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周锡山    更新时间:2013-08-05 12:48:03

本书是一本用通俗笔法写作的学术性著作。通俗,即用通俗平易的笔法写作,论述力求生动流畅,深入浅出,便于有中等文化的读者顺利阅读。所谓学术性,指作者有其系列性的新观点,同时也借鉴前人或当代学者的观点,以引发或充实自己的新观点。

本书是作者《文学名著比较研究丛书》之一。在经历了 20世纪世界文化和文学东西交流日趋发达的百年后,面向21世纪的世界文化开始呈现出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宏伟格局,文学和文化研究早已进入比较研究的新阶段。文学领域的研究已从跨国、跨民族文学的研究进入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新阶段。本书即尝试以文学和气功学、特异功能学比较和会通的方法研究中外古今文学名著。

作者为撰写本书,曾经亲自学习过气功,领略过特异功能的实境,结识了一些气功界人士,又阅读了大量气功学、特异功能学的有关论著和纪实作品,还撰写过有关的论文,如《论老子之“道”之为气》(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91’上海·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研讨会”论文,收入《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又在《论中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10期转载;又刊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与世界》1辑)的第三部分“中国小说在内容上的伟大和独特的贡献”之六中指出: 众多的志怪小说、笔记小说、神魔小说和传奇包括  《聊斋志异》等,忠实地记录了古代气功大师、特异功能者超乎寻常的非凡本领和神异事迹。以当前世界公认的同步思维和气功移物这两个特异功能来说,中国小说即早已有所描写。如《水浒传》叙述李逵为动员公孙胜重上梁山,遇到其师傅罗真人的阻挠,李逵萌发杀机,欲乘夜深人静之时,暗杀罗真人。谁知他刚一动此念,罗真人即已用同步思维的方法洞悉李逵的打算,并预作提防。于是李逵斧头砍倒的是一个伪装的假人,罗真人不仅未遇害,他又用气功移物手段将李逵送到城内,让他从半空中跌进府衙,被官方当作妖人逮住上刑,这是他对李逵动辄杀人的“不良习惯”给以严厉的警告和教训。中国小说此类描写极多,不胜枚举。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首创,在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更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又指出:中国小说在内容上的巨大成就,对于东西方文学不仅具有参照意义,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巨大的借鉴作用,对此已有不少研究家有识于此,并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创作界之共识。 本书实亦拟为此作出一些微薄的贡献,为读者能全面地欣赏名著、扩大审美领域而提供一种参考。

周锡山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于上海艺术研究院相约在世纪千年之交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