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生观序 下

作者:胡适    更新时间:2013-07-30 13:43:57


我在上文说的,并不是有意挑剔这一次论战场上的各位武士。我的意思只是要说,这一篇论战的文章只做了一个「破题」,还不曾做到「起讲」。至于「余兴」与「尾声」,更谈不到了。破题的功夫,自然是很重要的,丁在君先生的发难,唐擘黄先生等的响应,六个月的时间,二十五万字的煌煌大文,大吹大擂地把这个大问题捧了出来,叫乌烟瘴气的中国知道这个大问题的重要,──这件功劳真不在小处!

可是现在真有做「起讲」的必要了。吴稚晖先生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已经给我们做下一个好榜样。在这篇「科学与人生观」的「起讲」里,我们应该积极地提出什么叫做「科学的人生观」,应该提出我们所谓「科学的人生观」,好教将来的讨论有个具体的争点。否则你单说科学能解决人生观,他单说不能,势必至于吴稚晖先生说的「张、丁之战,便延长了一百年,也不会得到究竟。」因为若不先有一种具体的科学人生观作讨论的底子,今日泛泛地承认科学有解决人生观的可能,是没有用的。等到那「科学的人生观」的具体内容拿出来时,战线上的组合也许要起一个大大的变化。我的朋友朱经农先生是信仰科学「前程不可限量」的,然而他定不能承认无神论是科学的人生观。我的朋友林宰平先生是反对科学包办人生观的,然而我想他一定可以很明白地否认上帝的存在。到了那个具体讨论的时期,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开战。那时的反对,才是真正反对。那时的赞成,才是真正赞成。那时的胜利,才是真正胜利。


我还要再进一步说:拥护科学的先生们,你们虽要想规避那「科学的人生观是什么」的讨论,你们终于免不了的。因为他们早已正式对科学的人生观宣战了。梁任公先生的「科学万能之梦」,早已明白攻击那「纯物质的,纯机械的人生观」了。他早已把欧洲大战祸的责任加到那「科学家的新心理学」上去了。张君励先生在再论人生观与科学里,也很笼统地攻击「机械主义」了。他早已说「关于人生之解释与内心之修养,当然以唯心派之言为长」了。科学家究竟何去何从?这时候正是科学家表明态度的时候了。

因此,我们十分诚恳地对吴稚晖先生表示敬意,因为他老先生在这个时候很大胆地把他信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提出来,很老实地宣布他的「漆黑一圈」的宇宙观和「人欲横流」的人生观。他在那篇大文章里,很明白地宣言「那种骇得煞人的显赫的名词,上帝呀,神呀,还是取消了好。」(页12)很明白地「开除了上帝的名额,放逐了精神元素的灵魂。」(页29)

很大胆地宣言:「我以为动植物且本无感觉,皆止有其质力交推,有其辐射反应,如是而已。譬之于人,其质横而为如是之神经系,即其力生如是之反应。所谓情感,思想,意志等等,就种种反应而强为之名,美其名曰心理,神其事曰灵魂,质直言之曰感觉,其实总不过质力之相应。」(页22─23。)

他在人生观中,很「恭敬地又好像滑稽地」说:「人便是外面只剩两只脚,却得到了两只手,内面有三斤二两脑髓,五千零四十八根脑筋,比较占有多额神经系质的动物。」(页39。)「生者,演之谓也,如是云尔。」(页40。)「所谓人生,便是用手用脑的一种动物,轮到「宇宙大剧场」的第亿垓八京六兆五万七千幕,正在那里出文演唱。」(页47。)

