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1)

作者:张士敏    更新时间:2014-06-10 10:57:30

1

“没办法,我只能去。”闻静从田林的热吻中解脱出来,幽幽地说。

经过几天的调整休息,两人又开始找工作。闻静觉得衣厂太累太紧张;再说工资也不高,还不如做管家一

一只是要找家人少、关系简单、工作不太繁杂的户头。根据报上广告,又托职业介绍所介绍,终于找到这个三口之家。男主人是美国人,妻子是华裔广东人、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小家伙非常可爱。白天夫妻俩上班,她的任务是照顾孩子同时烧一顿晚餐。每周工作五天,周薪二百八十元。钱不太多,但关系简单,白天整幢大房子都是她的天下。

“什么都好,就是不能每天回来。”田林遗憾。

“没办法路太远,”闻静抱住他, “好在我们不是少男少女,几天不见无所谓。”

“虽不比少男少女,可我真舍不得你离开。”田林在她额上亲一下。

“我也不想出去、可你养不活我。”

“是呀!”田林叹息,他恨自已无能,不能养活情人。

在这幢楼里他俩关系己公开,闻静周末才回来,为节省开支,田林将自己的房间退了,两人大大方方合二为一。好在这儿的房间很吃香,细胞也无所谓,很快就物色到新房客。闻静走了,原本不太宽敞的房间倒显得空荡。不能老窝在斗室,得像闻静一样出去找工作。其实他已经找了几处,其中一个仓库管理员的活儿还挺不错,对方也要他,问题是这些地方不像血汗衣厂,求职者得有在美合法居留身份一一绿卡。

绿卡太重要了!若是想在美国长期呆下去,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怎样弄到绿卡?好在报上都有。他翻阅移民广告,有好几个版面,有老美和中国人开办的律师楼、也有各式各样的移民事务所和移民协会。玲琅满目,都是 “精办”、 “专办”、 “保证成功”。他找到曼哈顿史帝夫律师楼法拉盛办事处,听人说过这家律师楼相当出名。广告上面写着 “专办各类移民”,而且标明 “咨询不收费”。他打电话,对方保证照广告所言,咨询不收费,欢迎他面谈。他便照广告地址按图索骥找上门去。

办事处不大但很气派,外间坐一位瘦弱、打扮入时的小姐,正在电脑前打字。

“小姐,我姓田。”田林自报家门, “刚才和包先生通过电话。”

“呵,请稍等。”小姐起身轻轻推开里间房门,探头进去, “田先生来了。”

“好,请他进来。”田林听到一个重浊男人声音。

“请进。”小姐摆摆手。

田林走进去,写字台后的皮转椅里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穿西装系领带,戴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滴光水滑的男人。

“请坐,我姓包。”他自我介绍,镜片后面一双大眼睛凝视着他,眼球突出,像金鱼一样。

田林坐下。

“请说吧。”他直截了当。

“我想办绿卡。”

“来这儿的人差不多都是这想法。”金鱼眼眨眨, “你现在什么身份?”

“身份?”

“我是说你入境持什么签证?”

“B2,探亲签证。”

“可以。”包成功点头, “根据美国移民法、在美国调整身份取得绿卡的途径很多,问题是得找一种适合于你的。”

“对,”田林说, “你能否介绍几种,我对照一下,挑选适合的。”

“最快捷、最方便的是技术移民第一优先、杰出人材。”

“杰出人材?”

“杰出人材范围很广,科技、医学、文学、艺术、体育等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杰出人材都可以申请。速度非常快,只要符合条件,三个月内就能批准,而且不受名额限制。”

“我不行。”田林自忖,他能否算 “人材”还是个问题,更谈不上 “杰出”。

“你什么文化程度?”金鱼眼凝视他。

“大学。”

“什么专业?”

“历史。”

“在大陆干什么?”

“中学教师。”

“有没有什么著作、论文之类?”

“没有,啥也没有。”说起这些田林自己也深感惭愧,唉,一生虚度。

“如果这个不行还可以办理技术移民笫三优先。”金鱼眼又介绍。

“这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有一家公司雇用你,将你的B2身份改成H1,年薪要在三万以上一一以税单为证明。而且有一定名额限制、得排队,通常要三年。”

“不,不可能,这不可能。”田林摇头,排队轮候时间长短次要,最主要是没哪家公司会雇用他,而且肯付给他三万年薪。 “没别的办法了吗?”

“有呀,办法有的是。”金鱼眼好似精明的店主,顾客看货不行忙拿出新品种, “若上述途径都不行、你可以通过政治庇护取得绿卡。”

“政治庇护?”

“对呀,现在不少人包括福建偷渡客都通过这条途径获得绿卡。”

“是嘛,我不明白那些偷渡客怎么也能获得政治庇护。”对此田林一直感到奇怪。

“美国政府规定,凡反对 ‘一胎化’因而受迫害的可以作为理由获得政治庇护。”

“扯蛋!”

