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15-11-30 15:20:27

敬重生命

从成都出发,穿过七八个隧道,车行三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曾经震撼世界的汶川。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直至巴基斯坦都有震感。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真诚同情和慰问,并提供支持与援助,共收到外国政府、团体和个人等捐资17.11亿元人民币。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的六支境外救援队伍,向灾区开展救援行动。我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4.6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68.80亿元。

当时,全国人民纷纷行动起来,救灾如救火,救人如救火,出现了动天地感鬼神的场面,我深受感动,写出了《在地震发生时刻,让我们感动》一诗:

在“奥动会”

即将召开的喜庆日子

地处中国四川汶川

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

崇山峻岭抖动起来

大地河川抖动起来

一座座房屋

在抖动中散了架子

一座座山坡

在抖动中解肢滑落

一个个

活生生的生命

被张开獠牙血盆大口吞噬

恣肆的天神

藐视人寰的一切

舞动起

天威不可冒犯的铁杵

山河在抖动中失色

人的希望

仿佛在抖动中湮没

而中国人,

用忿然的呐喊

点燃起抗争的热血

从我的手传到你的手

从你的手传到他的手

从我的心传到你的心

再从你的心传到他的心

从南疆到北塞

从大江南北到黄土黑土

就连五大洲四大洋

男女老幼都用燃烧血

点亮了新希望火炬

用心连心筑成新的长城

吹响了

欲与天公试比的号角

那角声

闪烁着“大爱”的光辉

子弟兵

是向天神挑战的共工

用碧血化成托天的彩虹

不顾天崩地裂

托起生命希望

就连被困129小时的人

也创造出生命奇迹

有子弟兵就拥有太阳

就连困在瓦砾下女孩

激情地向亲人敬礼!

继而,激情喷发,我又写了一首《寻找》诗章:

地陷山崩

房坍墙倒

大地裂开了獠牙的嘴

像饕餮吞食

十亿多双眼睛注视

十亿多双手寻找

在瓦砾中

在倒塌废墟中

我在寻找

你在寻找

他也在寻找

寻找不知何处丢失的

寻找的手

是一豆豆火苗

寻找的眼睛

是一豆豆火苗

寻找的心

更是一豆豆的火苗

你,一豆豆

我,一豆豆

他,一豆豆

就是亿万个一豆豆火柱

找到好了

像曾经是失落的

爱他人胜于爱自己

——中华民族的魂魄!

看了解放军舍死忘生表现,我又写一曲《擎天柱》:

地陷天崩在汶川,幸亏有了擎天柱。

不是亲人子弟兵,那能开掘再生路?

一晃之间,六年过去了,心中总是惦记着汶川,总想看一看汶川近貌。这次到九寨沟、黄龙、乐山、峨眉山游,看到菜单有汶川内容,非常激动,终算兑现了企盼已久的愿望。到了汶川使我耳目一新,山色苍苍,树木葱茏,新开的宽阔平整路两旁依山而建的青瓦白墙房屋,有的地方还建成多层建筑,错落有致。除了有的山沙石滑落,一点没有地震现象——据说是广东支援对口建设的。

这使我产生对照——即美国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对照。2010年我到过美国纽约,出人意料的是马路坑坑洼洼。导游说,纽约是“脏”、“乱”、“差”的典型。市政建设经费要国会批,议员说,修了又坏,干脆不修!假如美国发生类似汶川的地震,别的州会像广东那样无私支援别省的灾区吗?开山筑路,疏通河道,建屋植树,使汶川人有了新的生活吗?

