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正安    更新时间:2014-05-28 16:38:57

孔子故里三题

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乃孔庙的主体建筑,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大成”也者,取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也,当为儒家圣地之灵魂所在了。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两遭雷火,现今的大成殿是雍正年间重建的。殿高32米,东西长54米,进深34米,巍峨雄伟,辉煌壮丽。据史载,该殿是用了3万多匠工、耗费帑金15万两、花了6年时间建成的的大成殿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周廊下环立的28根雕龙石柱了。柱高5.98,米,直径0.81米,均为整石雕成。前檐的10根尤为壮观,都为深浮雕,玲珑剔透,波涌云绕,盘龙飞腾,栩栩如生。乾隆皇帝来曲阜祭孔时,孔府的人为了不让乾隆看到以免怪罪于孔家的人,石柱全用红绫包裹起来。

观瞻大成殿,忽然想起孔子的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第七·十六》)。面对殿内孔子像,默然问:“圣人,假若你在天有灵,愧乎?”

孔府·tan壁

孔府三堂之后,设一内宅禁门,内宅门的内壁上绘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这是想象中的动物,名曰“tan”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食金银财宝,还想吃掉太阳,可谓贪得无厌矣。据说孔府将此怪物画在内宅门里,目的是让家里做官的人出出进进时刻能看到它,借以提醒自己,切勿贪赃枉法,算是一种家训祖戒,可见用心之良苦。

面对tan壁,环视身旁偌大建筑群,不禁感慨系之。圣人家中尚且如此,可见贪官污吏古已有之,而且屡戒屡惩不止;再者,立一tan壁或著书立说以示规戒,怕是徒劳之举。

孔林·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之墓,其南为其孙孔伋墓,名为“携子抱孙”。我感兴趣的却在墓西。墓西,有一庐,简陋得近于寒碜,是为“子贡庐墓处”也。子贡,乃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就是那个被叔孙武孙誉为“子贡贤于仲尼”的人。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3年而去,独有子贡在此“结庐守墓”6年方肯离去,可见子贡对孔子的敬顺和情感之深了。

其实,孔子对子贡是并不太看重的。为何?就因为子贡经过商,“富至千金”。孔子最器重的首推被后世称为“复圣”的颜回和“宗圣”的曾参。不过,据史载,以孝著称的曾参和“穷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并未做出使孔子欣慰又利国利民的大事业来,倒是子贡历任鲁、卫,后又游说齐、吴,促使吴发兵伐齐救了鲁国,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站在“子贡庐墓处”之前,我忽然有所感悟。我想:对于一种理论或者思想,盲目继承维护本身就是谬误乃至亵渎,抱残守缺更是迂腐可笑之举,只有实事求是,顺应潮流,开拓创新,才是明智的选择。

1999年月10月18日 

访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的主人徐渭徐文长,我是早已知晓的。先是在中学时代看到过一本《徐文长的故事》,后来接触到了他的杂剧《四声猿》和他的一些诗文书画,又读了一些介绍他的文献资料,才逐渐了解了他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所以,来绍兴之前我便做好准备要造访青藤老人的,可绍兴的同行不仅安排我们参观了鲁迅、周恩来的遗迹,还安排我们浏览了禹陵、东湖、柯岩、沈园、兰亭等名胜古迹,惟独没讲起青藤书屋。无奈之下,我只有私下徒步去寻访青藤老人了。

    路上,我心里潮涌浪翻不能自抑。眼前一忽儿浮现出一个青藤蟠曲清幽古朴的院落,一忽儿又见一位面庞清癯放荡不羁的老人骑着驴吟着诗迎面而来;一会儿,我又仿佛看到晚年的青藤老人蓬头垢面、瑟缩于乱柴蒿草之间,一会儿,我又似乎听得一个满口绍兴方言的声音在吟哦:“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也是的,一个在书、画、诗、文和戏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才子,一个被后人喻为明代诗文第一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的大师,这一生却太坎坷、太悲怆了。他先是8次乡试未中,接着当幕友参加抗倭战争和反严嵩的斗争,最后坐牢6年自杀9次,落到了“纬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蒿寝”的地步。这一切,皆因他鄙视权贵、疾恶如仇的性格所致。

