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行品第十四 2

作者:鸠摩罗什    更新时间:2013-09-05 14:22:32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

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悯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

破于慢心,说法无障碍。

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又,文珠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

“文珠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众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与田宅、聚落、城邑;或与衣服、严身之具;或与种种珍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象、马、车乘、奴婢、人民,惟髻中明珠不以与之。所以者何?独王顶上有此一珠,若以与之,王诸眷属必大惊怪。

“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其有功者,心亦欢喜,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人,而今与之。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常行忍辱,哀悯一切,

乃能演说,佛所赞经。

后末世时,持此经者,

于家出家,及非菩萨,

应生慈悲,斯等不闻,

不信是经,则为大失。

我得佛道,以诸方便,

为说此法,令住其中。

譬如强力,转轮之王,

兵战有功,赏赐诸物,

象马车乘,严身之具,

及诸田宅,聚落城邑,

或与衣服,种种珍宝,

奴婢财物,欢喜赐与。

如有勇健,能为难事,

王解髻中,明珠赐之。

如来亦尔,为诸法王,

忍辱大力,智慧宝藏,

以大慈悲,如法化世。

见一切人,受诸苦恼,

欲求解脱,与诸魔战,

为是众生,说种种法,

以大方便,说此诸经。

既知众生,得其力已,

末后乃为,说是《法华》,

如王解髻,明珠与之。

此经为尊,众经中上,

我常守护,不妄开示,

今正是时,为汝等说。

我灭度后,求佛道者,

欲得安隐,演说斯经,

应当亲近,如是四法。

读是经者,常无忧恼,又无病痛,颜色鲜白,不生贫穷,卑贱丑陋。众生乐见,如慕贤圣,天诸童子,以为给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恶骂,口则闭塞。游行无畏,如师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若于梦中,但见妙事。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诸比丘众,围绕说法。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

自见其身,而为说法。又见诸佛,身相金色,放无量光,照于一切,

以梵音声,演说诸法。佛为四众,说无上法,见身处中,合掌赞佛,

闻法欢喜,而为供养,得陀罗尼,证不退智。

佛知其心,深入佛道,

即为授记,成最正觉。汝善男子,当于来世,得无量智,佛之大道,

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又见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证诸实相,深入禅定,见十方佛。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

闻法为人说,常有是好梦,又梦作国王,舍宫殿眷属,及上妙五欲,行诣于道场。在菩提树下,而处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得诸佛之智。成无上道已,起而转**,为四众说法,经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若后恶世中,说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诸功德。

【大意】

安乐行,指能使身心安乐的菩萨行。本品讲述佛应文殊菩萨之请,宣说在五浊恶世中讲说《法华经》的方法,即应当首先安住四法,实践安乐行。本品着重介绍了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的具体内容,实际是从身、口、意、业的角度为僧侣们规定了行为思想的最高标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