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15-11-30 15:22:36

游荷塘记(2)                  

   咏 荷 十 二 曲 

史 荣 东

来到了金湖,就想起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人行走虹桥,一望无际的荷海溢香飘逸,池中荷花在细雨蒙蒙中,更显别样风采。荷花如浴中少女,有的仰着笑脸,吮吸琼浆玉露;有的调皮俏丽,争芳斗艳;有的袖挽荷风,矜才使气;更有的舞衫歌扇,掀起一池蛙噪。这使我想起了以前写的《咏荷十曲》:

一剪梅·松江醉白池怀古

闲适飘逸满庭葱,云绿画堂,歌舞流莺。千秋功业付江东,

醉里夕阳,荷卷飞觥。   

常忆当年存古公,勃发英年,挟剑惊风。三千铁甲斩苍龙,

笑对无常,驰骋红鬃! 

行香子·野村

黛岭烟笼,峭刻峥嵘。莺声滑,清脆惊松。鹭鹚扑翅,流

水淙淙。风动新荷,雨刚过,漾长虹。    

竹楼茅舍,袅袅烟囱。黄狗卧,顽皮刁童。叽叽小鸡,七

八啄虫。小姑回道:“梅初结,太匆匆?

    踏莎行·咏荷                                                                                                                                                                                                                                                                               

卿出污泥,携霞拽雾。盈盈秀态临风舞,碧盘手执步婀娜,怕

甚萍涨断归路?    

月白娉婷,翩翩如许。高洁那怕封姨妒,红衣脱尽鹬鹚惊,芳

心却傲风霜浦!

      浣溪纱·月影

秀竹新柳掩茅房,蔷薇繁茂自当墻。一串紫藤悬牵过,月清

凉。    

风动花丛花俏丽,吴侬软语隔篱香。桑子醉红红醉眼,影儿

双。

       南乡子·鼋头渚

荷窈窕,竹幽遐,长春桥畔雨帆斜。缥缈三山鸥翅滑,鼋头霸,

身在其中人不察。

江城子•吻

            不知何处小桥东,菡萏婷,透胸风。嫣然巧笑,飞蝶入幽丛。

吻得新香斑竹月,低首语,心嗵嗵。

如梦令·惜年少

风拂荷塘香绕,菡萏亭亭含笑。但愿俩情长,莫问天荒人

老。人老,人老,珍惜今时年少。

                        湘月·荷风月影

夕霞落地,万籁寂,水静风清叶碧。娇态千钟惊绿池,袅袅

娉娉香靥。雾鬓拂云,莲裙摇曳,闪闪长长睫。香幽影近,托出

莲心是月。    

莫说暮是朝非,真情不改,自有架桥鹊。不问人间恩与怨,

怕什么离别? 纵是罡风,吹残万卉,还有连心结。休提海誓,地

久天长不绝!

江城子·梦

梦回年少意飞扬,立池塘,溢莲香。相偎无语,欲说愁断肠。

荷伞默然干噎泪,人相吻,蝶飞双。  

三十二载两茫茫,事沧桑,总难忘。回首惊喜,巧笑立东窗。

窈窕盈盈当日样。梦儿短,相思长!

  西河·情缘

曾记否,豆蔻年华邂逅?辫儿丫叉百般羞,流眸剔透。桃花

怎比你风流,酒涡浅浅人诱。

八年后,携你手。荷风酿得醇酒,醉了云岫意稠稠。相偎久

久,倾心话欲罢难休,月催双影不走!    

卅年熬得冷雨瘦,梦甜甜,伊人如旧。相遇休说风骤,见新

桃,又绽梢头。有真情,莫说离别,纵使不共白头,心相守!

面对着,妖娆多姿的荷花,我又想起了《荷韵》一曲:“溶溶月色\浸润着恬静的荷池\夜风吹拂而来\吹醒了酣睡的嫦娥\婷婷袅袅临风\思想起当年弯弓射日的后羿\荷风抖落碧盘上水珠\云袖舒展出秀丽的《霓裳》\深处的蛙声\拨动起清越的鼓点\萤火虫划开月弦\飘扬着轻盈的歌声幽绿了末了情怀\幽绿了飘过相思云朵”