    终于,我们找到了青藤书屋所在的大乘弄。大乘弄口,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地已用临时围墙圈定,各种建筑机械正在繁忙紧张地工作。大乘弄内却是一片寂静。两边是低矮的砖房民居,之间是一道古老的石板路。一走进弄里,仿佛让人置身于500年前的时空。陡地,我的胸间升腾起一种庄重的感觉,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放轻放慢了。可是,我那梦寐以求的青藤书屋呢!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否为了保护文物古迹,把青藤书屋迁走了?正犹豫间,从一户人家中走出一位中年妇女,一打问,青藤书屋还在,就在咫尺之间。我惊呆了——就在弄口,就在那块建筑工地东侧,青藤书屋默无声息地蜷缩在那里;低矮旧的一座老式庭院,历尽沧桑的墙壁,一块斑驳窄小局促的小匾额……自然,更谈不上我想象中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了。院门紧闭着。门口钉一牌子,是开馆的时间。我抬手看手表,已是4点20分,早到了闭馆的时刻。我大失所望。可是,我不甘就此离去,便站在院外石板路上,默默地瞻视这魂系梦牵的书屋。

从围墙上望去,天井上有青藤可见,葱葱郁郁,却只有一小块,因此无法感受这棵青藤老人亲植的青藤倔强孤傲的风采。至于院中的碑匾,室内老人的书画诗文,也就无缘见到了。所以,看整个青藤书屋,恰似臆想中的那个穷困潦倒的老人。青藤老人生前寂寞穷困,死后同样穷困寂寞,我真为老人悲哀。同时又想,待到旁边那个建筑群落成或继续开发这一带的房地产时,青藤老人怕真的死后也得“至藉蒿寝”了。哦,青藤老人!

单就作画一个方面,徐渭作为青藤画派的始祖,历代著名画家如陈洪绶、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师法于他并对他推崇备至的。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就曾刻过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以表示自己对青藤老人的崇敬和仰慕。白石老人也作诗说:“青藤、雪个(即朱耷)远凡胎,缶老(即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以想见,徐渭在中国画史上的分量之重!

我终于怀着失落离开了大乘弄。我再不忍心回过头去看一眼青藤书屋。我只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随感而来的小诗:

寂寞大乘弄,

陋巷少足音。

青藤尚葱郁,

相识有几人?

                                         2000年4月24日

小天池纪行

出西宁向东,经平安、乐都至青海民和回族自治县,均系交通要道,车水马龙,村镇相毗,几无特色可言。自民和县上口川镇而南,风俗渐异,奇景扑面,令人目不暇接。

车行中,忽有串串“花儿”入耳,即见一小树林中人头攒动,便停车驻足。林中聚有十几堆人群,男女参半,纯正的青海“花儿”此起彼伏,虽无丝竹相伴,却也流畅悦耳,且自然质朴。经询,才知是回族男女青年在用“花儿”对歌择偶。可惜因语言之阻,所唱词句听不真切,但如此氛围如此异俗令人陶醉,以至行去很远,我脑海里还浮现着那白盖头涌动的场面。耳里回响着那淳厚优美的“花儿”。

车子盘山而上,忽地,谷底出现了一条湍急清澈的河流。但这清澈又不是单纯的亮白,似翡翠的色泽,亮丽中带有翠绿,与我曾见过的岷江上游的水流相仿。可是,谁又能相信,眼底的这条河流,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这使我心底升腾起一种复杂的感情。

这段黄河的两岸,便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也称“撒拉尔”、“沙喇族”、“撒拉回”,是元代迁入中亚的撒拉尔罕人与周围藏、汉、回、蒙古族长期相处而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多信伊斯兰教。这里还是十世班禅的出生地,可惜我们急于赶路,未及瞻仰他的故居,确是一生之憾事!

