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酿诗情朴素出风格

作者:曲传久    更新时间:2013-12-17 14:30:37

生活酿诗情朴素出风格

——简谈工人诗人曲传久的诗

工人诗人曲传久,四十年来钟情缪斯,不知疲倦地在诗苑里辛勤耕耘着。先后在《解放日报》、《文学报》、《萌芽》、《劳动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六、七百首诗,并出版了《浦江情思》、《我的文学梦》等两本诗集。1990年5月第一本诗集出版后,被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诗歌展”展出,在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是曲传久诗作的显著特点。对于曲传久来说,写诗是他的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这与那些将写诗作为改变物质生活的敲门砖,一旦门敲不开便将诗抛弃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从生活中提炼诗情、诗意,这就使他的诗作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这既与时下有些人一味向内转,强调写内心,脱离现实生活形成群明的对比,也与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因而感情苍白的诗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曲传久的诗歌题材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生活经历,二是自然景观。对于前者,诗人着重选取对自己影响重大、自身感情最为投入的生活片断、人物与事件。如《啊,祖父》:“如弯弯的腰/或许在方块形土地上/艰难的耕耘/或许在简陋的芦苇棚里/沉重挥锤/风风雨雨的年华/雕塑成橡皮椽子/发染成了秋天的白霜/混浊的目光/凝聚着坚毅淳朴善良/普普通通千千万万/啊我的祖父”。诗人从对祖父表象的描摹、劳作的绘写,到神情、品质的刻画,升华到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美,从而展现了由抒写亲情到歌颂人民的超越。长篇叙事诗《宣化路24号老屋情》抒写了怀念自己曾经长期居住过的老屋的深情。诗中着重抒写了对外祖父、父母亲、表兄、少年时代同学的怀念,抒写了童年时代的欢乐与悲哀,少年时代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成年后生活的温馨与苦难,从而映现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交代故事,而是怀着激情,歌唱着一个个人物和故事,这就使这首叙事长诗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曲传久抒写自然景观的诗作,第一个特点是注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从而创造意境,如《浦江情思》:“雾弥漫江西/春风逗弄着蝴蝶型的窗帘/船扬眉吐气/它飘来一缕缕细烟/如炭笔画出了/浦东新盖的高楼/外滩此时的大厦/还有低飞的江鸥……/此景此情我沉思/一江春风向东流的历史/如果说新上海是崛起的里程碑/那么你黄浦江就是激昂的进行曲……”诗作描摹晨雾弥漫中的浦江景色,展示了浦东新貌,构成了一幅浦江晨眺图。诗人以饱满的激情,明快的诗句,歌颂了上海的巨大变化。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有机结合是作者写景诗的第二个特点。在《秋》一诗中,作者先将梧桐树、秋虫等秋天景物与霓虹灯、广告画等人文景观交织起来抒写,然后纵情高唱:“在都市一片欢腾生活的洪流里/演奏着秋/演奏着我们这个时代……”,既赞美了秋,又歌唱了我们的时代,增加了诗的思想容量。现实与历史的交织是作者写景诗的第三个特点。如《小街》,将绍兴现实生活中的小街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等场景,孔乙己、鲁四老爷、祥林嫂等小说人物交织起来抒写,形象地抒写了一代伟人鲁迅从小街走向民族解放疆场的艰难历程和杰出贡献。情与景、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观、现实与历史,这种种交融,使曲传久的写景诗具有厚重的思想容量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文如其人,曲传久为人敦厚朴实,他的诗一如他的为人,毫不矫揉造作,形成了朴素的风格。曲传久诗作朴素风格的形成,来自于朴素的语言和朴素的序写。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自然、生动、朴素、干净的语言。如《北方人》:“逶迤长城/望不尽那黄土高原/塞外关山/写着黄河流域几度春秋/他们风餐露宿/饱尝着世间的艰险/他们熬红眼睛/捧着自己的黄色土地/执着追求一个秋天/哦当他们用大碗喝着时候/我才意识到/组合成北方人性格的/是我那失落的情感……”这种朴实、干净、明快的语言显然是与诗人从生活中提炼鲜活的口语分不开的,但这自然不排斥作者学习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这首诗就留下了诗人学习古典诗词语言的印痕。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也采用了朴实的抒写方法。

春华秋实,曲传久经过长期的探索,他的诗艺术逐步成熟。我们衷心祝愿他有更多的佳作奉献给人民。

作者 潘颂德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