   《红楼梦》中有“金陵十二钗” 之说,我一时兴起,也想凑够十二,由此,

我的散文诗《花伞》由然而生:“清晨的湖面,小船撑来了花伞。菡萏亭亭玉立,露出浅浅的芬芳笑靥。夕阳从山峰滑落,荷盘上青蛙‘扑通’溅起一片涟漪。船儿一晃,一对倩影惊破河中的落霞,窥看的小鱼,‘扑嗤’一笑,钻进荷盘下去……”

    我之所以能有《咏荷十二曲》,全是荷花仙子的慷慨馈赠,也算对金湖人的一个小小回报。 

                                                     2014年6月

游陆家嘴滨江大道记

独 领 大 上 海 的 风 流                                                          

                                史 荣 东

听人说,陆家嘴滨江大道景色很美,大清早,我与妻子乘车前往陆家嘴滨江大道游览。到了陆家嘴,下车后,就被林林总总的建筑包围了,十分震撼。

陆家嘴有高度中国第二的环球金融中心(492米)、第七高度的金茂大厦(420.5米)、新上海国际大厦、汇亚大厦、中建大厦、长泰国际金融大厦、陆家嘴软件园、上海招商局大厦等等,另外还有尚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632米),以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科技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还有正大广场、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新亚汤臣大酒店、和正在建造的新天哈瓦那酒店等建筑群,如雨后春笋,拔地有声地矗立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中了中、英、法、日、意等国家规划大师的智慧,体现了当代规划设计的先进水平,也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速度与高度,尤其体现了上海为长江龙头的风流。

我与妻子站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前的天桥上向四处展望,更是激动不已,赞叹上海巨大的变化。我们到过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等世界超级金融城市,相比之下,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确有过人之处,仅从建筑风格上讲,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造的风格,清凌奇特,灵动帅气,蕴涵着蓬蓬勃勃的生气。我们也走了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回到上海看看,总觉得上海城市建筑的确不比他们差,有很多地方远远超过了他们,尤其在交通方面比发达国家主要城市要开阔得多、通畅得多。

随及,我们来到了滨江大道,步行不远就是黄浦江边。滨江大道位于黄浦江边的一条人行大道,大道不长,沿着黄浦江约长2500米,犹如一条碧绿的绸带,景色非常的怡人。拾阶而上,在薄薄的晨雾中,江对面外滩浦发银行、海关大楼、交通银行、中国外汇交贸中心、招商银行、友邦大厦、和平饭店、中国银行、怡泰邮船大楼、正金大楼、怡和洋行大楼、英国领事使馆、外白渡桥、上海大厦等建筑群,鳞次栉比,隐约可见,像似淡淡浅浅的水墨画,隽永而富有诗意。

“东方红,太阳升” 的乐曲,从海关大楼钟里传出八钟声,太阳出来了,薄薄的晨雾渐渐消去,外滩的建筑群在旭日中升腾,“腾”起了上海的新的一天,上海万种风情地出现在眼前。

在滨江大道中央,由21个喷水头组成的喷水广场,流水缓缓的注入广场中的水池中,洒洒扬扬。黄浦江边装有铁链栏杆,岸边有休闲的双人椅,江水和船只构成美丽的风景线,使人入迷。我忙不叠地拍起照来,把妻子的妩媚与外滩建的磅礴,定格在出江天日出之中。

大道前是长长的滩涂,滩涂上的白鹭,三三两两,有的结伴嬉戏,有的独行觅食,有的张翅追逐,有的悠然自得,一幅诗画难绘之景,有人用镜头捕捉它们一举一动,情趣怡然。环卫工人驾着小船而来,用缆绳系住了小船,赤脚到滩涂上面拾着飘在滩涂上的垃圾,他们辛勤的劳作让人赞许。当华灯初上时,两岸的灯光璀璨了外滩,黄浦江在灯光中腾起了堂堂华夏的骄傲。

我伏在拦杆上,望着外滩红日出江天的景色,思索着:黄浦江是一条风生水起的河流,150年来,它不但折射出上海的沧桑变化,而且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沧桑的巨变。在150年中,上海每个时代,都涌现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以叱咤风云的精神,引领时代大潮澎湃向前。江对面的外滩,那曾是一部旧中国被殖民的史书,近百年的“十里洋场”,中国人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压迫,太多的剥削,太多的凌辱。有的人,曾以穿着“洋装”,行走在“十里洋场”,来炫耀上海的辉煌。而今,大不同了,不但外滩那边变化巨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就连防洪堤也成了游览观景极佳之处,人在游览中涌动的是激情与向往。

