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章鱼智斗抹香鲸~雪猴的婚姻制度

作者:蔡振兴    更新时间:2013-08-08 10:06:54

章鱼智斗抹香鲸

美国海军“圣·巴比卢”号军舰的《航海日志》上有个简单纪录:“1966年8月3日,在距加拿大纽芬兰岛伯纳维斯塔港200公里海域发现巨章鱼和抹香鲸搏斗,本舰绕行30海里。”舰上目击者向新闻界透露,这两个“海上巨人”的肉搏战惊心动魄。

那条抹香鲸长约18米,重约20吨,体肥力壮,牙齿锋利,不屑吃小动物,嗜吃巨乌贼和大章鱼,因为乌贼和章鱼是海洋软体动物,行动迟缓,没有有脊椎鱼类逃跑的敏捷性。可是这次遇到的是一条少见的巨章鱼,它的8条腕足每条就有18米长,当抹香鲸咬住一条腕足后,巨章鱼的其他7条18米长的腕足像7条18米长的巨蟒,把抹香鲸紧紧箍住,而且用腕足上的吸盘牢牢吸住抹香鲸。双方从海底斗到海面,又从海面斗到海底,最后章鱼移动腕足上的头部吸盘,堵住了抹香鲸的喷水孔。抹香鲸被憋得做垂死挣扎,往海面上一跃,掀起十多米高的巨浪,如海啸一般。抹香鲸最终挣脱了巨章鱼的纠缠,但是它身体上被章鱼吸盘剥离了多处皮肉,弄得遍体鳞伤。


2005. 5.25天津《今晚报》

2006.大西洋伞鱼

大西洋海底栖息着一种奇特的伞鱼,这种鱼平时躲藏在海底泥沙或石缝中。伞鱼有奇妙的形态和高超的捕食本领。伞鱼肚子饿了,它就游出来,选准了地段,就把坚硬细长的尾巴插进淤泥里,像一把伞,那个只有20厘米直径的鱼头也迅速膨大4倍,那膨大部分原来是平时卷起来的触手,400多条触手轻轻晃动,远远看去,伞鱼很像海水浴场上插的一把遮阳伞,深海潜水员就把这种鱼叫做伞鱼。

伞鱼那伞盖四周的触手晃动一阵后,就渐渐发出蓝光,搅动越有力,蓝光就越亮,这是它骗食的计谋。那些生活在墨黑的深海底的小鱼小虾,见到伞鱼的蓝光后都游过来亲近、观看,伞鱼用触手缠住它们,一条一条往嘴里送,小鱼小虾到死也不明白伞鱼发光诱捕的阴谋诡计。伞鱼吃饱肚子后,就把伞柄——尾巴从淤泥中拔出来,把400多条触手卷成一团,回到洞里休息。


2005.4.6天津《今晚报》

非洲螳螂敢捕鸟

南非米尔斯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地球上最大的螳螂,长约15厘米,粗看犹如一个绿色订书机。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虫动物,各类昆虫都是他的美味佳肴。雌螳螂在怀卵期,竟敢攻击麻雀般大的各类小鸟。当大螳螂发现栖身树上的小鸟时,它悄悄地从背后靠上去,到相距约30厘米时,就一个弹跳猛扑上去,用两只有锯齿的大刀脚夹住鸟颈。小鸟拼命挣扎,一般双方都跌倒树下,如果此时树下有蛇、狸等动物,则双方都被别的动物吃掉。一般情况下,大螳螂总是胜利者,因为它的大刀脚夹住鸟颈后,小鸟在一分钟内死亡。大螳螂不吃鸟肉,只吃其脑汁,吃法很奇特。它用一只脚钩住鸟颈,举起另一只脚当锯子,在鸟头上来回拉锯,竟然“嘶嘶”有声,很快锯开小鸟薄薄的头盖骨,它就舔食淡白色的脑汁,然后弃鸟而去。据动物学家分析,小鸟的脑汁富含卵磷脂和钙质,有助于雌螳螂怀卵的质量,这是一种繁衍后代的生理需要。


2004.12.8天津《今晚报》

旅游鱼

斯里兰卡阿那巴斯沼泽地带生活着一种奇特旅游鱼,因为这种鱼只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环境里,所以被称为阿那巴斯旅游鱼。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常识,因为鱼靠鳃来吸纳化解水中的氧气。但是旅游鱼有个旅游习惯,它在水中生活五六天后,需到陆地上观光一番。当它跳出水面,爬上河滩,登上堤坎之后,就由着自己的兴趣,用鳍代脚,到处游荡。