他老先生五年的思想和讨论的结果,给我们这样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他老先生很谦逊地避去「科学的」尊号,只叫他做「柴秸上,日黄中的老头儿」的新信仰。他这个新信仰正是张君励先生所谓「机械主义」,正是梁任公先生所谓「纯物质的纯机械的人生观」。他一笔勾销了上帝,抹煞了灵魂,戳穿了「人为万物之灵」的玄秘。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我们要看那些信仰上帝的人们出来替上帝向吴老先生作战。我们要看那些信仰灵魂的人出来替灵魂向吴老先生作战。我们要看那些信仰人生的神秘的人们出来向这「两手动物演戏」的人生观作战。我们要看那些认爱情为玄秘的人们出来向这「全是生理作用,并无丝毫微妙」的爱情观作战。这样的讨论,才是切题的、具体的讨论。这才是真正开火。这样战争的结果,不是科学能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了,乃是上帝的有无,鬼神的有无,灵魂的有无,……等等人生切要问题的解答。只有这种具体的人生切要问题的讨论才可以发生我们所希望的效果,──才可以促进思想上的刷新。


反对科学的先生们!你们以后的作战,请向吴稚晖的「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作战。

拥护科学的先生们!你们以后的作战,请先研究吴稚晖的「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完全赞成他的,请准备替他辨护,像赫胥黎替达尔文辨护一样;不能完全赞成他的,请提出修正案,像后来的生物学者修正达尔文主义一样。

从此以后,科学与人生观的战线上的压阵老将吴老先生要倒转来做先锋了!



说到这里,我可以回到张、丁之战的第一个「回合」了。张君励说:「天下古今之最不统一者,莫若人生观」。(人生观页1。)

丁在君说:「人生观现在没有统一是一件事,永久不能统一又是一件事,除非你能提出事实理由来证明他是永远不能统一的,我们总有求他统一的义务。」(玄学与科学页3。)

「玄学家先存了一个成见,说科学方法不适用于人生观;世界上的玄学家一天没有死完,自然一天人生观不能统一。」(页4。)「统一」一个字,后来很引起一些人的抗议。例如林宰平先生就控告丁在君。说他「要把科学来统一一切」,说他「想用科学的武器来包办宇宙」。这种控诉,未免过于张大其词了。在君用的「统一」一个字,不过是沿用君励文章里的话;他们两位的意思大概都不过是大同小异的一致吧了。依我个人想起来,人类的人生观总应该有一个最低限度的一致的可能。唐擘黄先生说的最好:人生观不过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万物同人类的态度,这种态度是随着人的神经连接、经验,知识等而变的。神经连接等就是人生观之因,我举一二例来看。无因论者以为叔本华(Schopenhaunn)哈德门(Hartann)的人生观是直觉的,其实他们自己并不承认这事。他们都说根据经验阅历而来的。叔本华是引许多经验作证的,哈德门还要说他的哲学是从归纳法得来的。

人生观是因知识而变的。例如,柯白尼太阳居中说,同后来的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说发明以后,世界人类的人生观起绝大变动;这是无可疑的历史事实。若人生观是直觉的,无因的,何以随自然界的知识而变更呢?

我们因为深信人生观是因知识经验而变换的,所以深信宣传与教育的效果可以使人类的人生观得着一个最低限度的一致。

最重要的问题是:拿什么东西来做人生观的「最低限度的一致」呢?

我的答案是:拿今日科学家平心静气地,破除成见地,共同承认的「科学的人生观」做人类人生观的最低限度的一致。

宗教的功效已曾使有神论和灵魂不亡论统一欧洲(其实岂止欧洲!)的人生观至千余年之久。假使我们信仰的「科学的人生观」将来靠教育与宣传的功效,也能有「有神论」和「灵魂不亡论」在中世欧洲那样的风行,那样的普遍,那也可算是我所谓「大同而小异的一致」了。

我们若要希望人类的人生观逐渐做到大同而小异的一致,我们应该准备替这个新人生观作长期的奋斗。我们所谓「奋斗」,并不是像林宰平先生形容的「摩哈默得式」的武力统一;只是用光明磊落的态度,诚恳的言论,宣传我们的「新信仰」,继续不断的宣传,要使今日少数人的信仰逐渐变成将来大多数人的信仰。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作战」,因为新信仰总免不了和旧信仰冲突的事;但我们总希望作战的人都能尊重对方的人格,都能承认那些和我们信仰不同的人不一定都是笨人与坏人,都能在作战之中保持一种「容忍」(Toleration)的态度;我们总希望那些反对我们的新信仰的人,也能用「容忍」的态度来对我们,用研究的态度来考察我们的信仰。我们要认清:我们的真正敌人不是对方;我们的真正敌人是「成见」,是「不思想」。我们向旧思想和旧信仰作战,其实只是很诚恳地请求旧思想和旧信仰势力之下的朋友们起来向「成见」和「不思想」作战。凡是肯用思想来考察他的成见的人,都是我们的同盟!



