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鱼鲠
广告

鱼鲠

作者:刘培楠  发布于:2016-07-26  点击:2342


听说作者钱钟书极通世故,却不善交际。

他出自书香门第,带着些许书生的执着和傲气,在现实交际里却不见得成功。而他的极通世故大概从本书里就可窥得一二。

初阅时,觉得是一本很好笑的书。作者不动声色地埋下许多包袱,一到时候忽然抖开,回味之后全是笑意。钱钟书本身便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因此知识面之广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本书里同样有着许多典故,而作者却处理的并不生涩,没有给人一种掉书袋的晦涩。他独有的幽默风格,既不是街头巷尾的庸俗的无趣,也不是拒人千里的高贵的风趣,而更像是平和的调侃。

也惊叹于作者的文笔,语言风格独树一帜。信手拈来的比喻,绝不是中规中矩的,而是剑走偏锋的钱钟书。在他之前你想不到某物还可以有这样的譬喻,可是品读来却是无比的贴切。他似乎是随意地抓起现实里寻常的某事某物,又鲜明生动得触手可及。以至于这部小说似乎完全不受时代鸿沟的限制,在多年以后的今天读来却完全没有时间带来的陌生和隔阂。

所描述别的成功小说的词,诸如情感细腻,情节紧凑等等,似乎都不是本书的真正亮点。作者从始至终没有明显地透漏出自己的感情,他波澜不惊地讲着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带着善意的调侃。至于情节,似乎根本不要紧,不过是一个凸显人物的手段而已,而人物又糅杂着诸多元素和性格,都是现实可见的寻常人物,又有很强的代表性。

    书中的人物塑造得很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带着思想和情感的在生活。好像真的是存在过这么一些人,经历过这么一些事,而我们只是途径了他们的生活。许多着墨不多寥寥数笔的人物也十分传神,而最有特点也最没有特点的一个,大概便是主人公方鸿渐。这个人物设计的很巧妙,他涉猎广,却没有什么称得上是精通;他鄙夷世俗,却做不到洁身自好;他厌恶狡诈,偶尔也会虚伪;他本性善良,却在动荡的社会里随波逐流。他聪明虚浮,胸无大志,他从始至终似乎是在想寻找着什么,追求着什么,理想也好爱情也罢,然而直到最后也只得到一段算不得成功的婚姻,而好友似乎也只是赵辛楣一位。他是孤独的,没有人来实实在在地分享他的平凡,他的父亲没有,赵辛楣没有,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也都没有。他带着自己的些许善良回国面对社会的爪牙,如此卑微和孤独。作者在序言里说到,不过是想写某一部分社会、某一部分人类。现在看来,作者笔下的也正是当时最常见的知识分子,或者就是最普通的国人。

    问起一些读过《围城》的朋友,你觉得《围城》在写什么。一部分说,什么都没看出来,读时仿佛都是很有寓意的暗讽,读后却又不知所云。而又一小部分说,在写我自己。方鸿渐短暂的经历里也正是这社会百态,赵辛楣对方鸿渐说:你不讨厌,却毫无用处。这或许也正是大多数的你我,面对现实的獠牙无可奈何,年少时的无数希冀和憧憬都在社会的残酷下丢失殆尽,然后开始试着接受一部分丑恶,甚至是跟随一部分丑恶,然后孤独地在独属于自己的围城里苟延残喘。你想冲出去,你想结束自己的平庸,做一些什么不太一样的事情,像是追随年轻时的深爱唐晓芙,或是其他的什么,然而却囿于一些东西,像是习惯这墨守成规的生活,像是在这安逸的平庸里接受一切。总之你偶尔还会渴望,却恬不知耻地享受着平庸。像是躺在黑暗的泥潭里,偶尔还会咒骂这黑暗,自己却已习惯了此间绵软而舒适的生活。离开学校之后,你才发觉学校并没有带给你什么深刻的寄托,当告别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要和社会兵戎相见时,突然才感受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软弱和无力。

钱钟书是那技巧娴熟的庖丁,他游刃有余地将书中每个人从日常中一点一点剖开,叫我们将这个人看得通透,懦弱和虚伪,自私和善良,都一览无余。而接着读着,却又在发笑之外多了几分其他的尴尬。这是一本写建国前的书,而人物性格性情却熟悉至此,乃至于很多地方仿佛就是我们自己,像是糗事突然被人当众揭发的尴尬,我们在那颇有戏剧色彩的人物里看到的是自己被作者不留情面地讽刺着,于是也和着讪讪而笑。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钱钟书自己呢?他把这社会中的人情世故看的很深入很透彻,却又不愿苟同于那庸俗。或者我们可以说,钱钟书极通世故,却又不屑交际。

我所看到的围城,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围城。它是我们每个人留给自己与世隔绝的去处。我们在那里躲避,以此来逃过世事的纷扰现实的琐碎,也在那里享受自己浩大的孤独。

既然避不过这现实,便留下自己的围城吧,在那里保留下自己不肯被现实泯灭的一切。我们都有自己的围城,偶尔就任由自己回归,与最纯真的自己狭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