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拉木伦河流域,林西县是独特的。
从赤峰行政区图上看,条状的林西就如伸向草原的一只臂膀。在这里,山东籍移民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大都来自山东蓬莱。民间传说,自顺治元年起,就有勇闯关东的山东青壮年因走错道路误入草原。有蒙古长者说,开始时,牧羊的蒙古人发现一个开垦草地播种的年轻人,他们用鞭子抽打耕作者,逼其离开。这个青年人返回蓬莱,他对自己的兄弟说,他到过的那个地方,就是插根筷子入土都会冒出新芽。于是,青年带着兄弟来到草地边缘,他们开垦青草,接着播种。蒙古牧民将他们驱离。他们返回山东,再次奔向求生的草地边缘时,他们将老人、妻子和孩子带来了。这一次,骑在马上的蒙古牧民远远地看着,他们不忍对老人、妇女和孩子挥起鞭子,也就打马向北而去,让出那片草地任他们耕作。
蓬莱人从山东带来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西瓜等种子,他们耕作的地域逐年向北,最终与锡林郭勒草原相连。后来,蒙、汉及其他民族之间开始通婚,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就出现了。蓬莱移民在林西的耕作历程,是一部心灵史书。如今,生活在林西境内的很多人,仍然保持着山东人的生活习俗,这个群体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们的口音,他们不再讲山东话了,改说一种语调独特的普通话。赤峰人的口音与辽西朝阳近似,两个地区相隔老哈河。后来我得知,很多朝阳人的先祖,也来自山东蓬莱。
这是西拉木伦河接纳养育的另一种值得尊重的文化。
在林西县以西,是克什克腾旗,以南是翁牛特旗。处在底蕴丰厚的蒙古与红山文化的核心地区,林东农耕景观的大面积呈现,源自珍贵的心灵宽容。
林西于1908年建县,时清王朝的移民实边国策刚刚实施。
我曾几次到林西县,从克什克腾旗出发,只要越过西拉木伦河到林西境内,我的感觉瞬间就会发生改变,就如从牧歌的意境转至沂蒙小调的意境,非常奇妙。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