根据对旅游鱼的跟踪观察,它们最大活动半径可以离开水源两公里,离水时间可达一个星期。研究人员对旅游鱼进行解剖分析,想知道旅游鱼为什么离水那么久而不死。结果从它肥硕的脑袋里发现了秘密,原来,它的大脑袋里有个贮水囊,它不仅靠这些水获得氧气,也用这些水维持生理需要。


2005.5.14天津《今晚报》

螳螂决斗

螳螂是昆虫王国中的猛士,相貌威武。

如果两只螳螂狭路相逢,双方都想决斗一场,那么它们会高昂起能左右各旋转180度的三角头,挺起盾甲状的大肚子,高举起有锯齿的大刀脚,张开两扇翅膀,斜斜地伸向两侧,后翅竖起,形如船帆,颈如曲柄,发出毒蛇喷气似的轻微怪声。

这些凶恶的怪相是要把自己的威势纳入对方心中,造成对方的恐惧心理。如有一方胆怯,就一走了之。一般对方不会追杀,如果双方谁也不肯退让,决定杀一盘,那么它们都会用大刀脚互砍对方,但像击剑运动员一样,不会用脚胡挥乱砍,而是猛砍一刀后立即缩回,并偏侧身子,避开对方的还击。一般三个回合即见分晓,双方互有损伤,而损伤大的赶快逃开,自认失败,胜者也不会再追击,好像把自己的勇敢精神发泄一下也就完了。

但如果把两只螳螂放进一个直径15厘米的玻璃瓶里,双方必定斗个你死我活,一般都同归于尽。两个小时如果再看瓶子,那么瓶子里只剩下断头、残肢、翅屑和肚子里流出来的一摊黄水。


2005.4.2天津《今晚报》

野兔寻仇

甘肃临泽县平川乡贾家墩村的农民贾连贯,一天带着扁担到戈壁深处挑树柴,发现10只野兔围在一起。他举起扁担冲过去,野兔四散逃奔,有一只野兔因受了枪伤,在地上挣扎。

原来刚才那10只野兔是来营救“同胞”的。贾连贯举起扁担,一下子结果了这只兔子,带回家美餐一顿。第二天一早,贾连贯打开场院的木门,门外的一群青灰色野兔向他撞击过来。其中一只重约四五斤的大野兔像青蛙一样从地上蹦起来,伸出前爪一下子抓破了贾连贯的脸。贾连怪反应灵敏,飞起一脚,将那只兔子当场踢死在地上。其余的野兔见同伴死亡,更加疯狂地向贾连贯发起进攻。

贾连贯赶忙紧密木门,邻居们听说此事,都赶过来追打野兔,并认为野兔是来找贾连贯报仇的。


2005.8.3天津《今晚报》

神农架变色鹿

湖北神农架林区里的徐家山乡,住户的祖辈几乎都是靠打猎和掏山货为生的。老辈猎人都认为,神农架里的鹿是花样皮色最多的,有绿色的、金黄色的、褐色的、麻色的。后来,政府禁止在林区打猎了,以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一个春天里,一个老猎人在割羊草时,在草丛里抱到一只后腿受伤的小鹿。这只小鹿毛色葱绿,非常可爱,他就把这只绿鹿抱到家里当宠物豢养,与羊在一起吃青草,倒也合群。到了夏天,这只鹿身上的绿毛变成一片金黄,山民们觉得很好奇,觉得它很尊贵。到了深秋,这只一身金黄的鹿突然颜色变暗变深,浑身褐色。转眼之际到了冬天,鹿毛变成麻色的了。第二年春天,当野草一片青葱的时候,这只鹿身上的毛又是一片碧绿的翡翠色。徐家山乡的一些老猎人终于明白,过去他们在林子里看到各种毛色的鹿是同一种鹿,只是它们是变色鹿,其皮毛色彩是根据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色调变化的。


2005.8.13天津《今晚报》

翡翠苍鹭钓鱼

日本箱根湖畔生活着一种羽毛碧绿的翡翠苍鹭,它们高脚尖嘴,平时喜欢在浅水里啄食小鱼虾和螺蚌。但在繁殖育雏期间,身为“家长”的雄苍鹭为了一家子有活食吃,就施展谋生绝技——钓鱼。它会在浅水草丛中悄悄寻鱼钓鱼——用尖嘴夹住一只蜻蜓,然后把蜻蜓浸在浅水中。弄湿了翅膀的蜻蜓在水面上挣扎,一些鱼儿游过来抢食蜻蜓,它们不知是计,被苍鹭一条一条啄食了。一会儿,苍鹭飞回巢中,把食管里的鱼儿倒出来喂小鸟。小苍鹭不断长大,对食物需求量增加,此时雄苍鹭改变钓鱼的方法,它会用尖嘴夹一条泥鳅,然后将长长地尖嘴放在水下,此时附近的黑鱼、黄鳝、水蛇游过来抢食泥鳅,苍鹭则放弃泥鳅,一嘴能啄起一条500到1000克重的水蛇或黄鳝,直接飞回巢中,供已经长大但尚不能飞翔的小苍鹭抢吃。