“这与咱们无关。想来你不会和计划生育、一胎化有啥关系吧?”镜片后一对金鱼眼瞅着他。

“当然,你瞧我这年纪。”

“好。”金鱼眼仰靠在椅背上,手里玩弄一支圆珠笔, “政治范围广得很,像你这样年纪的大陆人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政治运动。比如反右、大跃进、四清、文化大革命等等,或多或少受过迫害。”

“五七年反右我被打成右派,送到黑龙江劳改。”

“是吗?”金鱼眼从椅子上站起来,田林这才看出此人身高不会超过五英尺,精干、袖珍。 “这样的材料比一胎化过得硬。行,就用这材料。”

“可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然,仅仅这点材料是不够的”金鱼眼坐回原位,我们可以替你增加新的受迫害的材料。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编一个悲剧性、生动感人的故事。比如说由于你五七年受到的迫害,心怀不满、近几年又参予新的政治活动,受到新的迫害被拘留、抄家、甚至判刑。”

“对不起,我对政治没有兴趣,”田林说, “从不参加政治活动。”

“我对你说了,这是故事,编出来的。”

“移民官能相信吗?”田林疑虑, “拘留、抄家、判刑得有证据,不是凭空说说的。”

“这个你就放心。”金鱼眼拉开抽屉,取出几张纸摊在桌上, “请看。”

田林一看是大陆某省公安部门的拘留证、检察院的搜查证、逮捕证以及法院的判决书。公、检、法一应俱全,上面盖着公安、检察和法院鲜红的大印。

“这是某省的,”金鱼眼介绍, “根据你的情况如需要上海市的我们会参照有关资料专门为你去搞。”

“这,”田林端详, “移民局看不出是假的?”

“这是高科技。”金鱼眼用手指弹弹纸头, “这字体、格式、行文和图章都是将原件照相制版、电脑刻字,同原件一模一样。不是吹牛,别说移民局的老美分辨不出,即使拿到大陆去他们也难辨真伪。有了这些过硬证据,移民局能不批?”

“办这个要多少钱?”田林问。他知道关键是个钱字。

“六千美金。”金鱼眼伸出右手大姆指和小手指, “先付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办成后付清。”

“这么贵?”

“不贵,”金鱼眼抬抬眼镜, “在纽约我们律师楼算便宜的了,有些地方收八、九千甚至上万,不信你去打听、打听。”

“我不想打听,”田林说, “即使你比人家便宜,我觉得你这钱也太好赚了。”

“怎能这么说?”金鱼眼从镜片后瞪着他。

“有了这些东西,”田林指着桌上的逮捕、搜查证,“再编个动人的故事一一对你来说我相信就如同作家写小说一样轻车熟路。想弄绿卡的人那么多,你这钱不是太好赚了吗?”

“瞧你说的。”金鱼眼洒笑, “田先生,这叫隔行如隔山,你把这些看得太简单、太容易了。”

“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金鱼眼断然否定,拿起桌上的纸头, “首先这些东西不是随便可以搞到,得花大价钱到Chinatown(唐人街)托人。相当麻烦。再说故事也不是如你想像的任什么人都可以编,得看对像,你是知识份子,而且有过那么一段坎坷经历,所以我才提这个建议。相反,如果是偷渡客,抡锄头修地球没文化的乡巴佬,这样做就不行,他们懂什么政治?即使书面批准,移民官将来还要面谈,会露馅的。所以有些偷渡客出高价让我替他们搞我都拒绝。”

“这倒是。”田林点头。

“我不像有些人拣到篮里都是菜,我首先要看对像,不搞则己要搞就搞成。”

“你这么有把握?”

“不是我有把握而是史帝夫律师楼有把握。”

“万一移民局拒绝?”

“移民局拒绝我们可以向移民法庭上诉。”金鱼眼十分自信, “史帝夫大律师是这方面专家,必要时他会亲自出庭,我们有很多这方面案件,从未输过。”

田林不语。

“田先生,”金鱼眼俯着身子,恳切地, “不是我想赚你的钱而鼓动你,根据我的经验移民局对你们这些老知识份子还是比较信任的,我相信你定能成功。相信我,机会难得切莫错过。”

田林垂头思索。

“怎么样?”

“包先生,谢谢你介绍这么多,”田林抬头认真地说, “我反复想过,对不起,我不想这样做。”

“为什么?”金鱼眼颇感意外, “是否还嫌贵?”突然手一挥, “好,我再给你优惠,五千,五千元怎么样?这价钱在纽约你是找不到的。”

“倒不是钱的问题。”

“那什么问题?”

“我不想栽赃、欺骗。”

“你!?-----”

“五七年错判是事实,可己经平反。现在再编故事弄这些逮捕、抄家、判刑之类的东西不是栽赃吗?这太过份了吧。”

“这是为拿绿卡骗老美的。”金鱼眼摇头,心想,真他妈书呆子。

“我知道。”田林说, “美国人特别强调诚实,这些假材料若是让他们发现那还得了!?”

“此事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金鱼眼己明显地不耐烦, “你不说谁会晓得?”

“天下事很难讲,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东西白纸黑字放在移民局,上面有我的签名。即使拿到绿卡我这辈子心里怕也不会太平。”

“你!”金鱼眼腾地从椅子上跳起来,耗费那么多时间一一他觉得被这家伙耍了,心里恼火。

“我------”

“呵,你想的也有道理,”金鱼眼本想将田林臭骂一顿,但想想和气生财,再说这种事若吵开传出去于他不利,于是压住火气,说, “我还有事,恕不奉陪。”

“对不起,耽误你的时间。”田林也深为抱歉。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