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三、佛教宗派 2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19:17:05

●【四大——八大——近现代三大宗派】●

到唐代,加上玄奘创立的法相宗(又称惟识宗、慈恩宗),武则天时最兴盛的华(huā)严宗,以及影响广大的禅(chán)宗,成为四大宗派。

此外,佛教又有三论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共为八大宗派,迄今。

佛教八大宗派中,有的如玄奘创立的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慈恩宗),因太拘泥其本源,未能切合中国社会实际,虽震响一时,终渐渐消沉,几至于无闻。

相反,如禅宗、净土宗,前者紧密结合中国文化,后者深契平民大众心理,故能传远延久,香火兴旺至今。

近现代中国佛教三大宗派为:禅宗、净土宗、密宗。

 

禅宗

●【什么是“禅”】●

“禅”是梵文音译,即禅定,原意是沉思、安静而止息杂虑,可解释为集中思想,制约自身,排除干扰,摒弃诱惑。

据佛经,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山形如展翅之鹰鹫,简称灵山)说法45年,惟有一次,开讲时,竟拈花微笑而不语,众皆不解,只有伽叶(照梵文音译,应读古汉语音jiāsè,也称摩诃hē伽叶,意为大伽叶)心领神会,也报以一笑,遂得授禅宗,成为二祖。

 

●【“三昧”不是三味】●

“禅定”亦可音译为“三昧”“三摩地”,普陀山佛顶山上有董其昌书的“入三摩地”,即作“入定”解。

此“三昧”不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三味书屋”那个三味。

“三味”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yáo 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醋)醢(hǎi,肉酱)。

或宋李淑《〈邯郸书目〉序》:“诗书味之如太羹;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太羹,清淳之肉汁;折俎,可口之饭菜;醯醢,调味之酱醋。

另外,道教借用三昧,有“三昧真火”一词,意谓元神、元气、元精所函藏而修炼生成之火。

 

●【达摩传二祖,至五祖】●

印度禅宗三祖是阿难……至第二十七祖,令第二十八祖达摩,将禅宗传往东土。达摩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达摩至建康(今南京)因宣讲于梁武帝而不纳,转往北方,踩着一根芦苇过了长江(佛经称“一苇渡江”),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禅宗。

二祖慧可欲得师传,恭立一夜,雪深及腰——此故事后来被儒家移植为“程门立雪”,但人站雪中,实在太呆,改为程颐昼寝,醒来,见游酢(zuò)、杨时侍立,门外雪已盈尺。

达摩还要考验其心志,曰“除非天降红雪”。慧可断臂明誓,洒血雪地。据说僧人行合十礼可用单掌,本此。

慧可后,又传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五祖收惠能】●

唐初,五祖弘忍时,岭南有樵,姓卢,3岁失怙(hù),斫(zhuó)柴奉母,24岁,偶过寺院,闻《金刚经》,心有所悟,往湖北黄梅东山寺,求见弘忍。

弘忍问何所来。对曰:“远来礼师,惟求作佛。”弘忍摇头:“你从岭南来,你又是猲(xié)獠(意为蛮夷,是对少数民族居处人的蔑称,古籍载少数民族名,多用“犭”旁),也想成佛?”

卢樵昂然回答:“地无分南北,人都有佛性,有佛性者,皆能成佛。”弘忍点头,起法名惠能,留为厨下行者。

 

●【衣钵相传】●

未几,弘忍令众僧作偈(jì),阐说佛性。上座大弟子神秀唱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闻,不以为然,请识字师兄书壁:“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问得谁作,请惠能入禅房,长谈,授以袈裟、钵盂,令连夜远走。

翌日神秀发现,呼众追赶,因道路分岔,最后一僧追上。惠能放下包袱,僧却拿不动,知天意所属,罢。

惠能跑回岭南,隐居民间16年,其间弘忍圆寂,神秀继为六祖。

 

●【非幡动,是尔等心动】●

一日,惠能至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聆印宗法师讲经。

间歇,幡动,两僧争,一曰是风吹幡动,一曰是无风幡自动。惠能插言:“既非风动,亦非幡动,是尔等心在动!”

