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地表的“肌肤”,草木葳蕤(wēiruì),不仅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具有美化山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功能。
可惜,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1.3%,人均更少,只有世界人均的21.3%。
●【中国乔木】●
属于我国特有、世界闻名、旅游常见的乔木如:
银杏——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因种子外壳色白,也称白果;又因生长慢,祖辈栽树孙辈才能吃到种子,称公孙树;或因叶片形状而名扇面树、鸭掌树等。落叶大乔木,雌雄异株。种子、叶片均可药用,木质细腻,宜雕刻。深秋,黄叶灿灿,赏心悦目。据记载,地球上惟一的一棵野生银杏,今存活于浙江西天目山。
水杉——落叶乔木,树干高直,呈尖塔形,生长快,适应性强,但质地疏松,木材无用,只宜观赏。原以为绝迹,中国1945年在湖北发现,轰动全球,现已遍植大江南北。
银杉——建国后发现,常绿乔木,伞形树冠,叶呈线形,四散排列,叶背有两条淡绿近似银白色的气孔带,故称银杉。
珙(gǒng)桐——落叶乔木,叶似桑,4月中下旬开花,瓣大而色白,如飞翔中的鸽子,故别名鸽子树。
金钱松——落叶大乔木,主干通直,支条平伸;叶线型,柔软,似旋,簇生于短枝上,深秋呈棕黄色,仿佛铜钱,故名金钱松。
有人把中国金钱松和日本金松、南洋杉并称世界三大观赏树。
另一说法是雪松、金松、南洋杉。
●【十大名花】●
被公众评为中国“十大名花”的,按花信排序,大致是:梅花、山茶、水仙、杜鹃、牡丹、月季(2—12月都开,盛于5—9月)、荷花、桂花、菊花、兰花(品种多,花信不一定)。
或云“十二花神”,女神名不必记,月是农历的月:一月梅,二月杏,三月桃,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七月葵,八月桂,九月菊,十月木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水仙。
●【花信】●
所谓花信,是指开花的时节,要么用阳历,要么用节气。常见报刊文章用农历表示,既不准确,也不科学。
比如某赏桂胜地,宣传品印“每年××前后,桂香醉人”,这“××”,就应该用“国庆”,或“秋分”,而不可以用“中秋”或“八月×旬”之类。
按:许多人以为“二十四番花信”就是二十四节气,非。二十四番花信指从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各三种花的花信。
花卉的物候,还要注意所在地区的纬度与海拔。如白居易庐山《大林寺桃花》所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高山上的桃花当然比山脚下开得晚。
旧时有“百花生日”的说法,是农历二月十二,又称“花朝”。
●【国花】●
中国民间,曾试评过国花,但地广花多,难以定夺。
有的主张梅花,或牡丹,或说可并列为“双国花”;
也有的认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为“四季国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又:常听人说,中华民国将梅花作国花,我考证过,没这回事。
其实,中国地大,确定某一花二花为国花,既难也不太必要。但若评国树,银杏无疑首选。
●【植物拟人意义】●
中国的植物,有不少被赋予各种拟人意义。如: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明代画家黄凤池辑《梅兰竹菊谱》,陈继儒(眉公)称“四君”,后称“四君子”。此四者原是绘画题材,有人称其为“花中四君子”,但我认为不妥,盖竹子开花即死矣,称“植物四君子”似宜。
“三友”或“四君子”中,梅花孤傲,幽兰芳洁,翠竹清高,秋菊洒脱,松柏坚贞。
按:松木质疏松,故名。有落叶的,称为落叶松;脱皮的,称白皮松,有“林中美人”之誉。柏常绿,生长慢,材质优良,木中大哥,“伯”也。
“雪中四友”——蜡梅、水仙、山茶、迎春。
注意,蜡梅因形色犹如蜜蜡之蜡(常有人写作腊月的“腊”,不妥),花期、花香似梅花而名之,属蜡梅科蜡梅属,但梅花属蔷薇科李属,两者其实不相干。
“花中四友”—— 迎春、梅花、水仙、山茶。
“花中十友”——宋代曾端伯以花友为题,吟诗10首,称兰花芳友,梅花清友,蜡梅奇友,瑞香殊友,莲花净友,栀子禅友,菊花佳友,桂花仙友,海棠名友,荼蘼韵友。
按,其中的瑞香,枝条柔软,枝端三岔,可以打成结,经年硬老,十分好玩,俗名“结香”;其花开于寒冬,黄色花球似蜡管簇聚,香气浓烈,有人嫌其恶俗,称贼香。
又,此十友,后人略有异者,如称牡丹贵友,芍药艳友,茉莉雅友。
此外,梧桐正直,芭蕉大度,桂花浓醉,山茶雅韵,红豆思念,杨柳惜别,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荷花“出淤(常见有书写作‘污’,错也)泥而不染”等等。
按:古人大多杨、柳不分,其实是两种树,《本草纲目》载:“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
古人又常将莲称作荷,亦称水芙蓉。佛教视之为“圣花”,称其象征圣洁、吉祥、光明、清纯,人欲脱离尘世烦恼,当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即“莲花藏世界”。
另有木芙蓉,“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成都别称“蓉城”,即因五代后蜀主孟昶喜木芙蓉,满城遍栽之。
●【命名之象征】●
中国有些植物,命名含象征性,如女贞,《本草纲目》载:“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
或形似,如栀(zhī)子花,花形如酒卮(zhī,盅);合欢,小叶对生,昼张夜闭,似男女交合;含笑,开花仿佛少女咧嘴痴笑。
也有的别名有趣,如枸骨,叶缘多硬刺,别名“鸟不宿”;鹅掌楸,叶子如马褂,别名“马褂木”。
植物集中而有地域特色的,可作为专题景点。如浙江安吉的种竹园、南京栖霞山的红叶等。
●【红叶不一定枫】●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者,不一定是枫,如北京香山红叶就是黄栌树叶。
还有常年红色的鸡爪槭,看那尖尖的叶片就知不是枫。
此外,《枫桥夜泊》的“枫桥”,原是封桥;“江枫”更不可能是枫。清人考辨说:“江南临水多植乌桕树,秋叶鲜红”;“枫性最恶湿,不能种之江畔”。
●【牡丹与芍药】●
牡丹盛开于谷雨后,4月下旬,以河南洛阳和山东菏(hè)泽最闻名,有姚黄、豆绿、赵粉、魏紫四大名品。
芍药,比牡丹稍后几天开,“广陵(扬州)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
牡丹与芍药,一“花王”,一“花相”,花形相似,花信相近,叶不同,易识别。
此外,牡丹木本,是树,根可入药,称丹皮;芍药草本,深秋茎枯。
芍药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故别名“殿春客”。苏州网师园有小屋建筑“殿春簃(yí)”,许多人误读为簃春殿。