陆家嘴建筑群,洋溢着海派大度的精神,海纳百川,荟萃精英。上海人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雕塑出气吞山河的恢宏篇章。百座伟岸高楼,千种旖旎风情。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如同建筑巨匠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所说“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 有资料反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建造的楼宇有550幢,总建筑面积达1 339.6万平方米,平均每12天就有一幢约30层高的大楼建成。这些各具特色的金融、商贸、综合大楼蔚为壮观、风格迥异,吸引了大批中外金融机构入住。在陆家嘴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超过26个,国内的大企业集团总部超过34个,银行机构多达88家。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等为主体的金融类大楼建筑群耸立一片,形成了上海紧扣时代脉搏的一道风景—。东方曼哈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逐渐显现全球顶级金融贸易中心的领舞地位。

浦江两岸的龙象,大有独领大上海的风流,飞腾起中华的妖娆!

游松江泰晤士小镇

            情 志 融 融 的 小 镇 

                                          史 荣 东

妻子从东北三省旅游回来不久,因吃了变质的食物,第二天到弟弟家做客浑身颤抖,得了病。幸亏弟弟急忙开车几十公里,送到我居住的安图医院挂急诊。

的确这次妻子病得不轻,一连几天的点滴,体温一直在三十九度高热不退。女儿闻讯急了,急匆匆地陪她母亲到新华医院求诊。高热是退下来了,然而,病情却在加重,尤其在晚上,她浑身颤抖出冷汗,腹部疼痛难忍,一连近十天天天夜里到医院挂急诊。妻子化验淀粉酶指数124,医生说她有患胰腺炎可能。我知道,胰腺炎是个险恶难测的病。每天点滴至少七、八小时,多则甚至于十几个小时,双手臂上青一块黑一块,痛不堪言,八天中她瘦了八斤。我们要求住院验查,医生说要住院由门诊医生决定。儿子为了母亲能住上院,从晚上九点陪母亲点滴到凌晨四点,为了能抢先挂到门诊,他在排椅上过夜,等候翌日八点门诊医生上班。检查了胃镜后,才知道妻子患了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窦炎,终于,一决石头落了地。

将近一个月的吃药、调理妻子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弟弟、弟媳他们是个用心良苦的人,听说妻子身体恢复很快,弟弟特地开车到江苏海门,游览了江海门户。妻子通过游览,心情开朗起来,人也有了精神。弟弟还说,要我常陪妻子到户外走走。我曾听外孙女卿卿说,她们附近泰晤士小镇不错,于是,我们周六乘车赶往泰晤士小镇。

我们一走进小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苍苍的树木,开阔的绿色茵茵的草坪,行走不远便见到波光粼粼的湖水,湖边坐着一排头戴斗笠,垂坐而钓的钓鱼翁们,他们仿佛排除了一切凡尘杂念,专注吞钩者试钩的乐趣。向对岸望去,在水波上荡漾起,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耸入云的新建筑,给湖畔增添了恢弘的气象。

小镇有着绮丽梦幻的英伦风情,沿着多功能街徐徐而行,不久便走到了英式广场,各种式样的英国式建筑物参差出现。我们一边闲逛,一边拍照,发现小镇商店、车站、码头、风格各异的仿英建筑群,都在凸现了小镇的主题。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多层公寓,体现了在良好的生态中的富有。徜徉其间处处洋溢出中世纪的风貌:街巷,狭窄曲折的台阶,石板路,街头的雕塑,叠彩的墙面,维多利亚式的露台,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都营造出浓郁的英伦气势。英格兰的典雅秀丽、苏格兰的苍劲豪迈、威尔的古朴自然,英伦风情一一展现眼前。作为一个向往中的英国风格小镇,从伊顿风貌的学校、气势华贵的市政厅、老镇中心的教堂和挂有不列颠风情油画的艺术馆中,似乎在呈现维多利亚时期的繁华。小镇的脊梁是一条英伦风情商业步行街,通往英式大工业时期风格的沿岸码头,沿路有旧镇市场,画廊、英式瓷器、小酒吧等镇区标志性建筑。

经过优美欧洲风情陶冶,人也精神焕发起来,她啧啧称羡地说:“小镇虽是模仿品,却也有独有的风味,它环肥燕瘦,风情幽然,人行其中觉得到精神充沛,脚步轻盈。”

