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随他走那一程山水

随他走那一程山水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陆士清


香港作家彦火的旅游文学创作是姿彩缤纷的一树 随他走那一程山水

  香港作家彦火以散文享誉文苑。在彦火的散文创作中,旅游文学的创作是姿彩缤纷秀于丛林的一树。上海文艺出版社前总编江曾培曾在《<鱼化石的印记>序》中,重点肯定了彦火的游记散文。2010年,喻大翔教授为彦火编辑出版了一本评论彦火整个文学创作的集子,其书名也为《跟彦火走那一程山水》。<!--鱼化石的印记-->

  彦火的游记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跨国书写,题材多样。彦火不是职业旅行家,但游踪五湖四海,笔涉天涯海角。写作题材不仅是国际性的,而且丰富而多样。当今,旅游文学研究界很注意游记写作者以什么身份与所游的特定空间发生联系,是旅游者呢或是旅行者?不同的身份所触发联系的内容是不同的,游览观光或是别的,因而把“旅行”和“旅游”加以区分。认为前者除了通常的游览观光和增长见识以外,还带有另外的目的,或者说怀有某一种使命,至少是遵循了“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试图在空间的移动中获得灵感或启示。综观彦火的游踪,可以断定,他是“旅游”和“旅行”兼而有之的。他的泰山、庐山、黄山三山之游,以旅游为主,所记也以欣赏山光水色为主。他写泰山,尽情欣赏祖国的山河诗的律动和画的锦绣;他到日本,虽然也登名山傍胜水,但更像是一位社会学家,观察日本社会和异国百姓的市井生活;游千岛之国,是探亲之旅,更多的是体验民风民情;爱荷华之行,是游学之旅,溢满的是文学交流、文学想像、文学氛围。爱荷华之旅的题材,虽不为彦火所独占,但决不是一般旅游者所能拥有的,也不是所有写爱荷华的作家,都能写出彦火那种文学憧憬、文学期待和浓浓文心的。

  第二,洞幽抉微,情溢履痕。彦火旅游、旅行,敏于审视、洞幽抉微,他以一双宛如三棱镜的眼睛,观察山水,将无情的事物有情化,将有情的事物崇高化,透视大自然引人入胜的天赖神韵,揭示和体验人际关系中的真情和美好。在他笔下,静默的山河、灰冷的岩石都灵动起来而显现出耀眼的七彩。他的《庐山组曲》,写雨、雾、山、水、花、树、竹、石等十七景,堪称为一部庐山交响曲。对于社会生活,他细察和探索,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扶桑鳞痕》,可以说就是他深入考察日本社会生活的记录。在千岛之国,彦火多次“历险”,但每次都因友谊和乡情而得以顺利化解。《风雨编织的故事》等这组作品,是“历险”而得到化解的记录。这里,彦火以一颗真诚的心,体验着菲国人民和老华侨的友谊,表达了怀念和感恩之情。

  第三,简约灵动,多彩多姿。彦火的游记创作已历时近40个年头,始终写得简约灵动、篇幅短小、文字精炼、状景生动,且富于变化。首先体现在对游程和绘景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自泰山来》是紧贴旅游全程、移步换形、一景一情写得也景有景色,情有情韵。然而到了庐山,彦火则改变写法,将游程揉碎,依仗所写景物重组时空。其次是文本体式的选择。《我们自泰山来》是游而记之的体式,《庐山组曲》十七篇,是由具有小品特点的散文组成的。《雾》、《山》等篇,就是构思完整、语言优美凝炼、诗意蕴藉的散文。《岛国风情》中的《风雨编织的故事》近乎人物速写,《速写东京人》更像随笔,《一度友谊之桥》写得像朗颂诗,《醉人的绿流》是一曲椰树颂,有着散文诗的特质。《寻觅虚静的香格里拉》等作品,虽旅痕犹存,但弱化了叙述描写的抒情性,强化了对所观事物的探索性、思考性、考证性和学术性,是杂文化的游记。根据不同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思,选择不同文本体式。

  第四,构思严密,文笔优美。彦火的作品一辑有一辑的视角,一辑有一辑的写法、一辑有一辑的内容和情思的重点,如调配好的色块,既整理有致,又色彩斑斓。彦火常常把游记写成精致的美文,而美就是来原于他精巧的构思。彦火善于描写,静景他能使之灵动,动景他能使之更具韵致,如《那夜·风吕》中描写他与友人行走于日本的小巷,以及接下来浴室里的尴尬之一幕,也写得心神毕现。彦火总体上写得清逸淡雅,但面对壮景则有另一副笔墨,如《尼加拉瓜瀑布纪游》就写得雄浑壮丽。

  第五,意蕴深厚,情思绵远。彦火笔下饱含诗情哲理。《湖山走笔》,抒写的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崇敬。《我们自泰山来》,其标题就充满着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彦火心系中华文化,也尊重和愿意学习别的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扶桑鳞痕》中对日本人品性的揭示,就是他尊重和包容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彦火懂得感恩,这种崇高的情感洋溢在《岛国风情》的许多篇章中。他的文学情思后期更显深沉。《莱茵河畔的落叶》不写莱茵河风情万种,而从落叶中突现对生命意义和生命归宿的思考。《寻觅虚静的香格里拉》等作品,揭示的则是人类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这里有着神秘的向往,也着上了浓重的忧患意识。

  彦火是世界华文旅游文学的推动者,相信他还会走出更为辉煌的一程山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