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言爱情的女人

代言爱情的女人

——读张翎的小说《羊》

读小说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没有来由的,天生喜欢看小说,也许,女人天生爱幻想吧,我总是在小说里寻找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美好情愫,看完张翎的《羊》,心中感慨了许久。很长时间没看到这种纯粹写爱情的小说了,特别用一种完全跨越时空的手法把两个世纪的人物和爱情,用一篇中篇小说就交待完整,这不是一般写手能做到的,人物的完美和忧伤还有时空的把握感都有种:时光雕刻的感觉,觉得作者把时光留在了多伦多,留在了十九世纪中国的青石板路上……

一篇让女人落泪的小说,小说好多精辟的描写让人难过而又怅惘,如:女主角“羊阳”在找住处时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现在不是,但是假如我能得到一个温暖的房间(最好晒到太阳),也许我会是。”

一个不是基督徒的异教徒的需要,仅仅是需要一间有阳光的房间吗?这是一个引子,预示着一个没有根的女孩子,她不仅需要身体的空间还有心灵的空间。

 又如:“羊阳”见到保罗时保罗说:“我知道了,你就是那只喜欢太阳的羊,“羊阳”说你怎么就没想到也许我是那个喜欢羊的太阳呢。男人就叹了一口气,说是啊,你这样一个阳光女孩子,一切都应该慢慢好起来的。”

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对话,但是作者却交待了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孩子,一个有着伤痛的女孩子,没有太多的对白。有的,简直就是用白描的手法,如:键盘就流出了一片连绵的春雨落地珠玉撞击似的声响。在这样的声响里保罗把绷了一天的神经懒散地松开,端起咖啡杯子,开始阅读晨报。报纸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一整天,如一个过季的女人,开始有人老珠黄的陈腐气味。”

把打字的声音形容成春雨落地珠玉撞击的声音,把报纸形容成一个过季的女人,有些人老珠黄的陈腐的气味,多美的比喻,发黄的报纸如一个过季的女人。如果不是女性是没有这种细心的,真有些不舍看下去,怕故事太短中断了,但是又忍不住看下去:

“约翰。威尔逊身着一件灰布长袍,左手 一把桐油纸伞,右手挽着一个黑布包袱,从轮船狭窄的舷梯上走下来,踏上温州城那条熙希攘攘的望江路时……”一段历史从画卷中走来,有些旧,有些灰,还有点沉闷,一如约翰最后的归宿。

诗般的描写:“他家的小镇也有一条河,叫鱼溪。在许多有阳光的日子里,他也曾站在河岸最高的那块石头上,看着河水闪闪烁烁地流向没有尽头的远方。即使在童年,他就已经坚定不移地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水都是相通的。择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只是不同的水孕育了不同的人生。”

作者在写感情时并没有大势渲染男女主人翁如何如何的海誓山盟,只是不经意间的:“袍子通身都是褶皱,每一条褶皱里,似乎都掩藏了一个人生故事。故事太多太重,袍子渐渐兜不住了,就露出些无可奈何的颓败相来了。

阳把袍子取下来裹在自已身上,袍子很宽很长,边角拖在地板上。她把脸埋在衣领上,闻着岁月和男人交织而成的复杂气味,突然觉得自已如雨后竹笋节节长高了,高得可以坦然地走进保罗的世界。”一个人要长大有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只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一个女人要在爱情里成长,首先是要学会感动,“羊阳”历经一次所谓爱情后学会了感悟,他和保罗什么都没说,但是他知道他心里有她,“她知道那是两片目光。那目光极是湿润厚重,在她的背上踯躅游走了几个来回。她的背在那样沉重的怜惜之下不堪一击地驼了下去。手指也很是僵硬了起来,错字连篇。”

有诗人曾说,爱并不一定要说出口,有种爱就象黑夜的火种,孤独的凝望天空,但已深植在了对方心里,一如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在灯下翻开发黄的日记,想着年少时的你,是不是还在原处等我,还在来处张望?有时,刹那,就是永恒,永恒即刹那……

“他看见了一室光亮。柔软。温暖。清明。灿烂。过了一会儿他才渐渐找到了光源。他看见了一张刚刚脱下稚气披上第一丝风情韵致的脸。他毫无防备被那一双炭火般眸子烧伤。他听见他的生命骨架在炽烈的火焰中不堪一击地轰然倒地,散成无法收拾的一堆。虽然他聚合了所有的碎片,却再无法组装回一个原先的自已。燃烧是在瞬间发生的,他没有想到的是,余烬竟会长长地延及了他的后半生。”

一个人的爱情,就这么短短的几句,包含了他的一生,一段多么倾心的相遇,尽管,尽管相遇太迟,尽管她知道在她身后飘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他凋零的心,可是她依然让他走了,宁可孤苦一生,她真的孤苦吗?不,她心里已烙下了一个人,一个可以用心来伴她走完一生的男人……

“眼泪蓄在她心里的时候是湖是海,流出来的,却只有两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恨情愁?什么样的泪海人生哦。

“保罗的胸膛很硬实,也很柔软,唤起了羊阳很多关于温暖的久远记忆。羊阳突然就有了哭意。眼泪如惊涛骇浪在心中汹涌地撞击着,撞得她遍身生痛,眼中却只是干涩。方知道,她已经在多伦多这块土地上把眼泪流完了。”从来没看过一篇这么美丽动人的小说,一篇如诗般的美丽小说,女人的细致是诠释爱情的最好的代言人,作者是一个最能代言爱情的女性,一个用散文般的思维写小说的女人。

“也许,冥冥之中果真有一个上帝?她二十三年无忧无虑的时光,仿佛都是在仔仔细细地预备着,来应付她这几个月的所有悲伤。上帝让她独自遇见了一阵又一阵的急雨,却又给了她一把又一把的雨伞。”

说得多好啊,把一个现代女孩子所有情感的悲欢离合就写在这么几句话中了,作者没有再交待她的未来,但分明就让读者看到了她的未来,另一个新的她涅磐在她的“阳光咖啡屋里。”

成年后能让人感动事和人不多了,张翎的这篇小说着实让我大大感动了一翻,一直在回荡在作品的氛围里,这篇小说让所有不相信爱情的现代人,重新看待现实中的爱情。

 一起回味年少时那一段没能实现的少年情感吧……

2003.10.10于海坛海峡波光的深夜

2006.8.12发表于美国多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