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海棠叶纵为虫嗤,沧桑后风骨犹存
广告

海棠叶纵为虫嗤,沧桑后风骨犹存

作者:陈瑞琦  发布于:2016-07-26  点击:3241

——《秋海棠》书评


阅毕,只剩怆然。

怆然过后更是愤懑和不甘,如此一铮铮铁骨,满腹才华之人,怎耐得这一悲惨结局!

且待我徐徐道来,这一把辛酸泪。

本文从秋海棠的一生下笔,按照着时间顺序逐渐往后推移叙述。

本是一名稚嫩的少年,尚存着对世事的迷茫和探求,因为想要让“老娘”过上安稳的生活,只得乖乖作为一名伶人,而这戏剧生涯,变成了主角一生的羁绊。

从一名极其厌恶演旦角,却惊艳众人的清秀小生,再到年纪尚轻却知书达理,成熟稳重的青年,却不知经过了怎样的岁月推移,世事磨难,变成了紫酱色皮肤的脸上徒剩两道刀痕的庄稼人,只能在戏班里看人眼色的武生,随后,染上重病,孤独死去。

一曲一声叹,一生为一人。

秋海棠三字,虽为戏名,却不染纷尘,取之袁绍华之语,艺人好比海棠叶,若不能驱逐险恶之流,只得被剥夺尽了。

他也一生信奉如此,物必自腐,而后虫驻之,这亦是他的良友袁绍文对他所讲的铮铮之言,于幼时便扎根于心。

那个年纪尚幼的孩童便已心怀不甘地看待人生,每当要上台时,他愤怒地板着脸,憎恨着那些戏弄他并一个劲哂笑的先生们和师兄弟们。

这个孩童,伊始从未变过,秋海棠的傲骨,既是因,亦是果。

吴玉琴从小在戏班学戏,倒结交了两位血气方刚,正义凛然的兄弟,大哥刘玉华,二哥赵玉昆。在年纪尚幼,稚嫩弱小的玉琴因为长相清秀和伶人身份被人所纷扰时敢于挺身而出,自然也就在他心中植下一个温暖与爱的种子。而袁绍文作为一个出身较为富贵的少爷,却少有耐心地睹见玉琴身上的禀赋和聪慧,诲人不倦,让他习得了诗书,悟得了品格。

有光明,必有暗影。有君子,必有小人。

若秋海棠被这帮热血的良友所庇佑环绕,故事的今后也不必如此跌宕起伏。

一切,只源于袁大人在戏坊与秋海棠的相会,他长相奇丑,看到貌美堪比自家太太的秋海棠枭鸣似的大笑,直接托着秋海棠的下颚,得意地展现自己的财势。

在那个时代,人性卑鄙,本属常态,而背景优渥,乃雪上加霜。

罗湘绮,是秋海棠仍然为伶人身份所扰,对世间小人尚怀恐慌,对孤独境遇心怀忌惮,依旧潜伏于黑暗中所看到的一束格外明媚,温柔的光——高贵,洁白如“供在佛座前尚未开放的莲花”。

而她恰是那时名门望族出身的袁宝藩的太太。

世事弄人,谁教此等小人心思多端,财势熏天,骗得如此一高洁女子为妻,也暗处刁难不买自己帐的秋海棠。

然而即使小人作祟,秋海棠与罗湘绮却能坦诚相待,互诉衷肠。那响彻大院的秋海棠的“罗成叫关”,便是他们的定情绝唱。

世间难得真情在,可为虎作伥者,偏偏趁虚而入,不经意瞥见了两人私下的交流。

袁宝藩毕竟权势在手,跟班极多,讨好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季兆雄唯恐天下不乱般将此等事情告诉另一个跟班王老二,只为索取蝇头小利。

而此时此刻,秋海棠与罗湘绮的爱情结晶又恰恰孕育中。

刁难者屡次试探,夫妇俩步步谨防,万无一失。

这个时候,偏偏是秋海棠的傲——“我没有什么事要后悔!”季兆雄屡次上门暗示,讨要好处,却被秋海棠冷声相拒。

只怪小人死不悔改,欺软怕硬,有袁大人给他撑腰,身子骨倒是硬了!

