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疼痛中寻找灵魂的栖息地
作者:邹蔚昀
《一个夏天的故事》为著名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的最新小说选集,收录了其近年创作的4部小说,代表了其小说写作的最高水平。小说题材广泛,体现了这位久居海外的作家对母语的不懈追求,及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如严歌苓所说,读这四个故事,就像在感受着张翎笔下主人公的各式等待,男男女女们在一次次必须的等待里完成自我的救赎。远离尖锐和争斗,作者用温婉细腻而又不失力度的文字展示人物面对生活磨难的隐忍和坚强,主题回归人性的真善美,在幽微处显见人心。张翎对人性的深悟及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使她的作品总有强大的魔力。
张翎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总能把史实和风月糅合得淋漓尽致,滴水不漏。四部小说里,她以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为背景,却又有不同的侧重与核心——有以孩子视角写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变迁(《一个夏天的故事》);有以作家的欧洲之旅为背景,将自身遭遇变故融于其中得到深悟(《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有以华侨历史上移民女子远在大陆彼岸对知识和爱情的不懈追求,成功塑造了一位顽强抗争的清末女性形象(《阿喜上学》);还有以诗歌贯穿,在强大的跨时空交错中发生的爱情故事(《何处藏诗》)。小说体现了爱情与乡情的相互交织,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连接,在细腻感性的笔调下隐现政治风云与社会百态。
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细密心思,使张翎善于从细微着手,见微知著。同样是旅行,却揭开了七组人生,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在,从青年到白发……各具代表性的人物,依次揭开各自人生中最黑暗的夜晚;同样是对华人百年移民史的记录,却有别于同类作品博大浩瀚的全景式思考,只在百万人中抽出阿喜一枝独秀,写得鲜活且真实;同样是爱情,却以诗歌为线索,在知青历史和后殖民文化的双重压力下游走在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拓宽了小说的深度,奇妙地滋生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凡此种种,无不充分显示着作者坚定的现实主义精神及丰富的文学表现力。
生活与文学,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密不可分。不与生活建立关系的文学,大抵都是纸上谈兵。《一个夏天的故事》正如其名,具有充沛的生活气息,弥漫在书页的各个细小角落。在作者笔下对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表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人物的善良、豁达和坚忍,不懈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把故事置身在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中,把历史、政治、文化、语言等要素进行交叉渗透,在多层次、博大的思维广度里,我们总能在张翎的文字中找到对作品的不同解读。这样一位厚积薄发的作家,她未来的文学世界,必将愈加宽广,且无比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