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诗人的感性抒写爱情

以诗人的感性抒写爱情

──评施玮小说《红墙白玉兰》

文/于疆

2009年09月06日,星期日

(长篇小说《红墙白玉兰》,施玮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施玮作为灵性文学的倡导者,近年来在新诗和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按一般的理解,灵性文学是属于基督信仰的精神文学;是关于人性堕落与灵魂拯救的文学;是以反世俗化和反物质主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文学。

小说《红墙白玉兰》还不能算作纯粹的灵性文学,因为信仰并没有成为创作这本小说的思维定势,信仰也没能规范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原则。

《红墙白玉兰》是一部爱情小说,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它既不同于琼瑶或海岩;也有别于三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因为它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描写,纯粹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表现对像,而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又接近于"意识流"。虽然不能据此认定它就是西方现代派小说,但至少可以说是一部受了现代主义影响的作品。

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坛开始从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逐渐把触角伸向西方。于是沃尔夫、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等的作品和它们的思想支柱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的哲学著作被争相阅读,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时期和西方走得最近的是一些西方语言学者(如高行健等)和青年诗人,特别是所谓的朦胧诗派诗人,诗人们以其特具的文学敏感,最早和西方文化碰撞。施玮作为一名年轻的女诗人较早地接触并受到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影响是非常正常的。

中国文坛和西方接触并向西方学习,应视为一种进步(其实这种接触和学习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后来由于人为的原因而中断)。因为文艺创作理念应该是多元化的;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应是多元化的。当然,中国的文学艺术不必强求与西方“接轨”,也完全没有必要接轨,因为文学艺术毕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必然要受到物质文明基础和由此派生的哲学思潮的制约。

《红墙白玉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它主要描写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他们的婚恋故事,其中旅美女诗人秦小小和她的大学同学杨修平的生死相恋是故事的主轴。

碍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杨修平先娶了他的养母的女儿紫烟,后来又和工于心计的进修生王瑛结婚;秦小小则遇到了深爱她的美籍教师柳如海。虽然后来双方都有了配偶和家庭,但两人的相思相恋之情有增无减,他们在各自的感情世界里给对方预留了一个私密空间。对于这种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作者最后为它设计了一个凄美的结局―秦小小身罹绝症并意外怀孕。

小说第一部分题名“红墙”。“红墙”似乎隐喻情路的坎坷,“红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一道障碍。第二部分以“白玉兰”命名。“白玉兰"像征着爱的宽容和爱从“占有欲”下的释放。至于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红杉树”应该是意味着爱的永恒和人格独立。

《红墙白玉兰》突显爱情与婚姻,灵与肉的矛盾和冲突,其高潮是"杨村之夜":十四年后,秦小小回国找到了杨修平,他们相约在杨的奶奶生前所在的杨村住所会合。夜幕下,两个相思相恋的灵魂终于跨越了一扇沉重的理性之门,实现了肉体的结合。这一扇门的被打开,像征着灵与肉之间的道德藩篱轰然坍塌,像征着爱情的唯美色彩倏然褪尽。

这扇门之所以如此沉重,是因为它承载了男女主人公全部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的总和。作者在描述杨村之夜时作了如下的铺陈:

“不能!我在心中坚持着。

我把丈夫、朋友、父母,他的妻子、孩子、良心、道德都慌乱地搬来,堆在一处,我想着在美国时牧师的讲道……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圣贤们的智言……”。

小说基本上是以第一人称书写的。因为作者着力描写的是心理活动,第一人称对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无疑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某些时候也采用了第三甚或全知人称去呼应情节的需要。人称的变换顺乎自然,不着痕迹。可以说,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是非常细腻的,有深度的,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

也许因为小说作者同时也是一位优秀诗人的缘故,作者经常是用诗的语言去描述小说的情节;用诗的意像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如在描写秦杨两人隔着太平洋苦苦相思之时:“两颗精疲力竭的心,各自沉默在地球的两面……,你昼我夜,轮番地被时光辗过。”又如当杨修平目睹秦小小和柳如海亲密相拥之时:“他从他们的紧紧拥抱之间,僵硬地穿插过去,他的心和身体都擦出了血痕。”

由于小说《红墙白玉兰》主要着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基本上没有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存在和历史存在,读者很难在小说里体察到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而缺乏历史意识恰恰是后现代派的特征之一。这种将小说人物和他们存乎其间的环境和时代剥离开来的创作手法显然不能纳入现实主义范畴,因为现实主义必须是“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像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被称之为"法国百科全书式的社会风俗史"和"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然而,现实主义并不能成为臧否作品的标凖,更不能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样,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当作文艺创作的御定凖则。因为现实主义本身也不过是诸多创作方法的一种,选择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完全是作家本身的权利。

施玮在她的创作实践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并以她诗人的感性笔触不落俗套地抒写了"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带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和隽永的审美享受。

作者简介:于疆,资深电气工程师。北美洛城华文作协荣誉会长,散文作家,其散文、随笔和评论作品散见于各报章杂志,曾获联合报文学奖。长篇纪实《苏北利亚的故事》和散文集《闯荡美国》正在修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