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一、造景要素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1:10:25

叠山

●【黄石、湖石假山】●

叠山是中国园林最独特的造景手段,西方没有。

假山要模仿大自然的真山,有山林峰峦的生境,有粉墨丹青的画境,有引人遐想的意境。取石多为黄石、湖石,也有因形称名的剑石、卵圆石等。

黄石属砂岩,形多硬直,可垒高,可登临,有自然美,阳刚美,质朴美。如上海豫园黄石假山,系万历时掇山名家张南阳作品,重峦叠嶂,气象阔大。

湖石属石灰岩,形多圆弧,以及孔洞,有艺术美,柔和美,空灵美。如苏州环秀山庄假山,是乾隆时名家戈裕良所筑,山洞不架梁,创“钩带法”,虽小块拼成,浑如整体,酷似天然。

 

●【名石、名峰】●

湖石最常见太湖石,次则安徽灵璧石,再次广东英石(产于英德)。

三者区别,以形分,为“太”(湖石)多孔窍,“灵”(璧石)多流痕,“英”(石)多皱褶;

以色分,“太”常灰白,“灵”偏黝黑,“英”非单一;

以声分,“太”如敲梆,“灵”如叩钟,“英”如击磬;

以石英脉分,“太”基本无,“灵”有少许,“英”较多见;

以用途分,“太”最宜堆叠假山,“灵”常作单件观赏,“英”可假山亦可盆景。

有人称中国观赏“五大名石”为:太湖石、英石、大理石、雨花石、孔雀石。

 

浑朴之石,美在拙;奇崛之峰,妙在变。独立成景的山石,多称为峰。又因湖石色淡,灰白如云,常用“×云峰”命名。

张潮主张:“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傍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

 

●【江南三大、四大名石】●

人称“江南三大名石”为:

瑞云峰——湖石,在苏州市第十中学(清苏州织造府旧址)内,石上布满贯通的洞,透也;

玉玲珑——湖石,上海豫园,据说七十二孔,孔孔相连,漏也;

绉云峰——英石,杭州花圃内,孤峙兀立,体态苗条,瘦也。

因宋代米芾论石有“瘦、皱、漏、透”之说,也有人认为宜将此四字形容“江南四大名石”:冠云峰瘦(湖石,在苏州留园,高7米余),绉云峰皱(表面纹理纵横,显见苍老),玉玲珑漏,瑞云峰透。

 

理水

●【山与水】●

园林须有水,有水方活,方灵,方有生气。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媚。

孔子曰:“知(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园林中,“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水形有池、溪、湖、潭、泉、瀑之分,水态有静、动、聚、分之别。

中国园林多池,池曲狭为溪;多石,石静而空灵。所以中国园林别称“山池”。

 

●【池岛三山】●

皇家园林池大,池中多有三岛,象征海上蓬莱、方丈(壶)、瀛洲三座仙山。“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园林水池添筑三山,聊解帝王游仙之梅渴。

 

●【池景艺术】●

第宅园林之池,多呈不规则形,且常运用掩、隔、破、曲、活等手法:

掩——水边点缀石、树、藤、萝,遮住若干池岸;

隔——以堤、桥、步石(汀步)等,将池面分隔;

破——水凹于岸,矶凸于池,水陆互侵,成犬牙交错状;

曲——池与岸都取曲线,除专辟之泉池、鱼池与寺庙园林之放生池,绝不砌成几何形状;

活——最见灵气、生气,如本是活水,要用水道逼仄,产生溪流,显示出动态来;最好造成“跌水”,使淙淙有声,浅则散置滩石,使微波涟漪。

如本是死水,也宜引水至墙,墙下开不高的券洞,池伸出一角,做出沟通内外,“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样子。

