷,张恨水先生细致连绵的笔触,渲染出一种寂寥哀伤的黑夜情境。如在第二十二回《末路博微官忍心割爱,长衢温旧梦掩泪回踪》中的描写——“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很像一只大银盘子,悬在人家屋脊上面,照着地面上,还有些浑黄的光。”月容正走在北平的街上,趁着夜色去寻二和。到第二十五回《难忍饥驱床头金作祟,空追迹到门外月飞寒》中的描写——“墙头上的大半轮月亮,格外地升起,照见地上一片白,唯其是地上一片白,二和同王傻子两人的黑影倒在地上,显得孤零零的。”此时,心上人消失,黑夜留下二和一个寂寥的身影。

同一轮月儿挂在夜的黑幕上,静静地看着两人越走越远。作者通过对黑夜的多次描写,暗示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及底层人民之间的爱情,正如黑夜一般窥不见光亮。

黑夜可以作为寂寥的背景,也可以化作尖锐的刀锋,看似只是叙述一段无缘的爱情,其实更是直指残酷的时代。细数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几乎可以得出这样的定律:“为富不仁,红颜多舛,贫民潦倒。”

为富者不仁,刘经理、宋信生、郎司令等代表的是当时的权贵阶级,都有着一致的共同点——好色,卑鄙。他们在爱情上并不忠贞,显赫的地位和充足的财富使他们可以任意越过道德的边界,去搜刮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为得到杨月蓉,或以言语欺骗,或以禁闭要挟,或以财物收买,可谓手段各异却同样卑鄙,然而就算费尽心机得到以后呢?也不过将人随手一丢,弃如衣物。

红颜却命薄,有一个桥段很值得玩味,在第三十三回《人陷惜名花泪珠还债,返魂无国手碧玉沾泥》中,刘妈对月容说:“你这样年轻,又长得这副好模样,你还有唱戏的那种能耐,到哪里去没有饭吃?干嘛寻死?”月容却回答道:“你说错了,你说的这三样好处,全是我的毛病,我没有这三项毛病,也不至于受许多折磨了。”小说里的这两位年轻女性,月容和田二姑娘,同样年轻貌美,也同样命途多舛。一位始终无法自己主宰命运,一位惨遭抛弃而早产死亡,正如月容所言,在那样的时代里,女性的优势却恰恰是“毛病”,她们的命运轻如草芥。

贫民似乎与幸福绝缘,在那个功利的社会里,人人做任何事情都图一个动机。在小说的开头,丁家母子身上,还散发着人性的善良一面,帮助他人并不图什么。丁二和,这个从贵族沦落为底层百姓的青年,孝敬母亲,讲义气,也愿意为一个处境艰难的少女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其他的底层人物,则越来越显得市侩精明。贫困是他们的苦衷,也是他们不择手段的动机。

直到小说的结尾,读者才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再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世态,就像那盆冬夜里由黄氏泼在王傻子身上的凉水,浇灭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夜深沉》并不是一部读来让人“过瘾”的作品,它的残酷之处还在于毫不留情地展露出人物的弱点,每个人物都不“讨喜”,杨月蓉对虚荣的难以抗拒,丁二和自身的懦弱无为,他们的悲剧也同样来源于性格的桎梏。

而这一点,也让这部作品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其他通俗文学更倾向于“造梦”,有意塑造出麻雀变凤凰,底层人民能翻身这样的桥段,而《夜深沉》则是“碎梦”,麻雀变凤凰有着失足的代价,底层人民始终穷困潦倒。正因为它的不“过瘾”,它对读者的吸引程度似乎一直不高,知名度也在张恨水寥寥百部作品里显得稍低。

张恨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称作“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界集大成的作家”。他在创作中保留着章回小说的格式,在内容技巧上则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营养。小说语言有古典意蕴,对话冗长客气,将古今中西文学特质倒是融汇得别具一格。

但他小说里的刀锋跨过了半个多世纪,放在现今也同样尖锐深刻。在今天熙熙攘攘皆为利益来来往往的人群里,难道缺乏位高权重却腐败的富人?缺乏因为虚荣而失足的年轻女孩?一曲夜深沉,底层市井的哀歌,从寂寥冷清的北平唱到今天灯红酒绿的都市,依旧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