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三仙洞

作者:安谅    更新时间:2017-05-18 15:42:28

在喀什市北郊,有一个颇有名声的三仙洞,某一日空暇,萌生拜望之意,询问当地朋友,都说无法登临。愈是如此,愈是想一睹为快。

出了市郊十多公里,已进入柯尔克孜州阿图什境内,车子从314国道拐入了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不久就看到对面山崖陡峭平直,犹如人工修筑的防洪大堤,与我们遥遥相对。中间数百米低谷,是干涸的恰克玛古河床,自冰川溶化的河水现已改道,但当年汩汩奔流的喧嚣之声,似乎仍在耳畔。虽然此刻静寂无声,那种宽阔,空旷的天地,却有难以湮灭的记忆。

车已无奈熄火,因为这二十多米深的河谷,缺少通畅易行的坡道。我们干脆就止步了,在这山路的一头,隔谷遥望那一边的山脉。这是天山支脉,由西向东延展,而到了这一段,山舌一般的绵长,东端已平缓柔和,而中间部分则突兀耸峙,峭壁如同刀削,这真令人甚为惊叹。自然的造化,总是创造出不可想像的奇迹。

经当地朋友遥指,才看见了三仙洞。它们在半山腰间,俨然三户门洞一样并排,感觉得出它们的幽深和庄严。如果没有任何特殊工具,是绝对无法登临进入的。朋友在文物局工作,他说曾经调用消防云梯攀入,但云梯也够不上它们的高度,只能悻悻而返。考古学家则是通过山梁上悬下绳索,缓缓下移,才得以进洞的,绝大多数的旅客自然是望“洞”兴叹了。

朋友说,当年修建未必如此,只因上千年的河水冲刷,这支脉才愈见陡峭和高峻,也意外保护了这三个洞窟,增加了它们的威仪。他小时候曾在岩壁下往上攀援,借着山体的凹凸,成功进入了洞窟,而现在,则是难上加难了。

三仙洞里究竟有什么呢?还是顺道入洞的考古学家,揭开了谜底。三洞相连,各有前大后小两室,里边中洞唯后室尚存一尊坐佛,无头,佛身彩绘已然剥蚀。西洞不见实物,而东洞则令人眼界大开,坐佛栩栩如生,光环耀人,洞壁四周的佛画像也足见功底。

这洞窟历来是佛家僧侣隐居修行,逃避世俗之处。佛画洞窟的开凿和构建,也是小乘佛教的一贯传统和特征。这三仙洞也无疑证实,上千年前,佛教之兴盛和影响甚远。玄奘西天取经时,也曾拜谒三洞。国内外一些旅游和考古学家,比如英国的斯坦因等,也曾在洞壁上留下了印迹。

我自然无缘深入,但幸得朋友指点,也可想像出其中一二,至少不至于像清朝一位叫苏尔德的官员,自欺欺人,未能如愿深访,却妄下“亦无甚异”的结论,贻笑大方。

我在数百米之外的山坡上遥望三仙洞,其实是向三仙洞行长久的注目礼,我是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也是对喀什这片天地的眷恋。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奇迹,正在悠悠地发生呀!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