江苏江阴华西村,有个农民公园,挖了个水塘,岸边栽花植树,筑榭建亭,但那水塘,却是矩形的,岸线笔直,活像游泳池。

上海浦东,前些年搞了个滴水湖,是一特大型全圆形贮水池,直径2.66公里,占地相当于杭州西湖全部水面,花钱耗力不少,美学价值呢,我看是零。一样贮水,何不开辟为园林,以水生色,弄仿古的没本事,造个西式的也好。

 

建筑

●【大型园林建筑:厅、堂、馆、楼、阁】●

中国园林可居、可憩、可赏、可游,当然有建筑。如:

厅——园林主体建筑之一,会客、宴请用。临水而筑的,称“荷花厅”;四周用门窗槅扇而无墙壁的,称“四面厅”;有的厅在进深处中腰隔开,两边设落地罩通道,南向阳,宜冬暖,北趋阴,宜夏凉,俗称“鸳鸯厅”。

堂——园林主体建筑之一,通常是长者之正室。有的书说方(扁)梁为厅,圆梁为堂,以实物观之,未必。

馆——原客人暂居之室称馆,后多称不在正面位置的较大型建筑。

楼——二层,极少三层以上,底层多另有堂名。因比平房高,射入光线“娄娄然”(空明敞亮),故名。原作主人居室,尤适女眷。

园中有楼,景呈立体,登楼则可居高临下观园之全貌。此楼与彼楼上层相通的,称“串楼”;可绕行一圈的,称“走马楼”。

阁——原有“搁”义,用于保藏书籍、佛像、珍玩等,如天一阁、佛香阁。

阁与楼不同者,面面有窗,多设门,挑出平座,可走出室外凭栏眺望。楼往往也有挑出平座的,但只一面。若以此区分,严格点说,岳阳楼是楼,黄鹤楼是阁,天一阁与七大阁,反倒不是阁。

 

●【小型园林建筑:轩、斋、榭、舫、亭】●

轩——小型的明亮的宜读书的建筑,也有的称“斋”或“室”等。

榭——原是台上之建筑,称“台榭”,四面敞开,有柱无墙,如舞榭、林榭。若三面挑出,下立柱石,凌空于水面,则为“水榭”,其临水长座多用“鹅项靠”(后因谐音讹为吴王靠,又由故事讹为西施靠,进而成美人靠),宜侧身斜倚坐,宜凭栏俯观鱼。

舫——又称“不系(jì)舟”,原方船形,故又称“船厅”,上建亭、轩、楼、榭,后愈像船而未必方形。

第宅园林建舫,寓主人由漂泊四方而退归林下,不再浮沉于宦海,险恶于官场,连缆绳都懒得系了,“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取义河清海晏的“清晏舫”,则是皇帝表示水固能载舟,却不能覆朕(zhèn)之舟。

亭——“亭,停也”,意为驻足休憩处。张潮谓:“园亭之妙,在丘壑布置,不在雕绘琐屑。”亭是园林中形式最多、点缀最灵活的小型建筑,开敞,一般无窗,周围可坐,有的中间固定一桌,但无可搬移的家具。

亭大多攒尖顶,尖下常见六角,也有四角、八角、三角、五角的;有的小到只用一柱,圆攒尖顶,那正是“亭”字的原型;也有的贴墙而半,称“半亭”;还有一种“方胜亭”,是两个四方连体,一角相叠,有辟邪义,民间多称“鸳鸯亭”。园林中凡是站在某一位置能同时见到的亭,都不宜雷同。

所谓中国“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

 

●【园林交通、分隔建筑:廊、桥、路、墙、门】●

廊——上有檐顶的过道,一可遮阳挡雨,二又作为通路,三兼分隔景区。廊本身也是景观,曲折蜿蜒,似无穷尽。

如檐下两侧有柱,但无壁,称“空廊”;廊两壁安窗,寒冬可闭,称“暖廊”;在楼上,称“楼廊”;在院之四侧靠墙,因如伸出双臂交指前握,称“抄手廊”;可由廊登山或楼,称“涉山廊”,或“爬山廊”;架水边或水上,不仅左右弯曲,而且上下起伏,称“水廊”;一廊分隔为两,中间有墙,墙上有框,步移而景换,称“复廊”——有人说复廊为分别行走男女而设,谬。

