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爱西藏的男人
其实我想说,爱上西藏的男人更多。
一般人爱西藏,都多多少少能说出自己的原因。西藏的确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的地方,诗人在能那里寻找到梦一般的意境,画家能在那里发现诗一般的色彩,歌唱家能在那里唱出天籁般的声音,舞蹈家在那里找到飞翔的感觉。
可是我知道,有一群人,他们爱西藏没有理由,他们走进西藏不是选择。他们对西藏的爱,不是从源于感情,而是源于责任。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男人。
就讲三个爱西藏的男人。
38年前,有位西藏军区的领导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是边修路边进军、爬雪山数十座,趟冰河数十条、历经千难万险、流血牺牲走上高原的英雄群体中的一个。进藏后,他办矿厂、办农场,办皮革厂,拼命工作,活生生的给累跨了。医生和领导都以为他不行了,连忙让他的妻子孩子进藏看他,当年徒步走进高原的他,被担架抬了出来,送到北京治疗。
他的儿子,一个正读高一的青年学生,看到父亲被抬上飞机的时候,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他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在西藏当兵!说到做到,这个儿子就没再出来,义无反顾的留在了西藏。在那片土地上一干就是25年,从一个士兵,成长为一名大校军官。
三十多年后他跟我说,那时我真的是怀着一腔热血,万丈豪情留。毫无保留的爱上了那片土地。我为父亲自豪,也为自己自豪。那时我父亲还在军区当领导,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他,一切都靠我自己,我就是想硬生生的证明我能行。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西藏,调到了内地部队。但是他跟我说的一段话,我至今难忘。他说,每次我离开西藏回到内地,要不了多久,心情就会像一块皱巴巴的烂抹布,我就会很烦躁,渴望回到西藏。只要一回到西藏,在西藏的阳光下晒一晒,皱巴巴的心立即就被熨平了,重新变得舒展开朗。所以当有人说,西藏军人作出了牺牲,需要理解时,我就说我不需要。因为他们不知道,西藏给予我们的,多过我们给予西藏的。我们从西藏获得的心灵愉悦,灵魂的跃升,没人能知道。我终生感激西藏。
我想他爱西藏,是真爱,爱到了骨子里。
西藏让他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的理想却不断地被现实击碎,虽不能说头破血流,至少也是伤筋动骨。我很为他感到痛心,感到遗憾。但同时,我非常敬重他,因为他依然不折不挠的在自己有限的天地里挣扎,他在被派任到一个边远的军分区工作后,居然将那个分区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全分区283个乡镇全部连通,他为此一直工作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小时。
无论结局怎样,我都敬重他曾经的理想,曾经的奋斗,曾经的执着。他不愧是18军的后代,不愧是在西藏成长起来的军人。
我又想起他说的那句话,我就是想硬生生的证明自己能行。
这是六七十年代的西藏军人。再说个八十年代的。
1982年,有个来自山东农村的小伙子从军校毕业,因为成绩优异,学校让他留校。他跑去找校长,他说我考军校难道是为了当老师吗?不是的,我是为了戍边卫国。校长说,你要不愿意留校,现在只有两个方向的部队还有名额了,一个是西藏,一个是新疆,你去吗?他毫不犹豫的说,我去,去西藏。
就这么着,这个19岁的年轻人,凭着年轻气盛,凭着初生牛犊的劲头,毅然把自己的一生,和西藏联在了一起。
没料到这个选择给他的父母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当时他的家乡发生了一件事:一个被分派援藏的地方干部,因为害怕西藏艰苦而拒不去。那个年代,还是个谈藏色变的年代。于是人们纷纷传说,西藏是个非常可怕的地方,不仅缺氧,寒冷,还荒无人烟。他的母亲知道他要去西藏后,一气一怕之下,重病卧床。他感到很内疚,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高原。
踏上高原后,他就像西藏的山一样稳稳的站在了那里。当排长时,他是全旅最优秀的排长;当连长时,他把一个连带得呱呱叫;当营长时,他被评为西藏军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后来被提拔到团长的岗位上,年仅34岁,是全军区最年轻的团长之一。
但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减轻他对父母亲的愧疚。他的妻子孩子都在拉萨,每次探亲,他都要拿出大部分时间回农村老家看望父母。而且总是选择农忙季节。回家一放下行李就开始干活,将父母亲积攒下的重体力活全部干掉,起猪圈、劈柴火、上房拣瓦、割麦子翻地,两天干下来就满手血泡。村里人都说,你这哪还像个团长?简直是个地道的庄稼汉啊。
他是我采访过的一位团长。我当时问他,你爱西藏吗?他说,没想过。我又问他,想过要离开吗?他仍说,没想过。
那是1997年。如今8年过去了,他依然在西藏。我不知道如果我今天再问他,你爱西藏吗?他会怎样回答。也许他仍会说,没想过。
他无须用言语表达。
再讲个90年代的年轻军官吧。
小伙子是北京兵,从军校毕业被分配进了西藏,而且一下分到了最边防的一个哨所,在那里当排长。他的同学亲人朋友都对他的分配深表同情,他们甚至用了“发配”这个词。他自己也情绪不高。只是因为是个热血男儿,没有当逃兵。
到了哨所,他和排里的一帮兄弟一起执勤,学习,生活,想家。日子到底怎么过的,我不知道。我想说的是,他最初是那样不情愿的去那里,只盼着有机会就调走,后来感情是怎么变化的,连他自己也没察觉。一年后他该探家了,他兴高采烈,甚至是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北京。北京多好啊,不仅是他的故乡,还是首都,还是繁花的都市。父亲母亲,哥哥嫂子,还有舅舅,姑妈,总之他身边的所有亲人,都像迎接劳苦功高的英雄那样迎接他。他们一致决定要好好的为他接风,隆重的为他洗尘。瞧瞧他那两颊的高原红,瞧瞧他那一身军装的尘土。亲友们看他的目光,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于是在一家高档酒楼里订了包间,众星捧月地将他围在中间。他也很兴奋,换了一身笔挺的西装,陶醉在聚会的中心。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过这样的生活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吃过生猛海鲜了? 有多长时间没看见漂亮小姐站在身边倒酒了?