沿途村落,大多为核桃树所簇拥,郁郁葱葱,华盖如云,因此便多了一种灵气。就我们所见,大者有七八抱粗,叹为观止。村头路口,时遇撒拉族妇女,文静而秀美。车子开进孟达国家森林公园后,要换骡子上山去。牵骡子的大多是撒拉族男女孩子,最小的一个男孩只8岁,可上山的路要走半个多小时,且都是陡峭的羊肠小道,每头骡子走的气喘吁吁,我心理很不是滋味。

山路崎岖,两旁怪石嶙峋,奇树无数,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山高林密,禽鸟之声便显得更加亲清脆悠扬,让人回味无穷。山上开着无数不知名的花儿,香气扑鼻,沁人心脾,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

终于,我们上得山顶,孟达天池便尽收眼底。这是一个高山湖泊,海拔3500多米。湖不大,只有300余亩水面,故称之为小天池。湖四周是一色的青山,因此湖水也就显得更加幽静而明亮了。乘小船到对岸,有藏式帐篷七八座。我们要来茶水,坐于湖边,一边品茗,一边观赏山湖风景,体悟着远离尘嚣的幽静。山,矗立着,黯然相对;树,像泼出的水墨画,一层层一丛丛的,连天接地,却听不到树涛声,一丝儿声响也没有;水更不用说了,由于四周被山挟裹着,透不进一丝风来,水波不兴;只有山的深处时有鸟鸣声传出,就更显出幽深与寂静来。我抬头看着一块圆圆的天空,突发奇想,觉得自己是一只井蛙了。

据小天池的管理人员说,这里由于偏僻,来旅游的人很少,因此生意十分清淡。我很为他惋惜——守着这麽个好去处却挣不上钱,可忽儿又想,假如不偏僻,来的人多了,这幽静也就没有了,岂不可惜。

                                  2000年9月7日

滇  游  三  叹

小序:从云南旅游归来,很是跃跃欲试,想写点观感什么的,然而,重温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望而却步了。却又不肯罢休,思之再三,拟就途中所历有较大感触者,恭录于下,是为《滇游三叹》。

  观人  妖表演

 人妖表演,早有所闻,却不知详情。勐海县打洛镇之南,过中缅友谊塔,在一个破旧不堪的缅甸小镇上,人妖表演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观光客。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人妖表演有专门的剧院,与国内中型剧院相仿。演出时间每场40分钟,票价100元。臆想之中,人妖既为“妖”,一定是长发披肩,青面獠牙的一些阉男,谁知站在台上的竟是一个个穿着艳丽、身材婀娜、脸蛋娇美的靓女!歌也唱得不错,大多是国内流行的通俗歌曲,声情并茂,以我这个音乐外行看来,并不比国内一些走红的女歌星逊色。他们也与歌星一样,边举话筒唱歌边下台来与前排的男士握手调情,一开始还吓得胆小的鼠奔狼突或屏息静气不敢声张。几次下来。游客们便惊魂已定,所以当人妖送至剧院门口请游客合影时,竟有不少游客踊跃响应,争相合影。与人妖合影,一张10元。也可以要求“验明证身”就是检查人妖的乳房是假是真我和下身的,开价40~100元不等。不知怎的,我总觉得恐惧,躲得远远的。

据说,这些人妖均来自泰国。家贫,10岁左右就自愿做过“手术”,参加异化训练,“学成”后,就分赴各地供人娱乐。他们收入不非,月工资都在5000千元人民币以上,加之与游客合影、让游客验身的收入,就让更人垂涎了。然而,他们也很痛苦,寿命一般不过四十岁,而且,一个堂堂男子汉,成了不男不女不人不妖的异类,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没有爱情……挣再多的钱又有何用呢?

小镇上还有俄罗斯小姐的艳舞表演,门票200元,我没有去。我不去倒不只是心疼那200元纸钞,因为我的心情已是十分沉重了。由人妖,我想起了古罗马斗兽场上的奴隶,想起了中国封建帝宫中的太监。我问自己:罗马斗兽场已成废墟,太监也已绝迹,怎麽又有人妖?

人类已走入信息时代,高度文明的时代,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野蛮、落后、愚昧的人妖现象呢?