一语既出,举座皆惊。印宗迎前请教。惠能侃侃而谈,末了出示衣钵。印宗大呼:“六祖到!”为之剃度,授戒。惠能当仁不让,开禅宗之南宗。

 

●【“顿悟”胜“渐悟”】●

禅宗既分南北,哪一派为正宗?那要看后人所信奉,传广且久远者谁。

南禅宣称,人都有佛性,人皆能成佛;又主张不必累世修行,顿悟也可成佛;还说佛在心中,但修心中之佛,便能成佛。

北宗神秀无此通达,只道渐悟成佛,以后日渐不闻。

北“渐”南“顿”,请问,倘若你是佛教徒,信哪一个?对了,六祖惠能遂成为禅宗的正宗。

 

●【禅宗是佛儒结合的产物】●

惠能关于人人都能成佛、而且不难成佛的见解,和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相近;

而“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往外求玄?所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又与儒家修身养性等说颇为一致。

此外,禅宗的“机锋”,斗智,舌辩,近似文学游戏;禅宗中的“狂禅”(如济公、鲁智深),不迷信权威,蔑视教条,向戒律挑战,又很契合读书人在礼教桎梏下个性的张扬。

所以,禅宗与中国文化思想相互影响甚大,或者说,禅宗是最典型的汉化了的佛教。

士大夫阶层以禅补儒,以儒飨禅,其所信仰的佛教,大多为禅宗,主要也是这个原因。

有人认为,印度没有禅宗,只有中国才有。我说,自释迦牟尼佛创立禅宗后,传到二十八祖达摩,是印度禅宗;达摩初祖传到六祖慧能,禅宗渐渐中国化,汉化;惠能始,产生了中国的禅宗。

 

●【“五宗七家”】●

后来,禅宗发展出临济、沩(wéi)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合称禅门五宗;临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人或喻为禅宗“五花七叶”。

南宋以后,临济、曹洞盛行。近现代以临济为最,有“十寺九禅,十禅九临”之说。

 

净土宗

●【往生西方净土】●

以念诵“南无阿(ē)弥陀佛”为主要修行法门,期待死后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所以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此外,他还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欢喜光佛等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梵文音译,读如福建、广东之古音ná mó,意为“致敬”“敬礼”,或“皈(guī)依”。

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主宰,与左右胁侍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注意,本书叙述左右,皆以主体为本位,左为上,右为下,从对面的客体,也即观者角度看,正好相反)。

《阿弥陀经》说:“众生念我佛号一声,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本来已经成佛,名正法明佛,为普度众生,倒驾慈航,仍做菩萨。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救应,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

或问,观世音作为佛,不是一样普度众生么,而且觉行圆满,法力更大,为什么一定要倒驾去做菩萨?

答:盖因中国佛教徒大都认为佛太崇高太伟大了,不如菩萨平易近人,肯帮助救应我们。故人们入佛寺,不说拜佛,皆说拜菩萨;求拯助,不说佛救我,皆说菩萨救我。

 

●【民间多信净土宗】●

中国很多佛教徒不懂佛理也不会读经,于是口中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急难险苦人皆有之,于是家里都供“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观世音菩萨尊号大悲菩萨。

净土宗既简易又实用,所以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佛教其他宗派也多兼修净土法门。

 

密宗

●【密宗≠藏传佛教】●

密宗因自称得大日如来(即释迦牟尼佛)秘密真传而名。

有人以为,密宗在中国,就是藏传佛教。非。

藏传佛教有好几个派别:宁玛派(红帽红衣,红教)、萨迦派(寺院围墙涂红白黑色,花教)、噶举派(服饰尚白,白教)、格鲁派(僧帽黄色桃形,黄教),以及原始的本教(黑色僧衣,黑教)。

藏传佛教包括显宗和密宗两部分,宁玛、萨迦、噶举三派主修密宗,格鲁派主张显密并举。


 ●【格鲁派黄教与达赖、班禅】●

格鲁派黄教,俗称喇嘛教,是明初永乐时藏僧宗喀巴创立的。

清朝为团结蒙藏,巩固疆域,大力推崇黄教。乾隆时定为国教,并以宗喀巴的两位再传弟子,大活佛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分执西藏地区前藏、后藏之政权(另两位大活佛掌蒙古地区);

又确立该两大活佛之转世,须朝廷大臣到场,主持金瓶掣签,然后中央致贺确认,方为合法。

达赖,蒙古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人,可尊译为无所不知的坚强的像大海一样的和尚。

班,梵语,精通佛学;禅,藏语,大;额尔德尼,满语,珍宝,可尊译为智勇双全的珍贵的大学者。

对这两位活佛,正式应全称,若简称,可称达赖、班禅。但《导基》称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后一个称法很不妥当。

藏传佛教除藏族之外,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信奉之。北方尤多喇嘛庙与喇嘛塔(白塔)。

 

●【密宗、显宗,许多不同】●

佛教除密宗之外的七个宗派,统称为“显宗”。

密宗与显宗,有许多不同,如崇活佛,敬喇嘛;佛像多明王像(佛、菩萨的忿怒相),还有“欢喜佛”像(其形象是男女裸抱**,寓意以善制恶);

密宗因原处高寒,可肉食,但以未见杀、未闻杀、未怀疑专为我杀的“三清净肉”为限;

礼拜常“叩等身礼”,即作五体投地,俗称磕长头,以表虔敬。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