廊边如隔出一小块天井式空地,栽花木,立峰石,但人不能走过去,称“哑巴院”。

桥——园林之桥,既交通,又组景,故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特意造成高拱券者除外),平桥宜窄不宜宽,长桥宜曲不宜直。

桥如用以驻足,赏景观鱼,栏杆不高于腰;否则,宜更低栏或无栏,使游人感觉如凌水波、款款而行之趣。

曲桥之曲,概用奇数,除美观外,也使行者不断改变视线而转活景物;跨湖之桥,宜连长堤,各桥须有变化,如颐和园之西堤;大桥高桥,宜有特色,如晋祠鱼沼飞梁、瘦西湖五亭桥,皆建筑孤例。

路——路宜较窄,宜稍弯,常铺以竖砖,如芦席纹(人字纹,有人说象征为人上人,扯淡)。路边多栽麦冬(沿阶草,亦称书带草,块根可药用)等常绿植物,尽量不以建材为界。

路中间或设以瓷片卵石拼成的图案,称“铺地”。故宫御花园铺地连绵,全以细小彩色卵石构图,最好玩是近千秋亭有四幅惧内题材的画,如老公趴在地上,头顶烛台,膝跪搓(擦)板,老婆叉腰坐他背上,手中倒拿一苕帚,可见男人怕老婆跪擦板古已有之。有人说那男子是皇帝,瞎讲。

墙——园内之墙,不宜高,且设漏窗,使成景观,具界非界,似隔还连,透露红绿消息,交通里外气氛。

墙跟最好栽常春藤(爬山虎);空墙前置峰石,植绿株,为大片粉白添景。

上沿起伏,称“云墙”;有龙塑者,称“龙墙”。外围之墙,从前须高而封没,今多稍低而开漏窗,关不住满园春光、浓艳秋色,内不受压抑,外得以观赏。

门——墙的空缺处为门。园内之门,形形色色,都可选择,当然不要重复。

私家园林之园门,不应张扬,如苏州留园之入口处,平常而寂然,如此方符合私园实际,而使游人有寻觅之趣。

至若今之拙政园大门,宽而敞之,堂而皇之,俨然公园,可谓败笔矣。

 

匾额、楹联、碑刻、书画

●【匾额与楹联】●

厅堂所挂为匾,门楣所嵌为额。或谓横的称匾,竖的称额,非,匾也有竖的,称“华带匾”。

有的匾额上款前置“敕(chì)建”字样,那是奉皇帝诏命而建的意思。

按:今人制作电视剧,常在官府衙门前悬挂“××县”“××部”之类牌匾,拍战争片挂出“××司令部”“×军”“×师”的木牌,全是胡闹。

柱、壁所悬、刻之联,为楹联。联板作弧瓦形抱于圆柱者,称抱对。

 

●【碑形、御碑与碑书】●

镌字于可移动的矩形石板上,为碑。如在山崖岩石上刻字,则为摩崖石刻。

碑一般都高度超过阔度,若竖短横阔,称卧碑——原置于学府,刻告诫生员的禁例,后将镌刻禁令的横碑都称卧碑。但我在南京明孝陵、镇江焦山都见过其他内容的卧碑。

上部近圆、上小下大的,为碣(jié)。

御碑的特征是碑帽镌龙纹,并多有年号御制,碑文末不署名而书“御笔”二字,并钤(qián)御印。

乾隆好题诗,生平四万余首,园林常见,质量平平,但比眼下中国许多诗人高明,且通俗易懂,导游应注意引导游客欣赏;印也特别,不仅常用闲章压脚,还有一个“≡”(八卦之“乾”)。