我惊叹且困惑不已。

野  象  谷  探  秘

听导游说要去野象谷探秘,我喜出望外。

野象谷在西双版纳,在那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

从野象谷索道口登上缆车后,我就怀着紧张而又庄重的心情,密切注释着被茂林覆盖着的下方。然而,眼底除了古树、腾蔓、山溪,连一只野兽的踪影都没见到。一个多小时索道乘完后,从索道口出来,还要走一段不长的路程,竟在路边发现了几堆动物粪便,导游说,这就是象粪,不过,自从野象谷开发成旅游景点以来,只有一次发现了野象。尽管如此,由于象粪,我们还是心存希翼,而且商量着随时躲避突然袭来的野象的方法,因次心理又亢奋起来。然而,终于连一根象毛都没见到,而是被导游“导”至一个大象表演场。虽然是五头训服的家象,我们还是又心奋了起来,于是,与大象和影{骑一次十元},买香蕉喂大象,忙的不亦乐乎。

后来,是大象表演——前腿倒立,人立,走独木桥,荡秋千,踢足球……所演节目与动物园、马戏团基本相同。最后,训象的宣布流氓大象开始表演按摩,并要求旅客中自告奋勇走出两二男而女,配合表演。因为不知底里,我们团队中二女士毛遂自荐,勇敢走进场中。训象的先将四快布单南北向摊好,让二男二女头南脚北躺下,又在每人身上覆一布单,随后指挥一头大象由西向东走去。此刻,不仅躺在地上的那四位,全场游客几乎都同时屏住呼吸,紧张的鸦雀无声。不过,也就那么一会儿,紧接着竟是轰然大笑。原来,那训练有素的大象在给二位女士按摩时用的是左前脚,正好踩在女士的乳房上,揉搓一番后跨过去,就用右前脚踩到男士的跟部揉搓,自然要引起男女游客的兴致。

“流氓大象”表演结束后,人们兴趣正浓,训象的就让大象表演买香蕉——由游客将纸币送给大象,大象则用鼻子卷起纸币去“买”香蕉吃。那大象也学的势利,只收一元以上的纸币,凡毛票一律“拂鼻而去”。收了钱币之后,大象就走到“买香蕉的”那里(其实也是表演场的职员)换来两只小得可怜的香蕉果腹。

原来,野象谷探秘竟是这麽一出游戏,呜呼,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  理  古  城  觅  宝

缅甸盛产玉石,云南毗邻缅甸,缅玉流入云南的很大,这是我们事先都听说了的,拙荆在临行时就表示,这一次一定要到云南买一只真正的玉镯带回来。可是,在版纳、在丽江,拙荆称得上老谋深算,一直未被商贩的花言巧语所动,直到到了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大理,她才觅宝心切,决心一试。头天晚上,她让我陪着到“洋人街”转了一圈,逛了几家玉店,讨价还价一番,仍未动心。接着又跑到大理古城南门的几家玉店,几乎是一家家地看,一家家地讨价,在南门城门洞下一家门面装潢得比较阔绰的玉店里,她终于看中了一只标价为2600元的玉镯,几经周折,讨来还去,最后拙荆将价钱锁定在500元,店家却锁定在800元,只得败兴而归。

第二天下午,游罢三塔。临上去昆明的火车之前,导游将汽车引至大理古城北门下,让大家到城里最后买点纪念品带回去,拙荆喜出望外,嘱我等着,她还要去昨晚那爿玉店觅那件宝。左等右等,我终于见她兴冲冲地回来了,一见面,便扬起手腕——我立马看到昨晚那只玉镯已戴在她手腕上了,而且不用猜不必问,从她的脸上就看出她把加强杀到了500元。我因此为她高兴,也为她的韧性、耐心和老谋深算而折服。上车后,我与她就这玉镯的来龙去脉宣了一程。正得意忘形之际,同伴中有两位女士说,她们买的玉镯一个是6000元砍到20元,一个是5600砍成50元。此刻,拙荆的脸色急剧地发生着变化,最后,她偷偷地脱下那只玉镯,要塞进行李包中去。我忙说,谁知道真假呢,你500元买来的,你心里就想着是价值500元的真玉镯,心里不就平衡了。不过,话是这么说的,我心里却不禁感慨万分,我连连叹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啊!