●【梅】●
中国“五大古梅”是:湖北沙市章华寺楚梅、湖北黄梅蔡山晋梅、浙江天台国清寺隋梅、杭州超山大明堂唐梅和同址报慈寺宋梅。
上海大观园东的“梅坞春浓”,苏州邓尉山的“香雪海”,以及杭州孤山、超山,南京梅花山等,都是赏梅好去处。
●【原生态草木】●
植物景观,以原生态草木为最佳。荒山野林,那是大自然的恩赐,不该将它变为整齐划一的观赏林木、经济果园。
我喜欢原始森林,植物的生命力既强,又最能保持水土。所谓原始森林,树木不一定高大茂密,凡天然野生的,未经人工去芜和栽培的,都叫原始森林。
●【红树林】●
水域也有植物景观,如红树林,生长在滩涂泥地上,落潮时看得到根部,涨潮后绿枝露出水面。
它也开花结果,但成熟的果实仍留在树上,吸收母树的水分和营养,向下萌生根茎,待根茎长到一定长度时,就会在某一个落潮时刻,脱离母树,落到滩泥中,长成新树。
●【请容杂草随意绿】●
现代城市主司绿化的官员,多主观坏事。如路旁、树下的杂草,必令去之而后快。那杂草也是绿化,让它生长有何妨?“庭草无人随意绿”,还颇有诗意呢。
北京2007年开始,将近50种杂草和10多种乡土树木栽种于街道,就很聪明。
上海市区惟一的湿地森林公园“炮台湾”,生态自然,野趣浓郁,却评不上五星,因为五星级公园标准之一是“无杂草”。怪哉!人们进公园,不是来寻求一点自然空间的吗?既自然,怎么可能无杂草?我倒要请制订这个标准的官员,将所谓杂草列一张清单,分别说明它们的危害。
其实,星不星,完全可以不理他。我国外去过许多公园,从来没见几星几星的。中国的评星、评级、评等、评奖,包括衣、食、住、行、游、购、娱、文,大多是某些国家机关、行政部门没事儿找事,有的还为其单位和个人谋私利,最好是大家都不理睬他。
●【让雨水存留,给树根透气】●
又如上海的人行道,从前大多铺着混凝土块,缝隙渗水,行道树的根透气。可现在你看,无论铺的什么,全都用水泥沙浆打底,人行道滴水不漏,降下的雨水,10%蒸发掉,90%给下水道排走了。
行道树缺水,根部不透气,还少营养;地下水位下降,又造成地面沉降。国外大城市人行道都透水,表面粗糙,行走脚感好,雨天不湿鞋帮,雨一过地面就干。我们为什么不学学?
●【人挪活,树挪死】●
还有,许多城市,不顾地理,移植非本土适合的树种,往往一时漂亮,日久萎死;引进冷季型草,因需湿润,不时浇水,沤死了本土的松树、枫树。
不少住宅小区,向穷乡僻壤买来古树,破坏了人家的风水;大树去叶截根挪来,枝桠光秃,半死不活,瞧着也可怜,未几一命呜呼,更是作孽。
●【植物景观名句】●
附古人吟咏植物的名诗名句,如:
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心。”
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朦朦细雨中。”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杨梅——“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石榴——“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榴花满山红似火”。
牡丹——“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hé)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荫。”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棵)。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较多。”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药开时醉一场。” “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
芭蕉——“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 “芭蕉丛丛生,月照参差(cēn cī)影。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书成芭蕉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紫薇——“如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红无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按:此木树皮光滑色淡,人称剥皮树、赤膊树;树枝弹性好,搔之花枝乱颤,人称搔痒树。
莲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花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残)荷听雨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藕——“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荔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问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
梧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桂——“何处桂花发,秋风昨夜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菊——“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橘——“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按:“橘”无简体字,作“桔”是俗写。
枫——“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jiōng)临村落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xià),不须檀板共金樽。”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是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闭门不管庭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
兰——“故交不可忘,犹如兰桂芳。”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朦朦细雨中。”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红树青山日欲斜(xiá),长郊草色绿无涯。”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天南地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庭草无人随意绿。”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