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的足迹
——情燃埃及
我的寻找路线:金字塔—撒哈拉沙漠—阿斯旺—阿布辛布神殿—卢克索—帝王谷—孟侬巨像—埃及博物馆
周游世界是一种精神享受,犹如古埃及底比斯人用以祭祀诸神的火把,在地球不同的经纬线,不同的国度照亮浩瀚无际的历史长河,也照亮你的心灵。生活在纽约,或生活在上海的你会变成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不同的你;遨游在全然不同、时而令人惊喜、时而令人深思的辉煌的精神宫殿之中:诸如在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和爱琴海上希腊诸岛的古迹之中,你试图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作心底交流,你默颂苏格拉底服刑前那不朽的《辩护词》并庆幸他的学生柏拉图将这一历史时刻记载下来。你的大脑思维感情变成了公元前的古希腊人,在颓垣的大柱长廊间苦苦思索,有时为在书中翻到一个答案而兴奋不已;诸如在罗马,你捧着一本《梅森堡夫人与罗曼·罗兰通讯录》,寻遍他俩探讨过的文艺复兴早期的雕像建筑、收藏室和博物馆,从梵蒂冈的赛西汀教堂、拉斐尔工作室出发去寻找拉斐尔艺术生涯的足迹,从佛罗伦萨那些带着旧时辉煌的僧侣主教庭园到他弥留之际告别女友的小屋,直到埋葬了他年轻灵魂的位于罗马中心的万神殿,你又幻想着成了拉斐尔、米盖郎基罗同时代的人。从那里出发,你又回到公元前,试图寻找凯撒大帝的一切残留足迹和遗存人间的精神光辉,你寻找他所征服的地球角落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克娄巴特拉——那位以爱情征服凯撒并保住了埃及的女王,于是你又幻想自己成了那个著名罗曼史的女主角,把自己裹在巨大的波斯地毯中,送到企图征服她的国土的罗马凯撒王面前……在俄罗斯,你在彼得堡罗要塞阴森的牢房中,精神上裂变为你从童年时期就敬仰的车尔尼雪夫斯基,黯淡烛光下写着鼓舞人心的伊甸园般的《怎么办》。而在彼得赫夫的千万座喷泉和青铜骑士的雕像前,你的精神又为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所吸附……有一次,参加中国的丝绸之路旅游团,在敦煌,我和一位美国女友一起商量脱队,要求留在敦煌住两个月,我们拼命打听如何可以取得敦煌所的许可,能让我们细细地看四百个莫高窟洞,并得到相关的研究资料。那时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只有十几个窟洞,我们怎么舍得离开这块中国古代文化灿烂宝地?我的美国女友甚至幻想变成飞天贴在墙上,避过管理员,夜间再从墙上飞下,打着手电筒,一面细细研究墙上的瑰宝一面对照书籍……在南非,在北欧、南美、中东、东欧、南欧、澳洲、南极……这探究的火焰燃烧成一种特殊的生命激情。你的心灵very high地悬挂在人类历史与文明的灿烂宫殿中,忘掉了凡俗世间的一切,再大的股市动荡也震撼不了你的心。岁月消融,你心中的嫩芽却一层层发绿,所谓不失赤子之心,正是指这弥足珍贵的心灵宝藏呵!