2000年10月


周  庄  之  恋

自从陈逸飞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问世并由美国友人阿曼德·哈默将此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之后,周庄,这个太湖之畔不满千户的小镇,忽如一颗拂去千年尘埃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中国第一水乡”的美名也从此誉满全球。

陈逸飞所画的《故乡的回忆》取材于周庄的双桥,即永安桥和世德桥,又称钥匙桥。双桥在江南数以万计的古石桥中只是普普通通的两座,绝无称雄的资格。然而它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辉——泱泱碧水、绿树掩映的石板小街、从桥洞穿过的小舟、临河的粉墙黛瓦和班驳陆离的蠡壳短窗……这一切,便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旖旎风光和幽谧格调凝缩在一处,体现出古镇的神韵,就不得不使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和尘嚣中的现代中外游客叹为观止|趋之若骛了。我在周庄蛰住一宿,几经双桥,无论清晨薄暮,双桥附近均有画者静心写生,挥毫泼墨,可见其吸引力之大,也足见此情此景内涵之深。

包括双桥,周庄古镇尚保存着元、明、清六下的14座石桥,与石桥相依相偎的是保存完好的石驳岸、石板街、粉墙蠡窗的明清建筑,加之周庄四周围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胡怀抱,周庄就犹如泊于湖面上的一片荷叶,这就使游览周庄的人们不仅只是看到了一幅水乡江南的自然画卷,更能领略到一种历史、建筑、风情、民俗、艺术等形成的浓厚的文化氛围。难怪吴作人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不过我游周庄,除了被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文华氛围折服外,更被一种涌动不息的情绪控制着,以至于几乎留连忘返,如痴若狂了。

在周庄,按照旅游热线,我只是草草观赏了如沈厅、张厅、全福讲寺、澄虚道院等一些代表明清宅院建筑风貌和名胜景点的地方,着重瞻仰了地处丰贞桥畔的迷楼和西湾街上的叶楚伧故居

迷楼原本是一家上下三间名为“德记酒店”的店铺,1920年12月,因柳亚子抵达周庄邀周庄的南社的社友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朱云光等人四次在此狂饮歌吟,留诗50余首,后以柳诗《迷楼曲》压轴并以《迷楼集》问世,“德记酒店”遂改名迷楼。迷楼之所以迷人,是柳、陈诸位效法前贤,赋以心寄和隐喻,设下迷恋美景、美酒和佳丽的迷面,暗射忠贞气节和爱国爱民的精彩谜底。周庄南社社员陈蕺人的诗一语道破真谛:“元龙豪气有千秋,郁塞胸中结垒丘,写恨迷楼题句在,旁人错道是分流。”而且,这些志士仁人不仅以诗言志,也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过不朽的贡献。柳亚子就不说了,如王大觉,他起草的《讨袁檄文》为辛亥革命吹响了进军号。驻足迷楼,历史的风云在胸中翻卷,仿佛自己也介入了这些身穿长衫的爱国精英之中,觥筹交错,慷慨歌吟,如醉如狂,倏忽间,却又发现人去楼空,不禁潸然。

叶楚伧是国民党元老,曾跟随孙中山宣传革命,反对清廷,抨击军阀,唤起民众,实为我国文化新闻界的革命先躯。早年他也曾是南社中坚,其《楚伧文存》《古戍寒笳记》、《金阊三月》、《如此京城》等著作曾为唤起民族尊严和爱国热情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当时被世人誉为文坛一绝,有于右任诗为证:“青蛙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此诗句由钱君匋书写,现悬于叶楚伧故居茶厅正中,读来叫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

周庄地灵人杰,又是水乡泽国。吃的也跟着出了名。欧阳修有诗云:“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廛的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张翰因目睹政治腐败,天下大乱,遂以思念家乡周庄的菰菜、莼羹、鲈鱼为借口,从洛阳辞官返乡的典故,此后,“莼鲈之思”成了士人思乡归隐的代名词。不知因为季节之故还是风俗易变,我走遍周庄竟未饱此口福。然而,不知怎的,“莼鲈之思”仍驱之不散,心中似有块垒压积,甚为惆怅。当晚宿于镇头一家旅馆,寝不成寐,推开楼窗,古镇尽收眼底。除了旅馆对面的几家上了木质排门的店铺被灯光照见之外,整个古镇安卧在一片平静幽暗的水光中,隐隐绰绰,安安谧谧。我忽发奇想,想到了自己晚年的归宿。于是,我默默地在心里说:

“周庄,后会有期!”                    2000年10月12日

鄂尔多斯,鄂尔多斯

汽车一驶进鄂尔多斯,我的心情就随着起伏起伏不定的高原跌岩起来。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强劲的秋风将草原抹成一片金黄,也给本来是一碧如洗的苍穹染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于是,天地一体,显得格外的厚重雄浑。每过一地,便有羊群映入眼帘;十里八里,方见三无人家。门前的“黑幕热”——挂着五色的小旗的两根三叉铁矛的旗杆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致意。一簇簇一片片的沙柳,在秋风里摇曳起舞,仿佛在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沿途还有几处碱湖,远远望去,蓝格莹莹的,使人心旷神怡。我不仅发自内心的呼唤:谔尔多斯,鄂尔多斯!

是的,鄂尔多斯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土地。据传,700多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兵途径这里,但见水草丰美,牛羊成群,麋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将正要拾鞭,被他制止,随即乘心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人享乐之邦。”吟罢,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此地。”后来,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下行宫,他的灵柩随几经迁徒,最终于1954 年从青海塔尔寺移至鄂尔多斯。从此,鄂尔多斯。与成吉思汗的名字一起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伊金霍洛旗。在陵园广场上,首先看到的是“黑幕热”。绕过“黑幕热”,在富有蒙古族特色的白色牌坊前,便是耸立着高大而又威严的成吉思汗骑马铜像。面对铜像,我的眼前倏地浮现出一副旌旗蔽日,尘土飞扬,战马斯鸣,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是呵,就是眼前的这位英雄,以他的英武和胆略,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国奠定了基础,创建了横跨欧亚的蒙古汗国。这难道仅仅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吗?不,它证明了一个民族的优秀和伟大!这个民族已经拥有过昔日的辉煌,也将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从成吉思汗骑马铜像到成吉思汗陵即成陵,有99级凿石台阶。台阶两旁,苍松环立,肃穆庄严。走道第99级吉祥如意台阶之上,只见蓝天之下,三座相互连接的蒙古包式陵殿巍然屹立,洁白的墙壁,米红的门窗和金黄色琉璃宝顶交相辉映,这便是成陵了。

正殿中间是一尊高达4.3米的汉白玉成吉思汗像。座像身才魁伟,面容慈祥,目光坚毅,豪气逼人。其背后是辽阔无比的“四大汉国”疆域图,两侧陈列成吉思汗宝剑和蒙古将领头盔,看了让人肃然起敬,自豪有加。正殿之后是寝宫。寝宫的东、西、北三面墙上是反映成吉思汗毕生业绩的壁画,展示这位伟人从出身到南证北战,建立大蒙古国的经历,不但画技精湛,更令人心潮激荡。

从成陵大门出来,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苍翠的松树,金黄的草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云彩似的牧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旷”字,令人心襟开阔,一切烦恼随之而去。拾级而下,陵东是“阿拉滕甘德尔敖包”是为纪念成吉思汗生前路过此地,死后又长眠此处而设立的。

陵东南约1公里处有一元代风格的宫殿群,是成吉思思行宫的选汗台。再往东,便是主人招待我们就餐的蒙古包。我们一边听着蒙古族姑娘甜美的歌声,琏大块地吃肉,一边接过斟满了鄂尔多斯酒的银碗一饮而尽。鄂尔多斯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地方,激情使人勇武,激情使人粗犷,激情使人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鄂尔多斯的景色让代劳迷恋,鄂尔多斯的成陵让人向往,鄂尔多斯的激情让人振奋,鄂尔多斯的煤海就更让人震惊了。神府煤田的发现和开发,为鄂尔多斯增添了无限生机。据说,由于东胜缺水,政府部门拟在成陵附近规划巴盟首府的建设,更名为鄂尔多斯。我相信,鄂尔多斯将凭借煤炭资源的优势,振翅高飞。鄂尔多斯这个名字,将在人们心目中散发出更加亮丽的色彩。

哦,鄂尔多斯,鄂尔多斯……

                                       2001年3月15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