2005.7.6天津《今晚报》

峨眉弹琴蛙

蛙类动物中鸣叫声最美的要数蛾眉弹琴蛙,当地人对这种青蛙的鸣声非常喜爱,称为“仙姑弹琴”。弹琴蛙身长4厘米,皮肤有细条纹,弹跳灵敏,主食蠕虫和蛾蚊等膜翅目昆虫,稍大的蚂蚱和金龟子等,它就不敢吞食了,是一种人类不能食用的微型蛙类。

弹琴蛙只有在七、八、九三个月内弹琴,因为这三个月是他们的繁殖季节。此时的雄蛙在小湖小溪的净水边上钻出一个宽敞的泥洞,头朝外蹲在里面,鼓出咽喉外两侧两个声囊,发出轻柔而明晰、清脆而悦耳的琴声,犹如一曲3/4拍的圆舞曲,旋律轻快柔婉而动人。这其实是雄蛙在唱情歌,在静夜里听起来格外动人,而雌蛙听到雄蛙的琴声后,就会循着声音爬跳过来,完成一年一度的繁殖行为。


2005.6.29天津《今晚报》

智擒怪兽

圣地亚哥市郊巴鲁斯山下有个小型农场,农场主伯克拿着猎枪巡查时,发现一只怪兽咬住一只小绵羊,咬开颈子后只管吸血,不吃肉。这只怪兽长着细密的灰色毛,嘴里露出两颗雪白的门牙,四条腿很短,身体很肥壮,拖着一条长约60厘米的无毛细尾巴,非狼非狐非狗,倒像一只大老鼠,但是从未听说过有20多公斤重的大老鼠呀。伯克没有开枪,跟踪着它,看它钻进石坎下的一个土洞里,就请来两个助手,在洞口张了三道网,并向洞里射进一颗信号弹,一枚火球“嗤嗤”地响着滚进洞里,那怪兽吓得冲出洞口,撞进网里。伯克将怪兽装进铁丝笼,送到市动物园请专家鉴定,如果是奇异动物,将有一笔可观的奖金。鉴定书很快出来了,伯克捕获的巨鼠型怪兽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动物中的一只普通的山地鼠,不是动物新种。它所以长得如此巨大,是因为它皮下脂肪里有大量增肥荷尔蒙——动物催长激素,这些激素被养殖户拌进禽畜饲料里,这只山地鼠偷吃多了就变态疯长。但仍有展览价值,伯克得到1000美元奖金。


2005.7.23天津《今晚报》

稀奇的猴蜂

几内亚穆加登山区生活着一种稀奇的猴蜂。它有一个毛茸茸的头,一对猴子的耳朵,浑身金黄的细毛,长四条猴脚,尾部有二三十根长长地尾毛,宛如猴子长长的尾巴。如果它停在一个物体上仔细瞧瞧,活脱脱一只微型的小猴子,但是它有一对坚硬有力的翅膀,双翅展开一拍打,就可凌空而起,飞得很高很高。当它快速飞行时,双翅的嗡嗡声比普通的蜜蜂要响,更奇的是,它身上的细毛因风动而发出轻微哨音。如果此时拍摄下来,它的形象是一只典型的蜜蜂。

这种稀奇的猴蜂是名叫纳米·罕德卜的养蜂人发现的。一天,他发现三只蜜蜂在蜂箱上爬行,左看右看都像是猴子,他很惊奇,立即用照相机拍下来给人看,都说这是一种奇特的小猴子,不是蜜蜂。有好奇的人来见证,这些“小猴”确实能飞,确实是猴蜂。经过跟踪观察,猴蜂极少,它混在蜂群中生活,但不酿蜜。蜜蜂也不驱赶它们。此事引起养蜂人注意后,也经常发现有这种稀奇的猴蜂,混在蜂群中,不过数量很少。