你已经打好背包了吗?你愿意和我一起去一趟埃及吗?如果你的头脑中,除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外,是一片空白,没有关系,待你从尼罗河古埃及巡礼回来后,你的脑袋就丰富得像一个财主了。
再吻金字塔
九年前,我第一次见到金字塔时,那一半激动一半失望的心情仍记忆犹新。这如雷贯耳的金字塔,只不过是个人工垒筑的大石头山峰,即没有金,也不闪光,汉字“金”字上的“人”,英文Pyramid即角锥物。1904年康有为游历埃及后,在其《海程道经记》中,第一次明确称之为金字塔。然而,正如有的女子,不是以她的面貌,而是以她的气质、心灵取胜一样,你越走近金字塔,越渐被一种无可言状的魅力吸引。
气势磅礴的胡夫金字塔,在截至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五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物。底边各220米,四面正向东南西北,高146米,用每块2到16吨重的方形巨石砌成,石与石之间没有水泥浇灌,紧密连接得插不进针。在没有起重机械的古埃及时代,这230万块巨石是如何搬运上去的?至今没有任何文字、壁画记载。据说大金字塔下面的某个角落埋着金字塔建筑图,经2000年努力也无人发现。1968年瑞士学者在《众神之车》中力图证明只有上帝或外星人才是唯一的建造者。但事实证明,是古埃及人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在大金字塔内部一间小屋的墙上,有一块石头上刻着“胡夫执政第17年”的字样,为当年采石场开采年代标记,是金字塔归属的唯一重要物证。根据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的记载,公元前2620年,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极盛时代,胡夫法老国王令10万民工耗20年时间,建造了大金字塔。之后他的儿子哈夫拉建造了中金字塔,比其父低2米,其孙子孟考拉建立了高66.5米的小金字塔。吉萨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三大金字塔选择的方位、角度的精确及内部复杂精密的结构,令当代最伟大的建筑学家咋舌,胡夫殡室居然有一股清新空气吹入。殡室建造在距地面三分之一处,即金字塔内部近中心处,其上有一个上下五层小屋,用每块重70吨的巨石隔开,巧妙地分散了金字塔内部对法老王殡室的压力。九年前,我钻入了胡夫金字塔内部,九年后,又钻入了胡夫孙子孟考拉金字塔。孙子的塔比起爷爷的塔既小又粗糙许多。奇怪的是这三座金字塔内部无一处雕刻字画和象形文字。
九年前,面对着胡夫金字塔,脑海中出现了一位爬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公元前330年的亚历山大一世,2300年前的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是以解放者的身份被底比斯蒙神庙的祭司们迎入埃及的,如中国古代“开了大门迎闯王”一样,古埃及人将年仅23岁的超群绝伦的亚历山大国王奉为将埃及人从波斯人手中解放出来的阿蒙神的儿子。在大流士逃窜之后,全城欢腾地封这位金发王子为埃及法老王,他见到金字塔时,赞叹之余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要登上金字塔塔尖,向古埃及法老王的地下威严挑战!亚历山大向上攀爬时,每个台阶都与他齐胸高,当爬上一半时,他解开金制胸甲,那胸甲飘飘悠悠地向下坠去,瞬间掉入万丈深渊,触目惊心。他终于爬完几百个台阶,两位将军和士兵们也陆续上来了。亚历山大心情激动地说:“我只要一伸手就能碰到太阳!”23岁的他要向全世界证明:昨天,他是希腊与马其顿联军统帅,现在,他是脚下这个叫埃及的国土的法老王。明天,他将是波斯皇帝和亚细亚的统治者,是世界的主宰!可惜他在大军纵横两万公里时染上疾症,33岁英年早逝。否则,人类的历史将会重写。
那天,我伸出手,紧扒着金字塔的第一块岩石,纵身一跃,跳上去了,再攀上第二个巨石……我在幻觉中成了一位年轻的马其顿女兵,追随着国王那在晓风中飘逸的金发,一步一跳地向上攀岩……可惜,才爬了七八层石阶就被当地管理人员吆喝下来。我依依不舍地站在亚历山大站过的巨石上,闭着眼睛,向远方的尼罗河作感恩祈祷,再迅速一级级跳下,在距地面最后一个石阶,我突然撑开双臂,像拥抱一个情人一样拥抱这4500年的巨石,伸出干燥的红唇吻了一下被阳光晒得滚烫的、金黄色的岩石。
九年后,面对气势磅礴的金字塔,我又想了却未完的心愿:爬上金字塔顶!这时在脑海中出现的是1798年攻打埃及的拿破仑。他被眼前的世界奇观震惊,对古埃及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像当年亚历山大一样,他亲自登上胡夫金字塔顶。下来后,他推算:如果把三大金字塔所有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把整个法国用中国式的“长城”包围起来!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随他登上金字塔顶的不仅有他的将士,还有几位学者,在他那包含328艘战船、38000名军人的征服埃及的队伍中,还有175名学者,其中有天文学家、几何学家、矿物学家、东方学者和画家、诗人。