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翎,《雁过藻溪》
接触张翎的作品,是最近的事,在2012年第四期的《收获》上,刊有她的中篇小说《何处藏诗》,这篇小说读起来很舒服,于是我按捺不住,上网搜索她的书,找到了这本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便买来读。
大凡惊艳而来,多会因期望过高而有所落差,但这本书让我很欣慰,依旧是水准之上,依旧是很舒服的阅读感受。
我一直说张翎的作品读起来舒服,那究竟什么是所谓的舒服呢?我想上点年纪的朋友,都应该听过磁带和CD吧,对比起现在MP3干冷硬的解析,老式的声音湿润,细腻,温暖,张翎的文字,就给人这种感觉。
张翎的文字,有着老式的味道,娓娓道来,轻轻的染色似不着痕迹一般。举一例,如《空巢》中“何淳安见不得众人那躲躲闪闪半是怜悯半是猜测的目光,那些目光如春日挂在树梢上的一抹飞丝,拿手指头轻轻一挑就断了。断在手上,看是看不见了,却缠缠绕绕总也感觉不甚清爽。”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温婉”,既温和,又婉约,读起来不甚华丽,却有种回味悠长的韵味儿。
张翎作品的温暖,还体现在她的主题,不那么有试验性和颠覆性,而是回归久违了的真善美,读惯了新派作家作品中的机锋、尖锐、争斗,再遇见张翎,真让人有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平静之感。
这也许和张翎的经历有关,“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个温州女子原来是一名机床工人,恢复高考后她考上了复旦大学,1986年远赴加拿大留学,后来定居多伦多。从经历上看,张翎心中有着蓬勃向上的力量,又远离国内当下的尘嚣与浮躁。文由心生,张翎像一颗水草游曳在异国他乡,可她的内心却像留在了故乡藻溪,行文沾染着七八十年代那种独有的真善美气息。也因为自己的经历,她笔下的主人公也多为和她一样的海外游子,书里的主人公漂洋过海,但在异乡的生活,总躲不开故土的羁绊,正如周邦彦所云——“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本《雁过藻溪》十分好看,却只印了8000册,如果不是偶然邂逅,我也与其失之交臂,不由得让人感慨现在炒作的资讯太多,一些低调的好作品反而埋没其中。所以在这里推荐张翎,不惟她的风格深得我心,也是为了喜欢读书的朋友莫有遗珠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