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汉族最后一个开国皇帝

作者:周锡山    更新时间:2014-06-04 15:47:31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朱元璋乘蒙古衰落之际,推翻元朝。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中国历史上,于汉朝击败匈奴、唐朝击败突厥之后,第三次打倒穷凶极恶地推行民族歧视、压迫、屠杀和掳掠的野蛮政策的异族统治集团,建立明王朝,这是他的历史功绩。

正因如此,孟森先生在其一代名著《明清史讲义》(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讲稿)开首即说:“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藉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①在中国古代,以天下为己任,志向宏大,雄才大略,领导农民(实为流民)起义而夺取全国政权,又能大治天下的,只有刘邦、朱元璋领导的汉明两朝。孟森给予最高评价,史识卓越。可是朱元璋在建朝立代后过大于功,明代和重大文化建树是在晚期专制统治松懈之时产生的,是朱元璋式文化专制主义对立的产物。

朱元璋在明初建立的完整典章制度,巩固了封建统治,规范了社会秩序,既有一定的功绩,也有不可忽视的错误影响,明清和当代史家对他的评价往往过高。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立国思想保守落后,又严密地钳制思想自由,尤其是推行罪恶的文字狱,使中国失去领先于世界的科技、经济和文化艺术地位,逐步落后于同期正在高速发展的西方。他的这一套治国方针和政策,被清朝所完全继承,虽在康、雍、乾三朝形成表面繁荣一时的“盛世”,实已铸成晚清落后挨打的格局,最后终于走到亡国的边缘。朱元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反覆思考和探讨。

①孟森《明清史讲义》上册第13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