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色彩·奢华绽放

作者:安澜    更新时间:2014-12-02 11:30:34

生命色彩·奢华绽放

——记著名作家 诗人安澜 

文/纵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的精神时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诗人、作家安澜女士,自小就以“我至少可以做自己的上帝”的豪言壮语,力竭思想的沉思看到了大美不言的天地,也看清自己清澈的内心……安澜经历过这三种境界的沉淀后,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闪耀在星光云集的名家天河里。

认识安澜虽已有好些年了,但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总也挥之不去——那是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登机前我见到了她,一身得体而简朴的打扮,不失身份的彰显出一股不凡的气质,让人一望而知,眼前站着的是一位从容、智慧而又练达的知性女性。在友人的介绍下,我们双方简单而礼节性的寒暄了几句,接着空气渗透着宁静的气氛,纷繁的机场空间与宁静的她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别样的安闲,恬静、优雅、安然……就那一瞬间的感觉,从此安澜印象成为我心中最初的定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交往日甚,后来才知她是中国明、清历史上显赫的名门望族、书香后裔。每每谈及这些家世,她从未表现过丝毫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安澜没有惺惺作假的姿态,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她总是轻浅掠过:“没落贵族不值一提”。从她那份恬淡之中,让我深切感受到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和不争奇、不招摇、不作秀、不张扬,如春风寂寂之中蕴涵的内在的孤傲力量!没有职业的**很难窥见到深埋在她心底的某些蠢蠢欲动的情愫。

安澜像一座神秘幽深的花园,勾起我探寻她神秘所在的好奇心,终于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和新浪网《安澜小筑》的博客中读到了安澜的作品。一个人的尊严与品格最终以文化来给予和界定。安澜作品细细读来,我惊叹她古典诗词的雅致;惊叹她现代诗歌的浪漫和散文的唯美;惊叹她小说的缠绵与火辣;更惊叹她杂文的犀利及直叙胸臆的勇气,笔锋所指真情流殇,观点鲜明,视角多维……一反生活中的她所表现出的平静、淡然与优雅,她那魅力四射的文字光芒照耀着我们内心幽暗的世界,她淋漓尽致地叙述出不同背景、状态下的各种人生故事,字里行间呈现的即是人性的本真和生命不屈的光芒。

进一步了解安澜,那是在随后的关于诗文的交流之中,我见到了她对文学的钟情和对文字的依赖。有时几乎到了与生命同等的地步,同时也从她表面的宁静感受到了这背后的激越,理性思辨底下所透露的丰富情感,这些悖论似的状态,向我们揭示出社会表面的繁荣,带给人们内心的孤独,是何等之强烈。安澜是个有思想的人,她一定会有足够的情绪需要宣泄,我想这也是她之所以选择都市生活的缘故。但在这都市里,她没有流连于光影灯色的诱惑,也没有热衷于流行与时尚的追崇,只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学。我想她是对的,萨瓦托说过“因为从心理和文学的角度去重新评价纯概念的东西,只有小说才能全部容纳真的思想、情感、激情、梦幻和神话。”

都市的生活是快节奏的、平淡而琐碎的,连同争执、分歧、猜忌和淡漠,没有人会留意到那些微小的、基本的、普遍的、简单的道理之存在,唯有作为诗人、作家的安澜,会云淡风轻般地珍纳于心底,在寂寞的空隙里拿出来以回味的方式小小地把玩一下,欣赏一下,然后再理智地思索界定一下,终于决定用小说去驾驭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事件时,文学的架构也把人生的架构固定了。安澜的作品就像她自己说的,文字是血液,作品就是她血液流淌着的生命,说到底,她用心、用情、用爱挖掘和哺育了文字的生命,而一旦发表就轻易不会再去看自己的作品。心灵的自由是她永不放弃的追求,她享受的是写作的过程,而结果对于不计名利的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就凭这一点,我敢断言她的写作耗尽她生命的真气,因为回忆固然是幸福的,有时却也是痛苦的。安澜的痛苦在于时过境迁,在于物是人非,在于别无所求,更在于无疾而终。其实,像她这样出生显贵,又受家族文脉滋养的人,本可以安逸自在地过着精致女人的日子,但她却自小就喜爱上了文学,又在文学的反叛中求真相,从文学中汲取力量!安澜从来不依赖任何人,不向任何人恳求时间、金钱以及怜悯。历经岁月的磨砺,她具有了很大的包容心,她的坚强与勇敢将使她的人生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是从这一点上看,我以为不是她选择了文学,而是文学选择了她。从她的作品看文学的魅力,它让我们学会遗忘,学会重塑。遗忘那些在岁月中隐隐作痛的思恋,遗忘那些铭心刻骨的誓言,重塑自我,重塑生命的荣耀,当阳光照耀一切的时候,生命又重现光华,生活还是那么五彩缤纷。