导游又说,汶川人谈到地震,无不惊魂动魄,众多生命在短短十二秒中化为乌有,那惨象是多么触目惊心的!经过汶川地震的人,感到生命是世上最重要的,他有一位公务员大哥,为了抢救一位妇女连妻子都不顾,结果妻子被倒塌房子压死了,他也被倒塌的房子压倒高位截肢,留下六岁的女儿……

是呀,自然界很多事是不可预测的,比如地震,比如人生,比如疾病等也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人的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人的一切,所以,每个人应当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生命。在当前竞争激烈时代中,我以为更加爱惜自己,爱惜他人,珍惜自己,更应当珍惜他人生命。要做到爱惜自己,爱惜他人,珍惜自己,更应当珍惜他人生命,应努力做到:

一、清心寡欲,心随自然。

人不能没有欲望,尤其是青年人处于勃勃向上年代,有着抱负,怀着理想,然而,欲望太大,理想太不切实际,就会为欲烦恼,为利所緾,就会欲利伤身。中年了,一个人往往是成熟与收获年代,如欲利太重,就会烦恼多多,更会欲伤丹田。老年了,更应清心寡欲,心随自然。

二、宽于待人,就是宽于待己。

一个专门算计别人的人,最后只算计自己,这叫“聪明反被明误” 。一个专纠结、算计别人而不能自拔的人,他如同身陷泥潭,事事想比人高一筹,事事忌妒别人,别人到没有什么,而自己却伤精劳心。宽于待人,就是最大的宽于待己,别人怨恨都不计教了,那不是对自己最大的解脱?

三、勤煅炼,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在于运动,有它的科学道理。现在,由于职场竞争激烈,有些人往往忽略劳逸结合,不注意身体运动,其实,每个人活动锻炼时间,请勿把时间从自己指缝中滑去,主要看你对锻炼的态度。比如,抽空做做广播体操,勤走路,少应酬。我有一位亲戚,他年青时只注重攒钱,钱是有了,身体垮了,只能拿钱买命活,您说值得否?我以为,一个人健康交给自己,不能交给医生,交给医生只是无奈。

2014年9月

游四川汶川记(2)

小  草  的  个  性

                                       史 荣 东

我站立在岷江边,望着对岸的葱翠的山,不时有山石从山上滚落进岷江,溅起一朵朵的水花——这是地震遗留下的,因为山被震酥了骨架,所以在汶川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见山坡上小草,以坚忍的个性,顶着滚石飞沙,绿油油顽强地生

长着。这使我想起了《小草》那首诗:

岩石像位

铁了心的将军

肩并肩地

把关隘守得滴水不漏

小草咬住了

岩石皱纹

在风雨中挤出绿芽

一九九七年,我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情风》时,在《后记》中引用我的《小草》一诗,这首小诗,就是我怀揣文学梦的真实写照。为了文学,我像夸父追日那样,一个劲向前,向前,向前!我的又一首小诗记录了跋涉印迹:

我甩开双臂

把过去扔给了背影

披着风雨

揣着久远的向往

踢开拦路的乱石

挺着胸脯朝前

渴了

啃口雪水

累了

抹上一把朝霞

朝着追寻的明天

向前!

    今天能编攥与出版《史荣东文集》,是对我几十年文学、戏剧进行一次回顾,旨在总结与提高。我在文学、戏剧创作中攀登了三座峰,即:九场昆曲《南冠剑》是我攀登的戏剧峰;长篇小说《爱、被春寒辗碎》是我攀登的小说峰;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却是我攀登的游记峰。

我自幼没有读过书,37岁开始文学、戏剧创作,当然,离不开文朋诗友的帮助,更离不了施圣扬、廖宇扬、王健民、翁永康、潘颂德、林青、刘安古、陈达明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著名评论家,潘颂德教授曾说:“史荣东是个奇才,在中国没有上学读书的成为作家几乎没有,何状有这么多书问世,在文学、戏剧取得这么好成绩更是沒有”。

尤其是施圣扬老师,他是我游记写作的开山人。1990年,我在开车时,偶然间,听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万象”散文节目,一下子被迷住了,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那阴阳顿挫的播音,那优美动人的配乐,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美妙的境界?于是乎,我心血来潮也写起游记来了。文学部主任、高级编辑施圣扬老师收到我游庐山记——《匡庐三章》,不久便在在电台播出,并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施老师评点我的游记说,“老史的游记清丽而流畅,富有生活的激情”。在施老师鼓励下,激发起我对写游记的激情。