所以,当拿破仑登上了金字塔顶峰时,他的军事战果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重现古代埃及文明。在这里,在这胡夫金字塔尖,他和2000年前的亚历山大会师了!如果说,亚历山大大帝的爱将托勒密写了埃及远征史,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卡利斯瑟尼写了埃及亚历山大城建记,亚历山大死后,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06—282)的一位祭司,以高层次的希腊语与希腊科学积累起来的知识编写了一部《埃及史》,其中有三十个王朝的法老名单以及王朝和国王年表。如果说,亚历山大创立了以希腊语言文字撰写埃及史,那么,拿破仑的一位懂得希腊语的士兵在1799年距亚历山大城48公里的罗塞塔镇发现了一块被誉为“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钥匙”的罗塞塔碑,该碑文被法国天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商博良(1790—1832)破译,并发表了《关于象形文字字母发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一封信》(1822年)。信中论述了象形文字成功破译的方法及要点,使古埃及语与希腊文互通互释。1809—1813年间,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这群学者,汇集所有的成果,陆续出版了24卷本的《埃及记述》,这是世上第一套关于埃及考古的系统化科学论著。——从亚历山大到拿破仑,横跨2000年就这样有机地联结起来!我一时觉得眼前的三座金字塔回肠荡气,赏心悦目,抬头望去,胡夫塔顶上的那个阳光照射下的阴影,仿佛是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期间召见潜心钻研象形文字的语言学家商博良。拿破仑当场宣布:从此将科普特语(与古埃及语较近的东方语言)定为埃及的正式语言。后人称,他们俩的碰头,“是埃及两位征服者的会见。”这次,我爬上了金字塔的近半腰,没人阻拦是因为我骑着骆驼到了孟考拉金字塔的背后,这里游人很少,大部分游客在正面洞穴入口处。趁无人注意,在牵骆驼人的帮助下,我一个劲地往上攀岩,爬了几十级巨石时,终于被人喊住。在往下爬之前,我又思忖着这是不是亚历山大和拿破仑下塔时的路线?这两位巨人,他们一个以古希腊语记载埃及史,另一个以天才学者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从此之后,“死的”文物,“死的”金字塔一变而成“活的”向导,引领现代人的视线进入数千年前的“文明世界”。从此,后埃及考古呈现一片蓬勃生机。尼罗河那碧蓝晶莹的水波在欢唱:金字塔复活了!法老王复活了!中断千年的色彩绚烂的古埃及文明复活了!——功归众神!
我在巨石上一级级往下跳,引领我的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儿子们:一个古希腊马其顿人,一个法国人,他们因再现了埃及的历史而创造了历史!
我递给管理员20美元作为道歉小费,难为他破嗓门向我喊了几分钟,他和颜悦色地递给我一瓶矿泉水,我咕噜噜地喝下几大口,胸中顿觉灵气荡漾。我跳上头裹白巾的当地人牵来的骆驼,躬下腰,将脸贴在金字塔的巨石上,仿佛在等候神祇召唤,心中充满了甘甜与纯净。又侧过脸,深深地吻了一下巨石那凹凸不平的表面,仿佛吻了两位巨人的面颊,然后骑着骆驼向那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飞奔而去……
狮身人面像与撒哈拉沙漠历险记
第二天,我到所下榻的开罗Conrad Inter Cairo饭店前台,要求派一辆专车再次送我去吉萨金字塔。因为这天中午前是自由活动。我和女友商量好,她去曼菲斯和萨卡拉欣赏拉美西斯二世巨像与寻找第三王朝约瑟王的阶梯状金字塔。我则再去拜谒狮身人面像和三座金字塔,及遨游撒哈拉沙漠。然后互相交换体会及摄影摄像。五星级宾馆包三小时车只要80镑,相当于20美元,开到吉萨骆驼队老板处,包一个半小时骆驼50镑,门票20镑,由一个当地青年人牵着我的骆驼做导游。在早晨10点的太阳照射下,我停步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处,与这全长72米、高20米的Sphinx(斯芬克司)作对话:
问:你是谁?从何处来?你的鼻子哪儿去了?
答:我是太阳神祭司们奉为冥府大门的守护神,4600年前,伴着金字塔来到这里,守护胡夫的儿子——法老王哈夫拉。在奥图曼占领时期,土耳其人拿我的鼻子当靶子打了下来,现在藏在大英博物馆。
问:Sphinx,请告诉我,谁是杰出的古埃及人?
如果说,公元前2000年30代王朝中出现过
18位埃塞俄比亚(努比亚)国王,
难道说黑人也能创造灿烂文明?
答:让我来告诉你,这4600年我注视
那些辛劳的金字塔建造者、搬运工,
绝大多数是黑人,他们绘制灿烂的壁画、凿出精美的巨石雕像,
埃及人也有高加索人、地中海人、
阿拉伯人与亚细亚人,
这亚非欧的交聚之地——
有白色法老王,也有黑色法老王,
肤色在古埃及,并不像今天这么重要。
问:斯芬克司,你目睹4600年埃及沧桑沉浮,
请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是哪些黄金时代?