对文学的虔诚使安澜“懂得了良心的种种恐怖,懂得了内心分裂时极大的痛苦,他体会了各种分裂、痛苦与绝望……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寻找的快乐,原来是这般的天真,这般的自然……他爱得更加真切,他更不受公正和幻想的束缚(赫·黑塞)”。于是她不再《午夜狂奔》,《失控的爱》终将会成为《盛满馨香的旋律》,因为《漂泊中心灵的突围》已告诉我们“虔诚意味着健康和欢畅”。当世事都渐远渐去,了无痕迹,当一切都沉入海洋,昨天离我们越来越远,握住今天,握住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幸福就在不经意之间。

2010年5月,百年一遇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给了一次我和安澜全面合作的机会,在笔者主编下,完成的囊括世博所有场馆的大型摄影作品珍藏版《开不败的辉煌》终于出版发行了,此作品的独特创意就是特邀了安澜为每一帧场馆的摄影作品题配了一首短诗。安澜不负众望,用自己长期来对哲学研究的思辨,佛学研究的体会,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研究的感受演绎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精神,大大地提升了原摄影作品的内涵和延伸出了更为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赢得了广大读者以及收藏爱好者广泛的好评与青睐。那充满智慧的诗句,不仅隽永典雅,更是美奂美伦。正可谓光影诗韵,无与伦比。与安澜的合作是愉快的,可以说她对每个人都是友好和尊重的,无论是创作方案的修改,还是学术问题的探讨,只要一问及她,她都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予你恰到好处的支持与帮助。

安澜不愧是一位优秀的女性,但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能真正读懂她的人不多,与安澜交往时间越长,你越能发现,她的优点――对于文学她是严谨的,对于生活她是简单而有规律的,对于朋友她是真诚的,对于是非她是旗帜鲜明的。她欣赏徐志摩:宁可做物质的乞丐,也不做精神的贫穷者。她也欣赏张爱玲:可以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直到泥土里开出花。而我却从她的文学作品中,从她日常的为人处事中看到了反叛精神和侠骨义胆。作为一位传统的女性,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生活中的安澜平易近人,从不张扬,她崇尚平静,清淡,更希望随意,简单。而精神深处却追求卓越,追求另类。由于她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与安澜的交谈有时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让人终生难忘。她往往会语出惊人,充满哲理,让你意犹未尽,让你心旷神怡,让你跨越时空,让你扪心自检。正因为此,人们对她的称赞不断,有的说她优秀,有的说她杰出,而我却以为,她用经年累月的优雅和历久弥坚的智慧,在排除生活的磨难之后,赢得了岁月的赦免,人们喜欢她的其实就是纯粹。我想安澜用自己的思想境界所展示出的人格魅力难道还不够吗?生命色彩,奢华绽放,如同安澜常说的那样:如果你要爱,就应该爱你的本性及其意志。就凭着这句话,我们远远地看她,其实她就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美妙的画,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叔本华说:“建立名声的巨大成就可以分为两类:立功、立言。立功者需要有一颗伟大的心灵。立言者需要一个伟大的头脑。而功业若过眼烟云,而著作则永垂不朽。最为辉煌的丰功伟业,对人类的影响却有限,然而一本才华横溢、飞珠溅玉的名著,却是生机勃勃的灵感源泉,虽历经千年岁月但光华四射,功业更多是留给人们的回忆,在岁月流逝中逐渐遗忘变形,直至消失殆尽,而著作本身便可不朽,一旦书篇写就,便可与世长存。”这里立功的实现多少要靠机遇,一方面是其业绩本身的价值,一方面有赖于时事风云的造就,而立言则与之相反,它无需偶然的机遇,所依靠的是立言者的品德学问。安澜正是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进行着人生的探寻。她在叩问人生的同时也在叩问时代,相信她的所有作品都能成为这个时代的立言。作为她的好友,我期盼她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也更希望她开心每一天。

本文作者:知名艺评人,资深策划架构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