继而,一篇篇游记在施老师推荐下由电台播出。1998年散文集《情风》出版后,又是施老师关爱,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间万象”散文节目中播出“史荣东与他的散文”专题节目。可以说,没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万象”散文节目,没有施老师引路,就不可能有我的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没有众多的良师益友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史荣东文集》(电子版)出版。

古人云:“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儿子晓鹏虽不从事写作,然而,他对中外历史、古今名人、文学艺术、军事战争知道颇多,而且,常有独特观点,使我诧异。我往往在谋篇布局时经常听听他的看法,听取他的意见。年轻人思路敏捷,的确时有真知灼见,给我不少的启示。他喜欢评论,于是,把我写的诗词让他点评。他看了后对我评价高的诗词不多,平平之作不少,他说:“好诗好词必须有上口名句,必须有意境高远,必须有迸发激情,所以,爸的诗词上乘之作不多。”我觉得,晓鹏的点评是中肯的,评诗也是论人。他能撇开了父子就诗论诗,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我之所以能有《史荣东文集》出现,弟弟是功不可没,尤其是《漫笔勾勒山水魂》的创作,给我在经济上大力支助。他也是爱山、爱水之人,他走了几十个国家,还到过南美世界上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在我经济非常拮据的情况下,他们夫妇邀请我们夫妇登泰山、走福建、游黄山,攀匡庐、逛蓬莱,而且,还使我们意想不到的相邀去探访地球那一边——美国,以及东瀛扶桑。2012年4月是我“古稀”之年,弟弟夫妇为了给留下难忘的纪念,拿出多年的积蓄,邀我们造访欧洲十国,以及泰国、柬埔寨、越南。正因为他们的豁达,成就了我一篇篇游记作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致!

2014年9月     

游四川茂县记

云 朵 上 的 羌 寨

史 荣 东

一道道山梁

 一块块石板 

一块块 

一块块石板 

铺向云朵的家乡 

印着祖先的足迹 

刻着西羌人千百年的沧桑 

吹响那古老的羌笛 

唱起代代相传的歌谣 

我爱你 云朵上的家乡 

生死轮回都在你 

在你的怀抱 

悲欢离合都为你 

为你的吉祥 

    车厢里传出《云朵上的羌寨》,这是歌手阿斯满唱的歌声,歌声如天籁之音,透彻灵魂,给人如醍醐灌顶,淋漓惬意之感。

羌族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部分西迁、南迁,与青海、四川、重庆等地的原住民融合,形成藏族、彝族以及今天的羌族。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羌语支语言是我国汉藏语系藏中缅语族内的羌语支语。

在日落黄昏时分,我们住进了新建的羌寨,羌寨环境不错,用碣红石砌成城堡式建筑,(羌族建筑最大特色就屋顶上有直冲天穹角)高的有五、六楼,它们沿山而建,错落有致,寨中石阶起伏、绿树叶茂、路都是石扳砌成的。我们走进城堡式住处,室内装饰完全是现代化,宽敞明亮大厅,设备俱全的卧室,没有丁点儿古羌寨的痕迹。第二天天未亮,我走出城堡式住房,拿把藤椅往上一坐,品了口茶,翘着二郎腿,面对苍墨式的山峦,逍遥物外地观赏着新一天到来。许久,一缕晨曦从大山背后射出,大山气势吞吞,羌寨也随之辉煌了,快门一闪,定格了逍遥自得的一瞬。在我们离开羌寨时,羌寨也热闹起来,一支支旅游团涌入了山寨。

    中国古羌城是汶川地震后国家投资数亿元新建起来的,依山而建,气象宏大,羌王官寨在一级高于一级石阶之上,大有云上建筑之感。我们登阶而上,浏览了羌王官寨,羌王官寨恢复了古羌族土司衙门的原貌。进入官寨一幅大型羌族风情国画映入眼帘,它栩栩如生地反映了羌族美好生活画面。在官寨中有土司衙门、土司监狱、土司金库、土司起居地方,以及羌族文化遗存。羌笛放在显要地方,羌笛有竖笛与横笛两种,大多羌人吹的是竖笛,竖笛长不过一尺,短细而声色悠扬,那羌笛中仿佛飘溢出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