答:哦,那是我诞生时,第四、五、六王朝胡夫的金字塔时期,
和一千多年之后的第十八、十九新王国二世,
出现了哈塞苏特女法老、图腾卡蒙少年国王、安鲁巴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这些千古流芳的法老王,
你只要看一看他们留下的巨作,
就知道他们和我一样,
在太阳神的守护下已获得永生。
……
和狮身人面像对话后,我急切地赶着骆驼走向金字塔背后的撒哈拉沙漠。骆驼几乎飞奔着,向导也飞跃上了骆驼背催赶着。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沙漠中找到三个金字塔并排在地平线的最佳角度拍摄照片,最重要的是,我要从远处感受它的美。说起金字塔的建筑美,人们均同意“近看不如远望”,在沙漠中远眺,确实为精美绝伦的群体宫殿式结构惊叹。向导是位27岁的黝黑的当地青年,他一再催促鞭赶骆驼走到更远的地方。这里毫无人烟,一派大漠孤烟,要不是饭店安排了这行程,我真会惊吓担忧,不禁想到亚历山大率军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卢克索拜谒阿蒙神殿时,一队人差点被沙暴埋葬。国王本人从沙堆钻出时,发现几队骆驼因干渴劳累全部昏倒,不再行走。十几个士兵已昏厥在毒日之下,眼看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力,束手待毙时,突然乌云聚空,下起了千年不遇的大雨,救活了所有的人与骆驼。从此后,亚历山大更崇拜阿蒙神和荷拉斯神,并令人将他本人凿刻在这两神中间,戴着白色火腿状王冠及象征上埃及的荷鲁斯神鹰头和下埃及的眼镜蛇头饰,虔诚地祈求神明保佑他为法老王的这块土地……眼下,我的当地向导已将骆驼催赶得精疲力竭,这是匹7岁的年轻骆驼(25岁寿终),一般一匹骆驼骑乘一人,他却跳上来坐在我前面,重压与奔驰使骆驼发急不耐,趁我跳下拍金字塔远景照片时,它疯一般地突然抛下我们向远处奔逃。天哪,没有骆驼,我们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不等于陷入绝境了吗?牵驼人光着脚,拼命追赶,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叛逆者,疲惫地高一脚低一脚牵到我面前,令骆驼蹲下,他纵身往驼背上一跳,再叫我上去,可不等我上去,只见那家伙浑身一抖,又将牵驼人结结实实地甩在沙漠上。这可把我吓坏了,真后悔不该一人冒险出来,看来骆驼恨死了它的主人。小伙子和我眼巴巴地望着它跪在那里喘气。我真想找点水给它喝,可身边的可乐罐头早已空了。骆驼休息了一阵,我要在11点前赶回宾馆,全团去机场赴阿斯旺。手表的指针已是10点,急得心中冒火。休息一阵子的骆驼气消了些,小伙子令我坐在前面,他坐在我后面。他担心骆驼反扰他,令我指挥骆驼。天哪,一会儿爬左边沙包,一会儿跳跃右边沙沟沟,用鞭绳控制方向,脚踢催赶速度,二度我差点从驼背上翻滚下来。我总算知道了撒哈拉沙漠的厉害,也体会到那次差点要了亚历山大命的沙漠骆驼干渴症。在骆驼背上我突然想起前一天晚上在HBO电影频道看的《英国病人》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对话:
“渴望,它潜藏在被制约、被规范的人性沙漠底层。”
“讨论沙丘的形成、绿洲的消失以及沙漠失传的文化……我们似乎只对那些不可以买卖的东西感兴趣,为700年前发生的事情,为纬度争吵,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
真是太妙了!