父亲端起酒杯,像对待朋友那样,给他敬酒。众亲戚们也纷纷端起酒杯站了起来,他一口喝下酒,笑吟吟的说,谢谢大家,我太高兴了。我……我今天……
突然,真的非常突然,眼泪一下盈满了他的眼眶,他说不出话来。他垂下头,盯着桌面。母亲关切的问,你怎么了。他哇的一声,哭出了声。他一边哭一边说,我在这里吃这么好的东西,我坐在这么温暖明亮的地方,可是我的那些兄弟,他们还在哨所呆着,他们连电视都看不到,他们住在屋里结冰的地方,他们好多人从来没吃过海鲜,他们的嘴唇和牙龈老是出血,他们的指甲都凹陷了,我想他们,我吃不下啊……
一顿洗尘的宴会就这样被他的泪水淹没了。所有的人都红了眼圈儿,所有的人都在那一刻,挂念起了他们素不相识的遥远的西藏。母亲说,别哭了,等你回去的时候,我给你买好多好吃的东西,你带回去给他们还不行吗?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买,好不好?
后来,小伙子提前结束休假回到了西藏,回到了他的哨所。他提着满满两大包东西,全是好吃的。他看到他的那些兄弟围着他乐呵呵的样子,心满意足。
我想如果我问他,你爱西藏吗?他也许会说,我爱我的那些守在西藏的兄弟。
当西藏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当西藏被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这三个男人,和他们所代表的群体,却始终特别。他们奔赴高原,不是为了好奇,不是为了风景,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是为了写作,不是为了舞蹈,不是为了绘画,不是为了音乐,不是为了自己的任何愿望。甚至,他们奔赴高原并非己愿。但他们一旦去了,就会稳稳的站在那里,增加高原的高度,增加雪山的高度。他们从不表达他们对西藏的爱,因为他们和西藏融在一起。
他们就是西藏军人。
4、回到拉萨
仿佛还在梦里,飞机就降落在贡嘎机场了。两个小时,非常正点。我只来得及打了个盹儿。当机舱里响起空中小姐那甜甜的声音时,我想,哦,回到拉萨了。
这一天,是2005年4月25日。
马上就想到了《回到拉萨》那首歌。很想建议西南航空把这首歌和《向往神鹰》,定为飞拉萨航班的主题音乐,起飞时播放《向往神鹰》,降落时播放《回到拉萨》。在我看来,《向往神鹰》是最好的行业歌曲了,我每每听到都会心情激动。至于回到拉萨,更能代表许许多多热爱西藏,数次进藏人的心情: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穿过了唐古拉山,我遇见了雪莲花……/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然后是反反复复的咿咿呀呀,一直咿呀到了遥远的雪山之上,很让人陶醉。曾经有几年,拉萨的大街小巷全都在放这首歌,不仅如此,跑在西藏的所有的车上,也都在放这首歌。拉萨在这首歌里,成了所有西藏人和走在西藏的人的家。
我想拉萨是能够承担这份深情的。
在西藏有个特点,你听到的流行歌曲全是西藏的,很少有人在西藏跑路时,放那种哼哼唧唧的跟低声絮叨差不多的港台情歌。似乎那样的歌,与西藏的山水不符,若放出来,会在瞬间被西藏的天地吞没掉的。西藏的歌,包括情歌,都是明亮的,悠扬的,透彻的,坦荡的。像《青藏高原》,像《走进西藏》,像《向往神鹰》,像《草原上的格桑拉》,等等。还有老歌《叫我怎能不歌唱》等。你听那样的歌,就是闭着眼,也能看到西藏的蓝天。
透过飞机的舷窗,我看见了机场四周的雪山,雪薄薄的,雪山之上是阴天。没有阳光。这可是拉萨难得的阴天,让我觉得陌生。以往一下飞机,蓝天就映入眼帘了,蓝得让你想流泪。空中小姐预告说,地面温度摄氏6度。在我,这是除了冬天那次,气候最冷的一次了。
走下飞机,觉得熟悉而又亲切。空气依然清新,依然稀薄。一次又一次,我在这里降落。拉萨的军航和民航是一个机场,所以无论乘坐哪个航班,都会从这里走进拉萨的。
出候机厅,一眼看见大群的外国游客中,有一位杵拐杖的女孩儿。我马上举起相机想拍,后又觉得不妥,转而对准了阴天。西藏的太阳没出来迎接我们,我得给他记上一笔。
C大校的司机小李笑吟吟的迎过来,我和Y都认识他,分别坐过他车的,算老熟人了。小李叫了两声姐,就带我们上了车,一辆车牌号很牛的三菱越野。不过我不喜欢,太张扬啦。
