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7-12-18 13:15:16

接地气的短文章

——序侯宝良散文集《弹街路》

赵丽宏

前些年,流行“大散文”,很多写作者雄心勃勃,以浩瀚的篇幅,恢宏的气度,华丽的文字,溯古道今,谈天说地,摆出架势寻历史之根源,探人文之渊薮,每写一篇长文,似乎都要揭示天底下的惊天秘密,都要解答人世间的千古谜团。引领风气者,确有大手笔,登临绝顶,俯瞰群伦,留下厚重之文。然而,当跟风者群起,“大散文”便走向歧途。跟风写作,往往事与愿违,大则大矣,大而无当,便失之空,大而浮泛,便失之浅。就如大风掠过空谷,留不下什么痕迹。其实,作大赋写长论,两千多年前便曾经风行过一时,写得洋洋洒洒,亮艳华丽不算很难,然而能让人神往心动,却并非易事。当年喧嚷热闹的赋章,能流传千年而仍有生机的作品,又有几篇?

和大相对的,自然是小。陈词滥调的长文章,其实很小。而短小的文章,如果写得真切,写得独特,也能打动人,给人深刻的印象。和空泛的长文相比,这样的短文,反而显出其大来。我喜欢读短文,尤其是那些有血有肉有个性,对所述事物有独特见地的短文。

侯宝良写散文很多年了,不管人生的状态如何变迁,他始终坚持着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将自己对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写成一篇篇短小的随笔。侯宝良不写长篇大论,也不追赶时髦,他的文字,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呼啸和气势,但那种娓娓道来的文风,犹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从他的笔下流出,也汇集成属于他自己的微澜清波。真挚质朴的情感,丰富多彩的趣味,清雅平实的文字,构成了他文章的风格。在上海的报纸副刊中,常常能读到他那些充满生活气息、言之有物的短小散文。他将自己多年写的文章汇集在一起,一百多篇短文,编成散文集《弹街路》。“弹街路”,又称“弹格路”、“弹硌路”、“蛋格路”,是沪语中的一个谐音,外地人听不懂,但上海人都知道这种用岩石铺就的道路,那是这个城市记忆中的一部分。我读侯宝良的散文,时有共鸣。为何共鸣?是因为文中情真意切的怀旧情节,是因为作者在寻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生乐趣,是因为文中描绘的底层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这样的文章,尽管篇幅短小,但却是耐读的。他写童年往事,写家人亲情,写旅途见闻,写众生世相,也写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他在不少文章中写到的“文革”往事,他没有躲避那个灰暗年代的丑恶和荒诞,虽然都是凡人琐事,但却能真实地折射那个时代。这样的书,和很多人追求的“高大上”没有什么关系,却是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中,凝聚着作者大半世人生经验,传达着真挚的情感,是一本能让读者走进昔日时光,留住岁月足印的散文集,是一本上海味道很浓的散文集,是一本接地气的草根散文。

侯宝良是我中学时代比我高一届的同校学生,读中学时并不认识。中学毕业时,正是“文革”烽烟四起的年代,我们离开校门步入不同的人生,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任何交往。人过中年之后,才知道老校友中有这样一位执著的文学爱好着。我很高兴老同学新著问世,也乐意向读者推荐他的这本散文集。

是为序。

2016年5月2日于四步斋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