在小镇中,最亮丽的要算对对新人,他们怀揣对人生美好的憧憬,把美,把梦幻定格在欧式风景画中,尤其在教堂前,那些新娘们摆舞出蝴蝶般飘逸与亲昵,使我们回到新婚燕尔的激情。

我踱步而思:松江泰士小镇与英国泰晤士河相比,虽是小巫见大巫了。英国泰晤士河畔景色,那是大英帝国的骄傲,也是英国荟萃之地。伦敦塔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议会大厦、滑铁卢大桥、伦敦眼等建筑,气势磅礴,堂皇华丽。松江泰晤士小镇是无法与它比拟的,然而,松江泰晤士小镇是个不错的优雅休闲之处,也是富人们金屋藏娇,显示豪门巨室之地,当然,也是我们平头百姓,难得的放飞心志,观赏游览的场所。

游闸北公园记

风 雷 涤 荡 铸 风 云

                            史 荣 东

我走闸北公园,首先见到了中国茶圣陆羽雕像,他神情飘逸,品茗吟韵,自是一番飘然若仙神态。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人,又号“茶山御史”。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有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善于写诗,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历史。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喜爱品茗。中国茶叶传到国外,尤其是传到欧洲,成为大英帝国上层必不可少的饮料。“鸦片战争”究其原因,是一场因茶而起的侵侵略战争。由于英国上层喜欢饮茶,后来,发展为无人不知茶,无人不饮茶的现象,因此,英国用大量银子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是自足的农业大国,更本不需要向英国进口什么,因而,造成了英国贸易逆差。十八世纪英国人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并坚船利炮,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公园内有石桥、水榭、双亭、六角亭、长廊、宣传廊、三潭印月、花坛等。池塘内睡莲点点,荷池边的六角亭内,老人们有的拉琴弹奏;有的引吭高歌。我在公园兜了一圈,走回到宋教仁墓地。闸北公园是个风雷涤荡的地方,它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墓地。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他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多数,他着手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为窃国大盗袁世凯所忌。1913年3月24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刺死。1924年6月在上海建成宋公园(现名闸北公园)。我肃立墓前,瞻仰墓顶展翅雄鹰,缅怀先烈长空凌云之志。

我面对着烈士塑像,眼前出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风云。1965年秋,我被派进了上海市委驻上海机械施公司工作队工作。先在分队为队员,我打着背包到施工队和工人们同住、同吃、同劳动。当时,我激昂慷慨写下了《忆江南•参加社教》:

              春风乍,枯柳吐新黄。

              又打背包熔炉去,语录身佩整行装。

              白鹤镇骄阳。

             夕阳艳,巴杆倚天扬。

             标语横空人酣畅,解包揩汗拜师忙。

             初学建筑行!

后来,由于负责档案材料人出国,我被调到材料组工作。由于机施公司离市区较远,加上工作十分繁忙,不少队员住在公司,只有在节假日才回家。后来,随着“文革”开展,工作队“四清”工作渐渐地停止。我与同事在下班后,到离公司不远处闸北公园散逛,大家谈论时势,谈论“文革”走向,谈论对党和国家前途的担忧。到了1966年8月,上海“文革”热火朝天,我与同事老蔡乘车到康平路市委机关前看大批判,到九江路看大辩论,到复旦大学看大字报,到人民广场看造反队被砸,这些为我后来创作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集累了大量材料。我有幸的不是经历了“文革”,而是有幸地记录史无前例的“文革”历史场面,并栩栩如生反映了“文革”的风貌。

经过近三十年的沉淀,我于一九九四年六月,着手写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化了一年半时间。我在后记中说:“这部小说是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虚构小说,虽然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都是虚构的,然而,都带有当时深刻的历史烙印。作者力图通过这部长篇小说全面反映‘文革’全貌,全景式地向读者叙述那个特殊年代。”

潘颂德教授评论说:“荣东坚持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坚持忠于历史,在小说《爱,被春寒碾碎》中,叙写了‘文革’前1966年初春的社会主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以及‘文革’初期中央发表‘五·六通知’、‘十六条’、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首次在北京天安门楼接见红卫,红卫兵南下上海煽风点火,造反派批斗‘老资派’,工厂刮经济风,安亭事件,1967年2月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夺中共市委的权、上海人民公社与上海市委会成立等‘文革’中的一系列大事,从而展示了‘文革’那个动荡年代的时代特征,也使这部小说成了反映那个动荡年代时代风貌的巨幅画卷。”

