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的迷离恋歌
——陶然小说《天外歌声哼出的泪滴》欣赏
在陶然的小说中,《天外歌声哼出的泪滴》是我偏爱的一个中篇小说,我曾经在想,如果让我选编一部香港小说经典,这是必选之作。我喜欢这篇「内心独白」式的小说,首先在于它的优雅精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说艺术的圆融之美。这篇小说展示了一个都市浪子的心灵史,而整体的基调则像恩雅的歌声那样曼妙迷离,那心曲好像不是来自人间,而是来自世外的天籁之音,动人心弦,又韵致深长。
《天外歌声哼出的泪滴》由两段恋情交织而成,是一首现代都市人的迷离恋歌。故事以摄影记者萧宏盛的视角,展现了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纠葛,一段真实而热烈,一段则虚幻而若既若离,由此反映出现代都市人的心灵困境与寂寥。萧宏盛是个为情所苦、怅然若失的人,虽有一个世俗的家庭,却依然幻想着一种理想中的爱情,而且付诸行动,赶搭「爱情末班车」,向A城的生活杂志编辑洪紫霞展开了追求。当他得知紫霞在B城出差时,也毅然相随,可是这次即兴而来的相会并没有逹到预期的目的,紫霞婉拒了他的表白,令一片真心的他遭遇了一场情感的滑铁泸。紫霞不辞而别,他则滞留在B城。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撞板」而回的萧宏盛在滞留机场的几个小时候中,浮想联翩,他的心投映着两个影像,一个是洪紫霞,另一个是袁如媚,两个女人两段情,交相闪现,互为对照。相对于洪紫霞的温婉、冷淡,且步步设防,袁如媚则热情大方,她对萧宏盛爱得主动也爱得真诚。这段情发生在他还没有成家立室的时候,只是因为她是有夫之妇,终归是别人的妻子,这段情也就随着她移居美国而无疾而终。这一冷一热两段情,成了萧宏盛生命中的梦魇,在他的心中反复映现,像两段旋律不断变奏,唱出了一首低回婉转又迷离动人的心灵小调。
一般的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通常只注意到洪紫霞和袁如媚与萧宏盛的情感纠葛,而忽略了萧宏盛的人生困境。事实上,这部小说的更深一层意蕴是对现代都市人生的反思。萧宏盛有其复杂的心理状态,他孤独地生活在现实之中,但又有几分恃才傲物,且沉溺于自我的世界,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社会、人生,冷眼旁观着世态的炎凉,是这个都市的边缘人,又是都市生活的精神漫游者。他「已经不再相信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甚么轰轰烈烈的感情波澜,只过着一种很世俗的生活,他以为自己已经不再心动如水」,可偏偏又无法抗拒爱的呼唤,情不自禁且义无反顾地展开追求;他很想潇洒地爱一回,但面对心仪的人又吞吞吐吐,结果在两性之间的战争中丢盔弃甲。这种无奈的爱情故事,这种为情所困又深受其苦的处境,正是日常生活中每天上演着的人生常态,是无数宅男宅女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千千万万都市人现实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总是生活在现实的泥淖中,却又总是在追求一个难圆的梦,最后总是带着伤痕累累的心败下阵来。现实与理想、世俗与超俗,始终是人生的矛盾。这种不甘于现状而将目光投向未来,却又无力突围反加重内心痛苦的生命怪圈,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悖论。萧宏盛正是陷入这种困境中的现代都市人之一,他的困窘也是许许多多都市男女的困窘。从这个方面来说,《天外歌声哼出的泪滴》唱出了都市人的迷离心声。
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采用了意识流手法,且运用得相当纯熟,可以说代表了陶然小说在艺术追求上的一大转变。陶然早年的小说创作大都采用传统的叙事手法,遵循写实的法则,以自然的顺序展开叙述,对社会人生作出照镜子式的反映摹写,但这部小说则不一样,完全打破了物理时间的顺序,充分利用心理时间,对情节作出了灵活的安排,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对故事作了跳跃式的闪回或闪前,娴熟地转换时间、场景。整篇小说通过萧宏盛的视点去展开叙述,将现实生活放置在人物的主观意识中,以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化入对往事的回忆,现实空间与虚拟的空间交相迭映,互为印证,构成了缥缥缈缈迷迷茫茫的梦幻式基调,与内容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概而言之,《天外歌声哼出的泪滴》是陶然创作生涯中的一篇出色之作,也是香港小说中的一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之作,它不仅对现代都市人的情爱关系与心态,作了真实而深刻的挖掘和反映,也对都市人普遍的生存困境作了客观的审视,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所突破,体现了都市文学的现代特色,其意识流技法无疑为香港小说增添了新的艺术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