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

作者:张士敏    更新时间:2014-06-10 10:49:16

1

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这是大自然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纽约严酷的冬季来临前、给予人们的一段短暂、美好馈赠。

田林和闻静沿哈德逊河缓步而行。

此处名炮台公园(BatteryPark)。搭乘渡轮前往自由女神像的船码头设在这里,不远处就是在许多电影、电视、书画照片上出现过、闻名遐迩、被称为 “美国的大门”的爱莉丝岛(Ellis Island)。以前没有飞越大洋的飞机,只能乘船。移民们都在这儿办理入境手续,五十年代中期关闭。据统计,从1892年至1954年的62年间,有一千一百万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由此登陆,开始他们新的人生。

这是既无围墙也不设栅栏、属于所有纽约人和外来客的一块宁静、温馨的绿地。一面是鳞次栉比、五颜六色、错落有致的曼哈顿的高楼大厦;另一边则是蔚蓝宽广、烟波浩荡的哈德逊河。巍峨高大、世人嘱目的自由女神像耸立河中。她高擎火炬,身披霞光,令人神迷目眩,倾心响往。

闻静接受田林和王牛皮的意见,不作警方证人;但是粒粒陈那儿也不能去了,她想另找工作。田林说,咱们又不等米下锅,何必这么急?我看休息一、二天,放松、放松,这么好的天,咱们出去溜溜。她想也是,于是来到这里。对由高楼深谷、水泥丛林组成的拥挤、嘈杂、繁忙、熙攘的曼哈顿来说,这儿无疑是一块美丽、清静的世外桃园。置身其间,你不仅豁然开朗,心胸开阔,而且仿佛回到历史中的纽约。促人思考,给人启迪。

美好的天气、如画的风景,使她忘却衣厂风波和诸多不愉快。

田林也很高兴。

“你知道这脚下的土地怎么来的?”闻静用脚尖点点脚下的土地问田林。

“不知道。”

“这下面原来是哈德逊河,是用建造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废土填造而成。”

“是吗?”田林扭头看着远方像并蒂连一样双峰耸立的世贸大厦。想不到建造这二幢110层的摩天楼竟还带来如此金贵的副产品。

“纽约的地皮是寸土寸金,何况又是哈德逊河边曼哈顿心脏,许多大公司大财阀看中、竟相出高价想买下地皮造房子,市政府听取专门保护城市重要建筑和历史的 ‘城市历史协会’及市民的意见,谁也不卖,建造了这片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要赔钱管理的大众社会公园。”

“做得对,有气魄。”田林想起曾在一份世界知识杂志上读过的有关纽约中央公园历史和闻名的 “中央公园保卫战”。三百年前,荷兰殖民者弃舟登岸时纽约还是蛮荒之地,由于哈德逊河港阔水深、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纽约发展很快,十九世纪中期曼哈顿己经高楼林立。中央公园位于曼哈顿正中心。许多房产商看中这段地块一一没有比这再好的地方了,真是块肥肉。广大民众予以反对,他们认为在密密麻麻钢骨水泥组成的城市建筑 “森林”中应该保留这块稀有的绿地。在诗人布莱恩和知识界的倡导率领下,人们庄严提出“誓死保卫中央公园”。在万众一心,强大舆论压力下,房产商却步。1876年占地840公亩的中央公园终于建成,划定界限、制定法律,世世代代、任何人不得侵犯。清沏的湖水、宽广的草地、繁茂的树木花草。在拥挤喧嚣的城市中心,拥有如此大面积、几乎像原始森林似的自然公园,在世界大城市中独一无二。更令人赞叹和称道的是芸芸众生不仅保住中央公园的土地,使之不受侵犯,而且保住它的天空和阳光。1987年根据一项 “哥伦布圆环开发计划”,开发商将在公园旁边建造一幢超高大楼。由于楼层太高,遮蔽太阳,使下午公园内形成一块巨大阴影,消息传出后老百姓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中央公园属于全民、不仅其土地不容任何人染指,其天空和阳光也不容侵犯。开发商认为这是无理取闹一一挡掉一些太阳有什么了不起?并因获政府批准而有持无恐,尖锐对立,新闻界称之为 “中央公园保卫战”。为使人们形像地认识、了解其后果和危害性, “城市历史协会”发动上千民众,手持黑伞,组成一块未来大楼建成后遮蔽阳光形成的阴影区。若大楼建成,阴影将成为永远一一除非大楼倒塌,这当然不可能。直观形像、舆论哗然。发动群众的同时又诉诸法律,控告政府和开发商侵犯民众权益。法院经认真审理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定公园属于民众,不仅其土地不容侵犯、其天空和阳光也不容侵犯,尽管是局部、但谁也无权剥夺民众 “在这一局部亨受阳光”的权利。开发商无奈,只得降低大楼高度。纽约的芸芸众生又一次赢得与金钱、权势和钢骨水泥森林的战争。为此中央公园成为纽约人的尊严,视作 “公民的骄傲”。

如今脚下的土地和花草树木是又一个 “中央公园”,是正义、民意对金钱、贪婪、权势的又一次胜利和骄傲。他想起在国内耳闻目睹一些人变着法儿侵占公共绿地、毁绿建房的情景不由打内心惭愧。

公园傍河而建,逶迤达二英里。不仅有花草树木,还有许多喷泉和雕塑。更令人惊叹的是其整洁,地上看不到一张废纸、一片树叶,几乎可以说是一尘不染。正值上班时间,公园里人不多,安祥宁静。他俩在路边一张长椅上坐下,田林想舒服地躺一会,享受宁静和阳光。他伸直双退,头仰靠在椅背上,刚闭上眼睛,闻静突然轻声但激动地说:

“你看。”

“什么?”