2010年4月,我的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由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7月,经过修改与补充,我的电子版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34万多字)由上海作协华语文学出版,而且,仅一周就有4000多人点击。小说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社会与时代的本质。为了答谢读者,我就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人物塑造,谈一些体会和心得:

揉合型人物:

小说主人公肖锋是揉合型人物,在肖锋人物中,引用我了写的一些诗词,他的经历与我有些相似,所以,他有我的影子,但不是我。肖锋的形象有我的同事,而更多的是反映那个时代青年形象。其中肖锋的辩才与豁达,却取之当时工作队副队长钱振东同志。钱振东是交运局人事处处长,他在枪林弹雨中被子弹打掉一只眼睛,平时戴着墨镜,穿着尼制服,锐气逼人。他作起报告来生动泼辣,幽默动人,像块磁石吸住每个人的心跳,那怕落了一根针都能听到“晃当”有声。“文革”中,他受到了冲击,有一次我开车到土山湾车队,在上厕所时碰上了他,他没有当年威风,墨镜没有了,露出独只眼有些疹人,穿着又破又脏的工作服,低头扫着厕所。我问:“钱处长,‘文革’关过得好吗?” 钱处长哈哈一笑:“我把一只眼交给了我的事业,差一点连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文革’嘛,只这不过重新锻造而已!”

肖锋勤奋好学、博学古今;有理想追求,事业心強;老练稳重,善于分析;嫉恶如仇,勇于向邪恶亮剑。他对于爱情既有炽热如火一面,又有冷静退却一面,尤其是在风雷涤荡中,他认为爱一个人,不是拥有,而是设身处地为所爱的人作想,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苦。

方茹有我的同事的影子,而更多的是那个时代艺术青年缩影。她出身于艺术世家,对表演艺术有着美丽憧憬,孜孜不倦地追术。她美丽漂亮,热情单纯,对爱情热情奔放,大胆泼辣,炽热真诚。她对爱情矢志不渝,甚至不惜为爱甘当扑火飞蛾,涅槃成飞天的凤凰。

原貌型人物:

小说中老干部李干,是“文革”前上海市副市长**的原型(他是当今国家副主席**之父)。当时,他兼市委驻建工局“四清”分团团长,曾到机施公司检查“四淸”工作,我见过他几次,但从来没有讲过话。在“文革”中,**被关押在运输场,我参加过他的批斗会,在《爱,被春寒碾碎》中,我真实地反映当时场景。

驻机施公司工作队党委书记黄志华,原是城建局党委书记,据说他与**一起参加革命。他对“文革”陷入了很不理解、很不认识、很不得力之中,陷在犹豫彷徨沉潭之中了。肖锋的表弟白中奎,仅仅因为看不惯造反派,组织一批人保县委书记,就遭造反派毒打而亡命他乡。

邹锦万也是原型人物,他被工人称为“白鼻子”(即特务),他平时把工人发的牢骚,讲的怪话收集在他的小本子上,由原来的扫场地工人,因他专向领导打小报告而步步高升。他当上保卫干事以后就抖了起来,一付十足的官腔,一付十足的盛气凌人样子。平时,嘴上叼着烟,白眼珠上翻,跷着二郎腿,浑身像“打摆子”抖动,拉着又长、又慢、又尖的苏北话官腔,一开口使人毛发悚然。因而,工人们对他最痛恨,受到冲击最大。以上人物只是名字改动,事情基本保持原貌。

虚构型人物:

曲茹、舒海、刘田山、钱鑫鑫、翟元瑞等都是虚构人物,他们在“文革”前都是受压,所以他们想变。他们对老干部发泄着报复的心态,夺权后狂喜与恣肆狂为。

许志強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是“变色龙”,他翻手覆云,复手为雨,是个中山狼的风派人物。毛大仁也是另一种风派人物,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让救命恩人蒙冤深海,让肖锋为造反派祭旗。

方志成是位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他在逆境中,恪守高尚的品德,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情操。

方志成的女婿王彬、阮敬之、大女儿方芸、二女儿方菁,于林等人,虽说是虚构,但每个人,无不打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在那个时代这样人物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他们的人性被功利严重地扭曲了。

                                                2014年7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