总而言之,我们以后的作战计划是宣传我们的新信仰,是宣传我们信仰的新人生观。(我们所谓「人生观」,依唐擘黄先生的界说,包括吴稚晖先生所谓「宇宙观」。)这个新人生观的大旨,吴稚晖先生已宣布过了。我们总括他的大意,加上一点扩充和补充,在这里再提出这个新人生观的轮廓:

(1)根据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空间的无穷之大。

(2)根据于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的知识,叫人知道时间的无穷之长。

(3)根据于一切科学,叫人知道宇宙及其中万物的运行变迁皆是自然的,自己如此的,正用不着什么超自然的主宰或造物者。

(4)根据于生物的科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生物界的生存竞争的浪费与残酷,因此,叫人更可以明白那「有好生之德」的主宰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5)根据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人不过是动物的一种,他和別种动物只有程度的差异,并无种类的区別。

(6)根据于生物的科学及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生物及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和演进的原因。

(7)根据于生物的及心理的科学,叫人知道一切心理的现象都是有因的。

(8)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道德礼教是变迁的,而变迁的原因都是可以用科学方法寻求出来的。

(9)根据于新的物理化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物质不是死的,是活的;不是静的,是动的。

(10)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个人─「小我」─是要死亡的,而人类─「大我」─是不死的,不朽的;叫人知道「为全种万世而生活」就是宗教,就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个人谋死后的「天堂」「净土」的宗教,乃是自私自利的宗教。

这种新人生观是建筑在二三百年的科学常识之上的一个大假设,我们也许可以给他加上「科学的人生观」的尊号。但为避免无谓的争论起见,我主张叫他做「自然主义的人生观」。

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里,在那无穷之大的空间里,在那无穷之长的时间里,这个平均高五尺六寸,上寿不过百年的两手动物─人─真是一个藐乎其小的微生物了。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了,天行是有常度的,物变是有自然法则的,因果的大法支配着他─人─的一切生活,生存竞争的惨剧鞭策着他的一切行为,──这个两手动物的自由真是很有限的了。然而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里,这个渺小的两手动物却也有他的相当的地位和相当的价值。他用他的两手和一个大脑,居然能做出许多器具,想出许多方法,造成一点文化。他不但驯服了许多禽兽,他还能考究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利用这些法则来驾驭天行,到现在他居然能叫电气给他赶车,以太给他送信了。他的智慧的长进就是他的能力的增加;然而智慧的长进却又使他的胸襟扩大,想象力提高。他也曾拜物拜畜生,也曾怕神怕鬼,但他现在渐渐脱离了这种幼稚的时期,他现在渐渐明白:空间之大只增加他对宇宙的美感;时间之长只使他格外祖宗创业之艰难;天行之有常只增加他制裁自然界的能力。甚至于因果律笼罩一切,也并不见得束缚他的自由,因为因果律的作用一方面使他可以由因求果,由果推因,解释过去,预测未来;一方面又使他可以运用他的智慧,创造新因以求新果。甚至于生存竞争的观念也并不见得就使他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畜生,也许还可以格外增加他对于同类的同情心,格外使他深信互助的重要,格外使他注重人为的努力以减免天然竞争的残酷与浪费。──总而言之,这个自然主义的人生观里,未尝没有美,未尝没有诗意,未尝没有道德的责任,未尝没有充分运用「创造的智慧」的机会。

我这样粗枝大叶的叙述,定然不能使信仰的读者满意,或使不信仰的读者心服。这个新人生观的满意的叙述与发挥,那正是这本书和这篇序所期望能引起的。


十二,十一,廿九,在上海。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