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压下的,多年前为孩子写下的散文诗拙作,现在让它们重见天日。
“一个人到了天伦骨肉的中间,整套的思想情绪,就变换了式样与颜色。你的不自然的口音与语法没有用了,你的耀眼的袍服可以不必穿了;……他们所要求于你的,只是随熟的声音与笑貌,只是好的,纯粹的本性,只是一个没有斑点的赤裸裸的好心。在这些纯爱的骨肉的经纬中心,不由得你不从你的天性里抽出最柔和亦最有力的几缕丝线来加密或是缝补这幅天伦的结构。”(徐志摩语)
我的这些文字有感性的画面,有理性的声音,更多的是思辨,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皆力求灌注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祈求交融成诗歌一样起伏的韵律。孩子的情感发展是获取社会成功的基石。我深知,比我高明的父亲太多了,他们教子有方,而自己的学养不够,本领不够,笔力亦不够。但我尝试了。
儿子如今已如青竹的挺拔,丰神俊逸,并已踏上社会,再读它可能会发笑,他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不过,这世上孩子总在不断出生,在他(她)们幼小,前途茫茫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风雨,总还希望有家庭的港湾,有溶溶的月色和温煦的阳光。基督教告诉人们,我们的一切需要都可以仰赖于主。可是,这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神灵吗?为什么我们呼唤不来?要么他是由人臆造的。现实一点的来看,人生在学步的时候,最大的快乐与最深的满足、最强烈的进取心与内心最深处的宁静感,莫不来自他们的家庭。
只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总还有匮乏,感到惭愧的。因为,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抵达神的能界。我们能给孩子的,太有限了。
孩子,“我们应该以笑脸迎向障碍。风之所以能发出美妙的音响,并不是在海洋上空无所阻挡时发出的,而是穿过密密麻麻的松枝,在叶丛之间发出来的”。一个人在舒适的环境中不会学到意志和信心的功课。不必留连于布满迷雾的幽谷,不必惧怕前面山路的崎岖,慢慢的走,困难会如同云朵在疾风面前吹散。而一旦你能骞翮远翥,山顶必有绚丽的佳景等着你俯瞰。努力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