田林睁开眼睛,什么也没有,只是不远处有个身穿桔红色工作服、手持长柄扫帚和畚箕的清洁工。还有一个推着婴儿车缓缓而行的白人妇女。

“看啥?”他真不明白有啥好看的。

“你看那清洁工。”闻静轾声。

田林望著清洁工,这是个上了年纪身材瘦高的老人,他低着头专注地用长柄竹扫帚将地上零星拉圾扫进畚箕里。田林觉得面孔、身形很熟悉。

“啊!是黄教授。”他忍不住叫出来。

“你轻点,”闻静在他手背上按一下。

黄则湘并未发现他俩。他正将路边一个烟蒂扫进畚箕。

田林望着那身惹眼桔红工作服和手中扫帚畚箕,想起他每天西装领带,手提大皮包出门的情景。他一直以为他在某家颇像样的公司上班一一凭他的学识资历应该毫无问题。老天爷,原来他属于这个露天 “写字楼”!欺骗,老头欺骗了他们。尽管如此他觉得不管有意无意,他们呆在这儿无异窥探人家秘密。在对方未发现前离开为好。他站了起来。闻静似乎赞同他所想,默默地站起身,然而为时己晚,黄则湘已来到面前,三人迎面碰个正着。

“呵,你们------”黄则湘毫无思想准备、像个扒手被人当场捉住似的老脸一下胀得通红。

“呵,我们------”田林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颇惑监介。

“呵,今天天气特别好,我们出来走走,”还是闻静反应灵敏,从容地说,“这公园以前只是到自由女神乘船时匆匆经过,还没好好看过呢。”

“对,好好玩玩,这公园不错,不错。”黄则湘说着,提着扫帚畚箕逃也似地走了。

既然如此就没必要离开了。田林重新坐下。闻静也坐下来。

“每天西装革履拎个大公文包,像煞有介事,”望着愈耒愈远的那个桔红色斑点田林自语, “真给他骗了。”

“骗?”闻静反问, “他骗你什么呢?”

“骗我-------”田林一时答不上,顿了一下说, “骗取我的信任,我一直以为他是哪家公司的。”

“那又怎么样呢?你有什么损失?”

“怎么样?有啥怎么样?”田林说, “就这么回事儿,我损失倒没啥。”

“没损失就行。”

“不过欺骗总不好。”

“那不一定。”闻静摇头, “欺骗有好坏优劣,有些欺骗使人痛恨、应该谴责;有些欺骗令人同情。”

“嗬!真是哲学诡辩家。”田林洒笑, “欺骗还分好坏优劣。”

“那当然。”闻静十分认真, “就品德而言欺骗当然不是好东西,但也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有些人利用欺骗手法做坏事,坑害他人、谋取不义之财。这样的欺骗当然应该予以谴责。可黄老师的欺骗却非如此,他不过让你觉得他是个白领坐写字楼的,仅此而已,并未利用这个损害你的厉益,骗取你什么东西。”

“可我觉着这也没必要,”田林不以为然, “扫地就扫地,大陆来的学者教授、知识份子打工的多了,光明正大,不偷不抢,打工不塌台,没啥见不得人。”

“这是你的想法,”闻静说, “在纽约打工的大陆知识份子学者教授确实不少,但并非心甘情愿,觉着劳动光荣,而是迫不得以。就拿我来说现在我最怕见熟人、怕人家问我的工作,给上海的亲友写信也不愿说做管家当保姆和在衣厂当车衣工。”

“这正是知识份子的包袱和负担,说明劳动改造得还不够。”田林不无得意,就学历说他算得上是个知识份子;但无论在大陆还是这儿,对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他考虑很少,唯一要求是有足够报酬、能填饱肚子、养家活口。这不能不感谢那顶右派帽子和多年的劳动改造。

“是呀,你是修炼出来了,刀枪不入,我们做不到。”闻静白他一眼,不无嘲讽。

“我那也是形势所迫、没办法。”田林自嘲, “知识份子爱面子这正常;不过爱到黄老师这样的少见。”

“他的情况与我们还有所不同。”

“有啥不同?”

“我也所知甚少。”闻静说, “有一次他老伴来看望他,聊了几句,听说他47年就来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化学硕士学位。”

“呀,资格这么老?”田林惊诧。

“51年新中国成立,他满怀报国心和一批留学生辗转回国。肃反、反右、四清、以及文化大革命,每次运动他都是对像,怀疑他是特务,被作为内控对像。四人帮垮台后才平反。”

“他不同于我们,有专业。”

“有啥用,科技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他荒废这么多年,加上这把年纪,谁要他。”

“这倒是,”田林点头, “不过他在美国终究有些关系,可以找找人。”

“这就是他的性格为人。听他老伴说,他美国同学不少,有的己是大老板,有些是著名教授,可他从不愿求人家。”

“能想像。”田林想起他那古怪、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样子。“我知道在美国工作不好找,何况他这把年纪,但我想凭他的英文在什么公司当个办事员该不成问题,而且看他每天拎着公文包进进出出的样子,我也一直以为-,唉------”

“是的,这是欺骗,他骗了我们,”闻静激动起来, “可你能谴责这种欺骗嘛?不,你只能心酸、只能同情。”

“对!”田林眼前浮现出老人孤寂、古怪的生活、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他懊恼今天不该来这儿,要不就不会碰上黄老师、戳破他的秘密。嗨,不该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