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地球,我们人类已成为独一无二的统治者,没有哪个物种配称人类的对手,更没有哪一个有资格与我们人类一争高下。看来,咱们人类的万代江山是稳坐的。
任何物种都没有取得过我们今天这种绝对优势,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物种是依靠智能文化取胜的!若论体力、速度、弹跳,相竞物种之间的差别毕竟有限,但就智力而言,不仅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相去无限悬殊,就人类内部而言,人与人之间的智力高下也极大地高于体力差别。例如百米赛跑,奥运冠军比小脚老太绝快不了三十倍,然而就智力而言,爱因斯坦与普通人的差异却可说是天差地别。
在智能方面我们不仅把其他物种远远抛在后面,就整个宇宙而言(至少在几千光年范围之内)迄今尚未发现足可与我们相匹敌的高级生命。在文化进化的道路上,我们前无堵截,后无追兵,何须如此步履匆匆呢?
我们地球人来日方长,如果地球三十八亿年的生命发展编年史有七十三卷(加总索引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厚(并排足有三米),那么,一百七十万年的人类史只占最后一卷的末尾五十页。而有文字的人类文明史只不过才从最末一页的倒数第九行半开始写起(一页的不到五分之一)。试看生生不息的生物进化史,哪一个重要生物物种不占它几大卷?恐龙活了一点六亿年,占了三大卷略多。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智能物种就算存活一亿年也只占满第七十四、七十五两大卷。接在这第九行半后面的我们人类还要续接多少文字?
盲目竞争使我们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乐观蠢见使我们像个当家不理财的阔少,穷奢极欲、肆意挥霍,“反正是花不光的”。等到有一天,多事的账房先生捧来了账簿,我们才发现原来家底也很有限。这时我们才明白,凡是带“源”字的,一般说来,都是我们不可再得的“祖产”,如“资源”、“能源”、“水源”……人类每发展一步都必须以耗费“源”为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人类是在“坐吃山空”!
若仅以亿年计,我们人类还得传承五百万代。倘若稍微有点祖辈垂爱之心,我们也得为咱们第五百万代世孙想一想,总该也给他们留点“祖产”。千万别让我们第一百代世子就成了资源“破落户”。
其实,我们现在就已显得捉襟见肘,露出点寒酸相了。为此迫使专家们现在就开始动脑筋如何登月采矿,到南极探矿,从海底采集锰矿核,几十年前就已着手研究从海水中提铀了。照这趋势,也许我们第五十代世子中的“收藏家”会把一块闪闪发亮的无烟煤配个底座,摆作案头清供(就像我们今天收集秦砖汉瓦一样)。没准他们看到这块煤就来气,要不是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先人挥霍败家,他们何以会如此一贫如洗呢?
看看眼下一些发达国家堆积如山的废汽车、旧轮胎、锈机器,以及我们国家河流里普遍漂浮的白色污染(塑料),现代人类不妨找几条山谷,分门别类地将上述废物集中丢弃。地质学上有一章叫“生物成矿”,主要是一些嗜硫细菌形成一些铁、锰矿床,仙影拳杆菌形成自然金块等。宏观生物里更有鸟粪形成的磷矿。人类也可以向鸟学习,用自己的废弃物“成矿”,集中填埋为“汽车谷”、“轮胎谷”、“塑料谷”。此种举措至少可以使“人类成矿”的品位高一些,让子孙后代减少些“选矿”工序,也算积点阴德。同时也为地质学“生物成矿”增补些新篇章。
我们不得不再次悲哀地承认——人有头脑,而人类没有头脑!
当人类文明进化成为一个拥有统一头脑的巨生命体时,眼下这些分崩离析的蠢行自会消失。就像东方婴儿刚养下来时,个个屁股后面都有一块“蓝记”,稍微长大一点自会隐去。人类尚稚,“蓝屁股”清晰可见。只有当人类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有了共同合作语言,才可集中全人类的聪明智慧,做出理性的统一行动,重整旧山河,开创人类真正美好的新纪元。人类大争之“魔”自会化作一缕浊烟,重新收入“魔瓶”,再锁进潘多拉之盒,镇于三山五岳之下。人类携手共登仙界,亿年好合,五百万代美好前程尽收眼底。
(刊于《上海文学》2014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