按:该皇帝老儿尽管长寿,在世不过三万多天,少儿不计,在位要处理政务,哪来这么多工夫写四万余诗?多为近臣捉刀代笔,就如当今领导署名主编或编著的书,谁都明白怎么回事,弄不好他本人连看都没看过。

碑刻是供人欣赏的,书法最好原作,不要放大缩小。2009年苏州寒山寺树了块高10余米、重数百吨的《枫桥夜泊》诗碑,报道说“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看是来了一个庞然大怪物。

永乐曾在南京东郊阳山开采明孝陵碑材,光碑身,就45米高(相当于上海国际饭店的5 /8),终因无法搬运与树立而废弃。

 

●【书画】●

书画悬于墙壁。正面最大者称“中堂”,竖长形称“条幅”,横长形称“横幅”;如在屏风上,四或八幅成组,则为“条屏”。

匾额、楹联、碑刻、书画,最见主人品性趣味,于园景有画龙点睛作用,游览园林可不要轻易放过了。许多导游,草草带过,未免可惜。

 

植物

●【选用讲究】●

园林植物,宜取其古、奇、雅,讲究色、香、姿,以及文化涵意。

如用松不用柏,也不用外来树种雪松。第宅园林一般不用银杏,尤不用其雌株,盖白果不讨口采,且果实烂熟落下,易污衣冠。

遮荫多紫藤,长寿,不生虫,花开如垂璎珞;且紫有贵义,“子”孙“腾”发,“紫气东来”(典出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官五品以上着红,三品以上着紫。少用凌霄(叶锯齿缘,花喇叭状),盖有攀附权势之嫌;不用外来又易生虫之葡萄(古书中提到园林之葡萄,实为紫藤)。

向阳宜牡丹、月季等;背阴多慈孝竹(母竹周边生笋为慈母护子,子竹长成外围为孝子卫母)、八角金盘、枸骨(俗称“鸟不宿”)等。

常用:“园林三宝”——牡丹、兰花、银杏;

“花园四雅”——兰花、水仙、菖蒲、菊花;

“盆花五姐妹”——山茶、杜鹃、仙客来、石蜡红、吊盅海棠。

 

●【常绿与落叶】●

常绿与落叶兼用。落叶者有绿、黄、红、褐颜色之变,深、浅、浓、淡层次之异。更具季节之趣:春萌芽而见生机,夏浓荫而避酷暑,秋金黄而感丰收,冬洁净而融暖日。

古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今城市中人,无日不匆忙,忽见黄叶飘零——哦,秋天了。相信很多人有此体会。

报载某市通告,马路落叶任它显示秋色,雨天怕堵塞下水道才扫,我读之莞尔,赞市长妙人。

 

●【植物寓意】●

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玉兰、金桂,寓意金玉满堂;前榉(jǔ,质硬,宜制锯架刨床)后朴,寓意考中举人有仆佣侍候。

“中门栽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前门绝对不种桑,谐音丧也。

清张潮《幽梦影》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又曰:“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嗅和听的享受】●

此外,人有耳、目、口、鼻、身五官,美的享受是全面的。游览园林,除视觉得以悦目赏心外,能提供嗅觉美的,惟植物;听觉美的,也只溪泉和动植物。

韩愈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彼既有鸣,我能不听?听与闻不同,闻无意而客观,听有心而动情。

张潮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中国园林普遍少闻溪潺、流淙(cóng)、泉叮咚,也不多鸟鸣、虫吟、鱼唼喋(shà dié),却常有松涛、荷筝、竹琴瑟。

如苏州拙政园“听雨轩”,雨打芭蕉劈沥扑落,雨打荷叶滴沥笃落,雨打竹枝窸沥窣落,声声入耳,尽享聆听之趣,怪不得叫此轩名。

植物中也有为数不多含有毒性的,但于人不无裨益。如夹竹桃,能吸附有害微尘,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既然,观赏而不触摸,也就是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