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十日谈”里谈十日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8-02-28 14:40:18

如果说《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折射在读者心中的珠光宝气,那么“十日谈”就是其中一颗璀璨耀眼的“夜明珠”。

“十日谈”是围绕一个主题大家谈的栏目,因为是大家谈就各抒起见,所以丰富多彩,读来爽心悦目;因为共同参与雅俗共赏,所以家长里短共聚一堂,看了人见人爱心悦诚服;也因为她的主题鲜明突出便于构思,所以写来集思广益。我从夜光杯的读者到作者,以致到整个《新民晚报》各版面的作者就是从“十日谈”里起步的。

记得2009年静安区举办“白领迎奥运”征文比赛。我的获奖文章《年轻人令我刮目相看》作为优秀征文第一次被推荐刊上了“十日谈”让我惊讶不已满心欢喜,可家人却不屑一顾说我是乘大篷车赶上的,有本事自己投稿上了“十日谈”才真正让人刮目相看呢。好在“十日谈”时有征稿,每当有这样的机会,我就像打了鸡血针似的情绪亢奋跃跃欲试,正如有人说能进“十日谈”的文章并非容易,我连续多年契而不是地投稿,始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我从不气馁,我是这么想的,作为参与不妨抒发自己感想,在开放的社会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体现主人翁的意识,只要有切合自己的征题,我每次都会参与。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渐渐地我《殊途同归》《楼板上下邻居情》等文章在“十日谈”里露脸了。“夜光杯”的影响面广泛,各方的朋友阅后纷纷向我祝贺,使我信心倍增,我赢得了许多人的肯定,包括曾经对我将信将疑的妻子,对我后来获奖的上海第十七届读书节《三气定忠魂》的征文被推荐刊上“十日谈”不再持巧遇的神态,而是对我亲切鼓励和赞誉。

我说和《新民晚报》合作从“十日谈”起步,就是从应征的形式吸引我开始向其他版面扩展的。如“楼市故事、百姓沙龙、家庭理财”等版曾经都有征稿,才有我的文章频频出现在了各个专版上了,短短几年已有六十多篇小文在《新民晚报》和大家见面了,不仅要感谢“十日谈”的引领,更要感谢有的编辑老师对我小文的尊重和鼓励让我久久难忘,那两篇《时空书写岁月情》《零打碎敲贵在实用》《因人而异方成才》即使挤不进“十日谈”的“情书”和“读书”、“学艺路上”等专题征集里,事后也都适当安排在“夜光杯”与“晚晴风景”版了,但在我心目中也算出之“十日谈”的。由此据我统计,刊在夜光杯的文章已占《晚报》见报量的四分之一,而“十日谈”就占了“夜光杯”里的四分之三。如果要我聊聊与“十日谈”的故事,那么也好“谈十日”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