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六、海滨与海潮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17:56:00

★【泥沙海岸与基岩海岸】★

中国大陆海岸线全长约1.8万公里,以钱塘江口为界,北方以泥沙海岸为主,南方以基岩海岸为主。前者海滩平阔,宜作浴场泳区;后者多海蚀地貌,是旅游特色景观。

海滨名胜,往往两种特点兼而有之,如北戴河、青岛、普陀山、厦门、三亚等。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如山东荣成成山“天尽头”,巨石前突于海,像海龙、鳄鱼、砂皮狗等,已极精彩,更有那砂砾岩中未被海蚀的石英块块,巴掌大小,联珠成串,如长链,如镶嵌,别处哪里看得到——这景致是我十多年前独具只眼发现,曾告诉当地管理者与景点导游,可惜至今漠然置之,旅游者更浑然不察!

 

★【台湾野柳】★

台湾岛东北的野柳,沉积岩海岬凸出,如食指前伸,一日两度潮,四季八方风,经过千万年海水侵蚀与岩石风化,疏松的砂质融入了大海,坚硬的团块崛存于地表,形成蜂窝石、蕈(xùn)状石、烛台石等怪石,棋盘纹、生姜块、壶穴洞等奇景,让你既惊叹,又着迷。

 

★【潮汐之成因】★

潮汐因太阳、月球对地球海水引力而产生,昼为潮,夜为汐。

照民间说法,以农历八月半以及稍后为最大。其实潮水一年四季都有,当日、月、地球大致处于一线时,时在朔、望前后,潮最大;上弦月、下弦月时,潮最小。

逢月初、月半,海水由平开始涨潮,高潮时刻约在子正、午正,即0:00、12:00,称子午潮(涌至观潮点,要再迟些),以后,每天延晚约50分钟。

当然,具体时间还受当时天气、水文的影响。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口岸线呈漏斗状,至海宁潮头汹涌,状如奔马,声若擂鼓,“怒涛卷霜雪”,“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苏东坡赞:“素练横斜雪满头,银潮吹浪玉山浮。犹疑海若夸河伯,豪悍须教水倒流。”

海宁观潮有三个“看点”,由海面溯江西进,依次为:

从盐官镇东南八堡处的“大缺口”,看南北潮水剪合交叉的“碰头潮”;

在盐官镇南的江滨,望壁立滚来的“一线潮”;

站老盐仓镇东的“丁”字坝,感受撞堤卷浪、骤涨猛升的“回头潮”,以此为最好看,也最危险,年年有丧生者。

旅游书多说可以将上述三种潮水“一潮三看”,实际上,因三处观潮地点分开,按现代交通条件,观潮人群拥挤,一次钱塘江潮水,即使疲于奔命,也是来不及三看的。

我曾在老盐仓镇东的丁字堤坝上观潮,但见三段银浪自东奔来,先是中段与南段“碰头”,继则会合北段,联成“一线”,隆隆推进,至坝前激扬“回头”,迅速涨高,庶几也可算一潮三看吧。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