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否非争不可

作者:詹克明    更新时间:2017-05-17 13:48:50

失去了竞争,人类是否就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动力?虽然不敢妄下断言,但至少可以说,迄今支撑人类文明大厦的所有重要支柱——那些真正达到人类至真、至善、至美的顶极绝品全都不是竞争的产物。它们凸显了人类文明最为圣洁的至高境界,前绝古人,后绝来者,虽历经千百年仍光辉永驻。

欧几里得几何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元素周期表、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量子论、相对论,这些撑起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廊柱,随便抽去哪一根都会造成文明大厦的坍塌。创造这些最伟大学说的科学圣徒们,哪一个不是摆脱了世俗的纷争与羁绊,以极其虔诚的态度,在这些艰深的科学领域里孤寂耕耘。他们皓首穷经,乐在其中,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又何曾为世俗竞争分过心?

《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古兰经》、《佛经》、《道德经》哪一部不是平心静气,久久冥思,独得天启之结晶?又有哪一部沾染了竞争的烟熏火燎之气?

歌德的诗篇、莎士比亚的戏剧、曹雪芹的《石头记》、贝多芬的交响乐、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与雕塑,哪一个不是宁静心态下的纯净理念追求?哪一部不是灵感升华与天才悟性完美契合的绝世之作?谁又能从中闻到丝毫的竞争火气与斑斑铜臭?

人类除了非理性竞争“场”外,毕竟还存在着理性的真善美之“场”。唯有它才是人类文明发自源头的甘泉正流。

眼下也许只有少数为真善美精神所化之人能够摆脱世间竞争罗网,明哲先几地为这些“理性场”所驱动,极其虔诚地玉成自己的心愿。红尘之外别有洞天,只有他们才能领略这般无比精彩,无限美好的仙界风光。

迷恋自己精神家园的人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出世”。这里有着一个大自在的心境,一个大自主的灵魂,一个大寂静的参悟,以及一个宏大正果的淡定修成。他们的生年也许主要就是蜷居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偶尔涉足现实世界倒像是在“梦游”,那份身心仍留驻在自己的王国里。那些笑他“痴”的人也许看到的只是他的“空壳”,或如佛家所称——“臭皮囊”。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搬出自己呕心沥血的煌煌巨制,为人类文明大厦架梁立柱添砖加瓦。天性使然,这样做并非是凡心萌发,想到俗界去换点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为此穷极潦倒。如哥白尼,“日心说”在他身边沉滞了“四个九年”,直至临死之前才公布出来。芹溪先生倾其毕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稿费,反而衣食不周,贫病交加,凄凉谢世。世上哪个争名夺利之徒肯干这等傻事?竞争能在精神家园里产生这种舍命求真、泣血求成,九牛都拽不回的顽强动力吗?

人类文明是由“聪明”创造的,但依据这些聪明产生的财富却是按照“精明”来分配的!

在竞争社会里,要紧的是“精明”。曹雪芹可以写《聪明误》,但绝对不会去写《精明误》,因为精明从不“误人”。那种全副身心投入的大聪明有时倒显得近乎于“痴”。世间笑贫不笑娼,笑“痴”不笑“精”,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文明世界若是少了这些聪明智者的痴心奉献就绝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可见竞争非但不是人类进步的唯一动力,甚至不应该成为主要动力。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