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第一、二为非洲尼罗河、南美洲亚马孙河,也都6000多公里),全国江河水量2.3万亿立方米,长江近1万亿,但三峡工程竣工后,下游水量、流沙量减小,不利城市用水与湿地的形成。
长江各段名称不一,风景殊异。上游金沙江,山峻谷深,猛浪若奔;丽江北有虎跳峡,激流咆哮,撼人心弦。
●【三江并流】●
金沙江流经横断山脉云南西北,与澜沧江、怒江各据峡谷,形成长约400公里的“三江并流”,最近处相距仅几十公里,分岔则各奔前程,最终流入三海两大洋,出口处相距已数千公里,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当之无愧。
三江之“东”,金沙江,南下途中,忽然调皮北跃,东入四川,至宜宾,收纳岷江,以下即称长江,浩浩荡荡,奔腾向东海;
三江之“中”,澜沧江,径直向南,为老挝与缅甸、泰国之界河,再东,在老挝、柬埔寨、越南境内,都称湄公河,最后注于中国之南海;
三江之“西”,怒江,向南,偏西,进缅甸为萨尔温江,最后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长江上游】●
长江各段多有别名,如在四川称川江,湖北称荆江。
川江向东至三峡,先是最雄之瞿塘峡,有夔(kuí)门壁立,“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然后最秀之巫峡,“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著名的神女峰在焉;
再下西陵峡,从前因滩浅礁多水流急,号称最险。如今“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建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大坝既立,风景无复旧观。抗洪发电,效益显著。但库区卵砾石及底沙淤积、地质灾害隐患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难以先计,只能说正在积极预防中。
●【——中游】●
出三峡,为中游,水面顿时开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沃野千里,史迹丰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荆江弯曲多,堤岸高,防洪责任重。三峡工程竣,压力有所减轻。
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岸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岳阳楼。
汉江口,武汉三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近鄱阳湖口的匡庐,“一山飞峙大江边”;“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下游】●
湖口以东的长江,为下游,“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重镇如南京,虎踞龙蟠,“六朝旧事随流水”。
扬州以下,称扬子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长江三鲜”指下游之特产:鲥鱼、刀鲚、河豚。苏东坡盛赞河豚之美,人问其味如何,答“直(值)那一死”。
注意:古代所谓“江南”,指整个长江流域,并非长江以南。如扬州就属于江南。现代称“江南”者,大多指长江下游的南面。
●【黄河】●
中国第二大河“黄河之水天上来”,上游清澈,流经黄土高原,裹挟泥沙,水乃浑黄,“九曲黄河万里沙”,“三万里河东入海”。
其入海口,古来多改道,或黄海,或渤海,抗战胜利后堵住花园口决口,流入渤海。有专家主张恢复注入黄海的水道,一减少渤海污染和水面缩小,二利用泥沙沉积造地于黄海岸边。
黄河在陕西、山西省界的一段,有龙门,其北壶口瀑布。
河南西北的三门峡,自1950年代听从苏联专家建成水库后,淤积泥沙严重,过洪能力大减,往昔终年流水,现每年断流一二百天,上游渭河平原水灾不断,下游仍受洪涝威胁,教训深刻。
●【珠江】●
珠江包括主干西江,以及北江、东江,水深湍急。
入海口有广州,东为近深圳的香港特区,西为近珠海的澳门特区。
●【钱塘江】●
钱塘江干流各段名称不同:从上游常山港而下,称衢江、兰江;至梅城,纳入最大支流新安江后,名桐江、富春江,“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景色殊丽;最后,三折入海,名浙江,或名之江(“之”上面一点,仿佛西湖),因在钱塘郡内,又名钱塘江。
钱塘江大桥茅以昇主持修建,1937年秋竣工通车,50天后,为阻止日军南犯,茅含泪亲手炸毁,抗战胜利后复建。
很多人以为钱塘江的上游,是发源于黄山的新安江,不对。确定谁是主流谁是支流,要看哪个源远流长。衢江、兰江比新安江长。
●【水体之源头】●
中国一向重视江河源头的考察考证,古代主要为了祭祀河神,现代当然意在水利。
近年有些地方为了开发旅游,动辄宣称自己是什么水体的源头,如上海人闻之不无动心的太湖源、浦江源之类。其实呢,全世界所有江河湖泊,都由滴滴泉源、涓涓溪涧汇流而成,每一条迤逦(yǐ lǐ)山沟,都可以说是奔腾江河、浩淼湖泊的源头。
然而,真正的源头,是要经过科学论证的,并且具有惟一性。
论证根据有二:一、“江源为远”,也即上文说的源远流长;二、“流水不断”,长年流水,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