三菱越野很快驶上了前往拉萨的路。如果说川藏线是西藏的第一条路,那么贡嘎机场到拉萨的路,就是西藏境内的第一条柏油路。它长90公里,路面不宽,最多并排跑两辆车。先是沿着雅鲁藏布江,之后就沿着拉萨河。路两旁是柳树和杨树,春夏时绿得透亮,秋天金黄一片,怎么都好看。树隙里时常闪过藏民房,白色的墙体,棕红色的墙沿,彩色的门窗,阳光下如画一般。初到拉萨的人,从这儿开始就激动了。
虽然贡拉路是第一条柏油路,但贡嘎机场并不是西藏的第一个机场。西藏的第一个机场是当雄机场。修建于1956年。当雄在拉萨和那曲之间,算藏北的门户吧。当雄的藏语意思是“挑选的草滩”,相传16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入藏,协助五世达赖打败敌人,统一了西藏。五世达赖为了酬功,让他挑选一片草原,固始汗就挑选了当雄。迄今当雄牧民中还有蒙古族的后裔。也许因为那里是草滩,地势平坦,所以第一个机场就定在那里了。1956年5月开工,9月初就通航了。但比较简陋,只能起飞伊尔12等小型运输机,无法满足高原通航的需要。于是到了60年代,国家再投资,修建贡嘎机场。
贡嘎机场于1966年3月动工,1967年7月完成,历时4年。全部由解放军和民工修建。主力是铁道兵十四师69团和建筑工程兵305团。(又趁机为铁道兵自豪一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建成了西藏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化机场,开通了西藏飞往内地的第一条航线。
贡嘎机场完成后,又修建了日喀则和平机场和昌都邦达机场。和平机场1973年建成。邦达机场1978年建成。这样,西藏就有了四个机场。其中邦达机场很值得一说,它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4300米。也是国内跑道最长的机场,为5500米。故建设难度很大,长达7年才建成。2000年我从成都飞往昌都,就是在邦达机场降落的。落地的感觉与贡嘎机场的确不一样,马上就有反应了,头晕得厉害,赶紧往昌都跑(昌都比邦达低一千米)。
这二十多年来,贡嘎机场和邦达机场,一直作为民航机场在使用,架起了西藏与内地的空中走廊。
其中作用最大的,当然是贡嘎机场。邦达机场由于海拔太高,气候恶劣,经常不能起飞。去年我坐车到邦达,原打算从邦达飞回成都的,却因为雨雪天气,航班停飞一周。而贡嘎机场,从建好后就没停过,每天都要起落几十个架次。这些年,连每年新兵入藏,老兵退伍出藏,都靠它了。虽然它的候机楼以及其他设施赶不上内地的那些大型机场,但它的重要性,恐怕是任何一个机场都无法比拟的。
但愿每一个从内地飞进西藏、降落在贡嘎机场的人,能对当年修建机场的解放军和民工,心怀感激:4525名铁道兵,3510名工程兵,1200名民工。
我们继续赶路。天还阴着。小李说,昨晚下雪了,早上才停。
这不奇怪,还不到5月嘛,下雪很正常。西藏5、6月下雪也是平常事。我们没什么话说。奇怪的是,车开出半小时后,天突然放晴了,而且是大晴,阳光透过车窗扑面而来,一瞬间耀眼刺目。窗外的景色顿时大变,我连忙拿出相机透过玻璃窗去拍摄,随便咔喳了两下,一看,每张都像水彩画一样漂亮,最纯净的蓝和最鲜亮的绿相映成辉,和前面在机场拍的那个画面,简直判若两个世界。
西藏的太阳就是这样,可以荡涤一切尘埃。你抬起头来,会觉得在你和天之间没有一丝阻隔。常有人形容西藏的蓝天,说它“蓝得不真实”。而我恰恰以为,只有那种蓝法才是真实的,我向往的天就应该是那样蓝的。我们平日里在都市看到的天,是被改变了颜色的。我想西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天空在历经了千年万年的岁月后,依然如婴儿般纯净。
但很快,太阳隐去,天又阴下来。
好像刚才我们只是路过了太阳的家。
我自作多情的想,西藏的太阳出来迎接我了。够意思。
电话忽然响了,竟是一个在西藏的朋友打来的,他说你什么时候进来啊?我说我已经进来啦!他很吃惊,我更吃惊。因为他几乎从不给我打电话的。怎么一打电话,我就在西藏?
没错,太阳真的在迎接我,还通知了大家。哈,自得一回。
两个小时后,我们顺利抵达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