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十四、徐光启墓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2:54:00

★【睁眼看西方第一人】★

徐光启(1562—1633)出身清寒,中秀才后教书谋生,中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信天主教,得以学习研究西方科学,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部分《几何原本》(今几何学汉译名词,如几何、点、线、直线、射线、平面、平行线、对角线、直角、锐角、钝角等皆徐所创),编译《测量法义》等著作,开中国传播西方科学之先声。又大力推广种植甘薯,引进葡萄牙“红夷大炮”。

为官期间,曾因父丧守制返沪,又因朝政腐败,阉党猖獗,告病回籍。他家居上海县城内,为总结农业经验,在后作墓址的今南丹路光启公园南面,置地耕读,编著《农政全书》。

 

★【归葬上海】★

崇祯初,徐光启病逝于北京,银不足十两,身仅一破被,归葬于上海。

徐墓五坟茔,中徐光启与夫人吴氏,左右四孙子。徐氏祖墓在上海城南,按“左昭右穆”制,他的儿子陪葬爷爷了。

徐氏后裔多居墓址一带。因此地北有李漎(cóng)泾(流过法华镇,故又名法华浜),与南面的蒲汇塘两河交汇,合而向东为肇嘉浜,人称徐家汇。

许多书,以及徐家汇若干景点的说明牌,都说因蒲汇塘与肇嘉浜交汇于此,是既不懂历史,又未谙地理。

徐光启墓建成300余年后,“文革”中遭严重破坏,新世纪按1903年的原样重修,可惜墓道牌坊楹联将“治曆”错为“治歷”,贻笑大方。盖两字简体虽一,繁体却异:上部都“厤”,“曆”下“日”,表示历法;“歷”下“止”,脚印,表示走路,引申为历史。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