秋海棠最终就这样莫名的被挟持到袁大人的大院里,却无力再还口。

袁大人亦因曾经对秋海棠的盛情邀请遭到拒绝,竟然默许了季兆雄的残忍行径。

可悲可叹,不哀小人之鄙,而叹秋海棠的傲——一尘不染,宁死不屈,将他更推向小人的刀柄。

从后,秋海棠便再不上台,面容的清秀淡雅被两道刀痕粉碎得一干二净,亦将他一部分的自信从容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给一并抹杀。

一个人的品性刚正不阿,却恰好成了秋海棠命运的拐点,是对,是错,无人可言。

只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身份,地位,金钱,外人的批判,时代的局限,才是这满足一把辛酸泪的大幕布——率性而为,有时却把自己推向深渊。

阅读的过程中,为秋海棠的揪心遭遇而扼腕叹息,一个正值青年的人,才华,品性,外貌偏偏都无可挑剔,若一路平坦,大可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名角,住上豪华的府邸,衣食无忧,与妻子和女儿梅宝共享天伦之乐。

或许,若他的傲骨稍有动摇,在季兆雄上门求取利益之时能稍微屈服,也不至后来小人出手如此绝情,或许还能侥幸留得清秀面貌,继续演戏为生。本是名角,恰好又不乏富贵人家追求吹捧,若能稍微放下情面,愿意深交,倒也能求得其他有名望的人为他庇佑求情。

他偏偏不求人,最具有身份的袁绍文,也只能眼含着热泪苦叹爱莫能助。这也怪,也怪秋海棠的傲!若他愿意开始向如此一知心好友坦陈与袁夫人罗湘绮的感情,也不至于如此。怪,只怪他不愿意承认,他内心纠结自己终究是一伶人,卑贱的伶人!

然而,便因这一插曲,佳人聚散,奔波数年,破镜难圆。

秋海棠便这样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愁苦丑陋的面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梅宝,生怕有人再从他身边夺走任何。

罗湘绮成了他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渴望触碰,却又胆战心惊——只怕不是为了再度被袁大爷发现,而是内心的那点自尊作祟。

曾经,吴大曾问过他愿不愿意上京,这或许是一个打听到内心挚爱下落的最佳机会。

最后,秋海棠突然变卦,“我实在不愿上京去了,劳你驾给我走一趟吧!”

直至最终落幕,他因坠楼而死,在梅宝与罗湘绮相认即将见他一面之时。

不是天意弄人,也非突发意外。

只因“傲”,令人赞叹,却又悲叹的“傲”!

与梅宝在一起,从不轻易提起她的母亲,甚至连名字也不袒露。

这其中,又有几分是为他自己,为他自己的,为何又带有几分卑微?

只因面貌不如从前,又因境遇困苦,种田维生,落下穷困潦倒样——当初那位自信从容,英俊潇洒,舞文弄墨的少年早已不复存在,他惧怕,担忧,罗湘绮看到如今窘迫的自己更会愁容满面。

“我们要是真把她找了回来,你果然是快活了,我或许也可以比现在更高兴一些,但她自己却在没有一些乐趣了!”

秋海棠,你又怎就如此笃信,真正深爱你的人不会接纳你现在的容貌?

这看似他的倔强,他的风骨——实则是他的弱点。

一对璧人,就这样在尘世种种遭遇过后,错失了相遇的机会。

或许,袁大人刚一离世,他能够积极打听,带着梅宝探求到她的下落,一来二往,又有赵玉昆在其中牵线搭桥,就像梅宝失踪的时候,秋海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搜寻,也得到了一些下落,又怎愁家人不能团聚?而罗湘绮的哥哥家境殷实,又何愁乱世中不能寻得一处宁静的住所供他们生活?

而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如果,也不容许有如果——秋海棠绕了一个好大的弯,最后,母女相认,夫妻却天人相隔!

正如仓央嘉措的一句话:“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的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秋海棠所持要的尊严,让他惴惴不安地度过了一生,却也错失了自己的幸福!

怎料世事沧桑,怎料小人暗算,怎料秉性倔强,奈何因此离别数十载,徒剩满面愁容,畏葸不前。

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

又或许,秋海棠不过是为了追求一点爱,一点人格,却付出了及其昂贵的代价!

错,不是他的傲,而是那个时代!

秋海棠的悲剧,是一个人格和时代共同作用下的悲剧。

秋海棠的人格,值得我们称颂,他虽为出身伶人,虽境况窘迫,但他以另一种极为深沉的方式守护了他对梅宝的爱,纵使他与罗湘绮永世不得相见,他精心呵护的梅宝来到母亲身边,却是他留在这个世上的另一种方式。

永恒的爱,无法扼杀的尊严。

也许,秦瘦鸥描摹的,更是一种于大悲大喜中屹立不倒的人格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