2005.5.7天津《今晚报》

蚂蝗当医生

美国一家医院的显微外科医生,为一个切断手指的病人进行断指再植,对接准确,缝合细密,手术很成功。两天后手指发黑,经诊断,是手指静脉淤积不畅,医生立即请来两条蚂蝗吸取淤血,病情虽有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于是院方向另一家医院借来两条更大的亚马逊河中的蚂蝗,它们个儿大,吸力足,终于吸光阻塞微循环的静脉淤血,两天后,手指变红,骨头、血管对接良好,不久病愈出院。

蚂蝗是水乡地区的常见水生环节动物,它有27个体节,弹性强,收缩有力。它首尾两端都有吸盘,前吸盘才算嘴巴,内有三个肉质硬腭,硬腭纵脊有一排小齿。吸血时,硬腭先在人畜皮肤上咬开一个“丫”字形伤口,随即分泌出能扩张血管和抗凝血的水蛭素。它的天生本意是保证蚂蝗吸饱受害体上的鲜血,而它的吸血量可达到自体重量的5倍。医务人员正是利用它的吸血天性,来为病人清除外伤脓疡溃烂面上的腐败脓血,达到通畅血流、清洁创伤面的目的。


2005.6.8天津《今晚报》

赞比亚渔夫蜘蛛

已知有五种蜘蛛能入水捕食小鱼虾,近人又发现赞比亚丛林沼泽的水潭边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渔夫蜘蛛。

这种蜘蛛大小和颜色与核桃一样,圆嘟嘟的肚子里有足够丝汁供它抽丝、结网、捕鱼。它生活在河边的青草和灌树丛中,但它不结网不捕昆虫,而对水里的小鱼小虾有兴趣。为了在水下捕鱼,它必须下水结网,每次下水10多分钟,靠肚子上一层绒毛夹裹的氧气呼吸。氧气用完了它自动浮起来,在草叶上晒干身上的绒毛,再夹裹空气下水结网,一般下水四五次才能结成一个1平方米的网,竖撑在两棵水草之间。

这种蜘蛛网眼较小,以便让小鱼小虾也触网。渔夫蜘蛛结的网没有黏性,也粘不住鱼。但渔网中心连着一根很结实而长的丝线。它把丝线拴在脚上,拉到岸上,只要水下有小鱼撞网,它能从脚上感受到震动,从而很快下水。见小鱼在网边东撞西撞,它游过去一口咬住,把鱼抓到岸上慢慢享用。


2005.7.16天津《今晚报》

黄鳝鲠死赤练蛇

黄鳝虽然很贪嘴,但很难吃到鲜活灵动的有鳞鱼,只吃些行动迟缓的小鱼小虾,上限只吃到泥鳅,下限吃到河水边泥土里的蚯蚓。但黄鳝遇到水赤练蛇时,不敢有幻想,因为水赤练蛇能吞下黄鳝。这场战斗很惨烈,后果也很微妙。

上海淀山湖区的农民常常遇到这样一种场面,一条一米长的水赤练蛇咬住一条六七十厘米长的黄鳝头部,不时在水里浮起沉下,搞得水纹涟涟或水花飞溅。水赤练蛇虽然红肚子花背皮,模样令人害怕,但其实不是致人死命的毒蛇。

当双方斗得筋疲力尽时,水赤练蛇会用尾巴卷住一根芦苇,固定好自己的身子,任凭黄鳝扭动挣扎。黄鳝实在挣扎不动了,没有什么反抗力了,水赤练蛇就把上下颌张开成一条180度的直线,扩张咽喉,把黄鳝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嘴里吸下去,一直到全部吃进肚子里。这至少要半天时间。

水赤练蛇吞进黄鳝后,一则一时无法消化,二则黄鳝死后身子僵硬。水赤练蛇在水中是靠把身子连续扭成“S”形前进,而黄鳝进肚后它变成一节不能动弹的竹竿,最后只得死于河底。所以水乡有句歇后语: 水赤练蛇吃黄鳝——都没好下场。


2005.6.18天津《今晚报》

印第安指猴

猴类王国中的微型猴是一个珍稀品种,如中国武夷黑猴只有老鼠那么大,可在抽屉角落里安身睡觉。

北美绒猴也是一种珍贵的袖珍猴,可以睡在主人的衣袋里。这些猴国侏儒存量极少,一经发现即被视为珍奇而收藏豢养,因为这些微型猴只有半只老鼠大,但它具有猴子的全部生理特征和智慧。