我为自己当了两小时的沙漠骆驼骑兵和拍摄了几卷出色的沙漠相片而快乐。这里除了牵骆驼的当地青年向导,浩浩瀚瀚的沙漠只有我一人,而且那匹骆驼还动辄狂奔。我总算满面风尘地按时赶回宾馆,当我来到水晶吊灯高悬、钢琴声悠幽的大厅时,队友们已在等我上机场。我惊异这沙漠与宫殿两重世界,竟相隔在几十分钟之间。这就是开罗与金字塔及撒哈拉沙漠的距离:15公里,车程40分钟。
再见了,狮身人面像!再见了,金字塔和撒哈拉沙漠,我一定会再回来!我还要沿着撒哈拉沙漠,去看看1850年德国探险家海因里希巴恩在塔西亚高原发现的洞穴岩画。那些关于绝迹动物的优雅壁画已经在砂岩上躺了6000年。
那晚,我做了一个沙漠的梦,我一个人在沙漠的月下唱歌,和飞绕在我周围的小天使一起给金字塔称重量……
梦魂牵绕阿斯旺
真没想到埃及还有这么一个长空蔚蓝、鲜花遍野的幽雅所在。一进入下榻的宾馆,打开阳台的门,放眼望去,不禁惊喜地叫起来:好一派绮丽风光!晴空下映衬着蜿蜒起伏的沙漠山脉,尼罗河曲曲弯弯犹如一条蓝色玉带,数不尽的白帆竟比佛州西棕榈海滩还多,两岸被郁郁葱葱的棕榈树环绕着,宾馆紧挨尼罗河,当一些大白帆驶过时,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桅杆。鲜花绿茵丛中是一个大游泳池及几排伞状凉亭,酒吧设在这个英国殖民式洋房的大凉台上,被一块巨大的印度宫殿式帷墙半遮盖,挡住阳光。服务生带着仿埃及法老王的火腿状高帽穿梭,不停地为客人送上红酒、啤酒、咖啡,游客全是美国人和欧洲人,极个别亚洲人。抬头望去,这幢淡红色、带有沙漠光辉的古典建筑上是一行醒目、熟悉的白色大字:
Old Cataract
几十年前,正是在这个宾馆及停泊在阿斯旺的尼罗河游轮上拍摄了风靡一时的著名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我作为北大荒知青刚返城,在复兴中路的上海电影院门口,为一张票子挤得浑身大汗。看完后又与几位朋友激动地讨论到深夜。那时做梦也不会想到,我居然有一天会住在这个叫Old Cataract(老瀑布)的宾馆。这里的一切富有情调,是那样的优雅与安逸。我发现许多人和我一样,手中持有一本有关埃及考古的书籍,伴一杯咖啡静静地阅读。
当晚,全团搭乘小船,在星空下参加费丽岛神殿的声光表演。费丽岛素有尼罗河的珍珠及海市蜃楼之称。在夜幕中仰望岛上的塔门和圆柱神殿,正如在夕阳下面对希腊奥林匹亚山的帕特农神殿一样,顿生气派万千,有种被神祇召唤的感觉。从小船登上小岛来到宫殿内部,立即被塔门和圆柱上精美的浮雕和神圣象形文字所震慑。这个Isis神殿是第30王朝法老(公元前378—360)献给Isis Hathor以及Horus三位神祇的。经过托勒密王朝诸王及罗马皇帝等的逐代增建,形成典型的古罗马风格。由第一塔门开始,依序为诞生殿、第二塔门、列柱大厅及圣堂。在星空下,激光一会儿将神殿照得通明透亮,万马奔腾,洪水爆发,一会儿又是在幽幽蓝色之中,神灵出现在柱廊中,安抚骚乱的庶民,许诺丰收与平安。这里供奉的伊西丝女神是埃及众神中最受崇拜的女神。她怀抱儿子荷拉斯神的浮雕,据称后来演变为基督教中圣母玛丽亚怀抱基督的形象。在埃及的任何一座古庙神殿中几乎都能见到Isis的儿子荷拉斯神。他头部圣鹰形,身材颀长穿短裙,右手握生命之钥匙,左手持长权杖,双眼分别代表太阳与月亮。古埃及人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动物植物都代表了神祇的不可抗拒之力。图腾崇拜成为古文明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根源,在这万神殿的千古神秘之中,记住六个神祇就能帮你找到与神沟通之路了。他们是阿蒙神,外观与法老王一样,但头戴羽毛王冠,4000年来,在诸神中占显赫地位。信奉中心在底比斯,即今天的卢克索。奥西里斯神(Osiris),永恒生命的象征,来世审判的最高统治者,双手交叉胸前,头戴法老皇冠。Isis女神。荷拉神鹰头人身神。太阳神拉神(Haraihte),它后来在新王国时期与阿蒙结合为阿蒙—拉神。鹰头人身,头顶太阳圆盘,及海特(Hathor)太阳女神。除以上六位主宰自然与命运的天神外,还有一位常出现在古墓壁画中的阿努比斯神,豺狼头,颀长人身,负责制作木乃伊,手中握有进入冥世的生命之钥。从阿斯旺的费丽神殿的壁雕上,你认识了以上诸神,这些扑朔迷离的神像与浮雕、象形文字就变得清晰起来。
由于未遭战争破坏,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壮丽典雅的“巴特农神殿”。令人深为感动的是60年代,纳萨尔总统与苏联携手兴建Aswan新水坝,致使费丽岛上的Isis神殿除塔门之外,全部没入水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动“努比亚古迹抢救运动”,花了7年时间,将浸没在尼罗河水中的神殿移到靠近费丽岛的阿吉尔基岛——即我们现在站着的岛上,那些历经2000年的紫红色的花岗岩和大理石柱廊、浮雕、神像一切依旧地从水面上浮到我们眼前。令人在万般感动中思索:那不可估量的神奇之力,究竟是神祇之力,还是人的力量?
