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提到过“随着近几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社区工作得到了加强,并逐渐在完善。”因此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社区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作适当的调整。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社区工作强调“四知四清四掌握” (“四知”即:知辖区住户的每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关系,知每个家庭经济状况,知每个家庭成员的政治表现,知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即:辖区就业情况清,重点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贫困群体情况清。 “四掌握”即: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辖区宗教活动情况,掌握辖区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辖区各类积极分子情况。)2011年年底在以往“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社区的管理模式,开始采取“三化”管理模式,即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单位化是指把社区作为“社会人”的实体单位来建设,把居民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作为实体的“单位人”来对待,把居民群众所需特别是难点问题作为实体单位的事来解决,从而促进辖区的和谐稳定;网格化覆盖是指优先实现党的组织网格覆盖,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落实好网格队伍建设,建立“一居一网、一网多格、一格多点、一点多员”的服务网络;社会化服务是指要以深化细化全程代办服务为重点,深入落实社区公共服务事项。
她所在的H社区也不例外,按照上级制定的《社区“三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H社区的实际情况再制定社区的《“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着手开展“三化”建设工作。没有可参考的现成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她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把社区分为几块网格,开始实施单位化管理,从而实现社会化服务。因此她加班加点,根据已分的网格建立模块化“单位”,建立“单位大院”,“单位”门口建立治安岗亭等一系列工作一一完成。加之,上级单位对“三化”建设很重视,于是时不时的来社区“三化”工作进行检查。
居民对社区的这项“三化”建设,不理解,也不配合,尤其住在自建房的村改居民抵触社区的“三化”建设。她说,那段时间我们边对居民作思想工作,边进行“三化”建设的。有时有些居民根本就不让我们盖治安岗亭和大门,甚至那些居民把我们白天费大劲盖起来的治安岗亭和大门,晚上就拆掉。因此,有时我们不得不带着巡逻队边守边盖。与此同时还要更新台账。我们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既要入户清查,重新整理更新台账,又要维稳巡逻,确保辖区内的治安环境要稳定,同时还要分配巡逻队员要在治安岗亭内值班。
入户清查是一件细致地工作,我们既要入居民户,了解其详细信息,还要入商铺,了解各个商店饭馆老板、员工的详细信息。就此可了解入户清查工作的难度,也可了解社区工作的强度。
她还说,有一天晚上入户清查完,在社区检查工作人员建立的台账时发现有位包户干部的几位户主信息是空。问其究竟他说,这是空房台账。于是她很生气,让他晚上12点以后入户,连续入户好几天晚上才得以填写完成户主的详细信息。就这样,起早贪黑一个多月时间,如期完成了社区“三化”建设。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和社区所有工作人员一起住在社区。当然家里有小孩和老人的除外,也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能胡搞。社区工作人员的离婚率高,女方要是因为入户清查或值班不能回家,老公就来社区吵架,甚至离婚的都有。所以她也很担心老公不要我。好不容易完成社区“三化”建设后,有一天她带着很多食品,兴高采烈回家想弥补月余没有回家的过错。到了楼下从一楼喊着老公的名字上五楼,没有人相应,且家门还紧闭着。想着老公可能出去,掏出钥匙一拧,门打不开,是锁芯被老公换了。于是又打电话找老公,好不容易作通思想工作,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社区工作不容易,尤其对在社区工作的女性来说,更加不容易。她说两年后被任命到C社区当社区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