现在,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边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微型猴,这种猴子的成年个体身长10厘米,重80克,只有手指那么长。它们在树上生活,专捕蝉、蚂蚱、天牛等昆虫吃,也吃各种果子。它们与其他动物的生存竞争力弱,几乎不敢与大螳螂斗。唯一的专长是有灵敏的逃跑速度,乃至钻进树洞躲在阔叶后面的消极规避手段。印第安人开始对这种小东西不放在心上,后来有人捉来玩耍,发现这种小猴子十分聪明伶俐,竟然能为主人挠痒、拍苍蝇、驱赶帐子内蚊虫。更令人叫绝的是它能经常爬到主人头上捉虱子。


2005.5.21天津《今晚报》

鳗鲡吃蟹

上海青浦的淀山湖四周河港密布,水产丰富。夏秋时季,农民下河摸蟹,有时在蟹洞里既摸到蟹,也摸到鳗鲡。鳗鲡又称白鳝,性格温和,浑身有浓重的黏液,摸鱼人很难揪住它,故必须用肘子封住洞口,右手伸进去,反复揪搓它的身子,待黏液溶解于水中后,才能把它拖出洞口。那么温顺的鳗鲡为何敢和凶猛的河蟹供处一穴呢?原来螃蟹喜欢这个邻居身上的黏液,蟹嘴轻轻地吮吸鳗鲡身上的黏液,这黏液是螃蟹的滋补食物,而鳗鲡分泌黏液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螃蟹是打洞的能手,既然鳗鲡住进来能提供身上的黏液,那么这点黏液算是鳗鲡付给螃蟹的房租了。但最后,凶猛的螃蟹犯了一个“引狼入室”的错误。螃蟹隔一段时间要脱壳,它把硬壳脱在洞外,自己躲在洞口。此时的螃蟹不吃不动,浑身酥软,俗称“豆腐蟹”,要等7天后,它的身上才能形成新的钙质硬壳,而鳗鲡则在螃蟹脱壳时,毫不费力地将“豆腐蟹”吃掉。

当地有句歌后语: 螃蟹请鳗鲡进洞——找死。


2005.7.13天津《今晚报》

喷火鱼斗海鸟

印度洋里生活着一种奇妙的喷火鱼,是钢笔那么长的无磷小条鱼,嘴巴小小的,没有牙齿,显然是食物链上的弱者,但它有喷火绝技。喷火鱼喜食海藻和小鱼小虾,它肚子里有一个鱼鳔,实际上是一个小小的贮气袋,将自己食物中的有机磷贮在袋里。有机磷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会燃烧,所以它的气袋成了打击敌人的火焰喷射器。

当成群的喷火鱼浮到海面上时,各色各样的海鸟就飞过来,想用尖嘴巴啄食它们。但是当海鸟接近海面时,它们就倒霉了,因为数十数百条喷火鱼同时鼓动气袋,把含磷气体喷出2米多高。那些气体一遇氧气就燃烧,形成一条条细细的淡蓝色的火流,把贪吃的海鸟烧的歪嘴、瞎眼、毛焦,只得怪叫着纷纷飞逃。喷火鱼打退敌人进攻后,就沉到水面下,再也不敢浮上来,因为它必须在食物中吸取有机磷,灌满气袋,有了作战武器,才肯重新上浮。不过三五成群的喷火鱼没有多大的抵抗能力,仍然不断地成为海鸟的食物。


2005.6.11天津《今晚报》

雪猴的婚姻制度

日本的本州岛上栖息着一种在地球上最北部的猴子,这种猴子的耐寒能力几乎能与爱斯基摩狗相比——能在大雪中生存,能在雪洞里产崽,故称为雪猴。雪猴群一般由三四十只组成,当然其中也必须角逐出头领,充当猴群的大王。雪猴群最引人注目的是有规有矩的婚姻制度。头领有选择配偶的自由,但只能一妻一妾,随侍左右,不可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如果雪猴大王调戏别的雌猴,它就会失去威信而丢“官”,同时可能被这只雌猴的“丈夫”咬死。普通的雪猴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雌猴自尊自重,感情专一,对其它雄猴处处设防。但是雄猴中难免有“花花公子”,对它感兴趣的雌猴献媚邀宠,乃至动手动脚调情,雌猴一边躲避,一边向同伴尖叫告发,同时立即偎依到自己“丈夫”的怀中,以表达它的忠诚。此类事一旦发生,猴王必定会及时知道,并进行处罚。处罚方式也很有趣,那只性骚扰的猴子拿根细树枝,当众自己打自己,当然不会打伤自己。直到猴王和其它猴子走散,它才丢掉树枝走开。


2005.7.9天津《今晚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