第二天清晨,我们从阿斯旺飞往往南280公里、举世闻名的阿布辛布神庙。一上飞机,机长就告诉我们可以随便坐在左侧靠窗位。飞越一望无际的沙漠和金字塔般发暗的一座座山岳后,机长喊话:请各位往正前左下方看。只见一座巨岩山朝阳面,四尊神像一排字坐开,其巍峨壮观,震撼人心。这里有整座山岩凿刻而成的两个神殿。大神殿是新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98—1223年所建,以供奉太阳神、荷拉斯鹰神、艺术之神和拉美西斯二世本人。这位19王朝法老执政67年,有30位妻子、100多个儿女。他俊美威武,骁勇善战,富有想象力。《圣经》中的“摩西”即在他的时代长大成人。在他统治的全盛时期大修神殿——举世闻名的卢克索神庙,卡纳索神殿和这里的拉美西斯二世古庙、爱神殿,无一不是经他亲督完成。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本人更雄伟的巨像群了!他奇迹般地活到92岁,这在古代极为罕见。古埃及人将他视为神的化身,他的木乃伊今天还静静地躺在埃及博物馆。
我们抬头仰望着这座3300年的神庙正门,四座庞大的拉美西斯圣像高65米,头戴上下埃及皇冠。石像的两脚之间及两旁,是他可爱的儿女们。入口之上,有个太阳神立像——有人称其外形极像外星人,为这古庙更带来神秘感。这是我见到的最有美学魅力的群雕!步入大厅,两侧各四个osris神巨像,庙内的墙壁浮雕美轮美奂,色彩鲜艳,刻画着拉美西斯二世及皇后妾妃与众神在一起,及他与西部敌寇交战的情景。岩窟最内部的圣堂,并列四尊座像,为太阳像、阿蒙神、首都之神和他本人,神奇的是每年冬至和夏至的两天,太阳光会从遥远的洞窟入口直射进来,正好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上,可见3300年前设计之绝妙!
大神殿右侧100米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妻子Nofretete建造的神殿。这整座岩窟殿堂的正面并列着国王本人的四尊立像及王后的二尊立像。这是献给太阳女神Hathor的神殿,壁画上是Iiss和Hathor两位女神为蒂提王后加冕的美丽浮雕。传说是这位年轻王后死时还是少女,拉美西斯二世对她念念不忘,建立该殿以寄托他的初恋。后人称为爱神庙。
千百年来,埃及人没有白白供奉众神,因为在这块土地上奇迹倍出。和费丽伊西丝神殿一样,由于兴建新水坝,上升的水位淹没了这两座大小神殿。埃及政府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展开抢救活动,由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埃及共集资4000万美元,将古庙切剖成七千多块重达十吨至四十吨的石块。在纪录片中可见到一个起重机正吊着拉美西斯的半个面孔,而一部重推车正运走他的一只左脚。整整5年中,考古学家和工程师们小心地将这人类艺术瑰宝搬运至210米以外、65米高的平地上,重新垒土装嵌。重建的古庙,方位及四周环境均与原样一致,连每年两天照入洞内圣堂拉美古斯二世雕像身上的阳光射入角度也毫无偏差。尼罗河两岸的人们欢呼着,将彩纸屑和甜果浆撒入河中。在他们看来,联合国只是伊西丝女神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助手,神祇使尼罗河两岸更富庶,使神殿再屹立一万年!
飞机起飞了,望着这神奇的巍峨的岩窟神殿,我忽然热泪盈眶。阿布辛布,再见!联想到中国的不少珍贵古迹正在遭到破坏,中国能否也发动一个抢救运动呢?
从阿斯旺到卢克索的船上三个夜晚,也许是枕着有神灵之气的尼罗河,睡得那么香甜。我梦见满天星月,巨大的起重机将小心切剖下的拉美西斯二世头像抬高,抬到那和月亮一样高的另一个人造山岩上去……
美哉,阿布辛布神庙!美哉,拉美西斯二世!这里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梦想者可以想象的完美极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