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经筵少主戏臣 正朝纲群臣逐虎 (1)

作者:(民国)齐秦野人     更新时间:2013-09-05 14:03:02

话说刘瑾抱着太子的尸体,心中尽恓惶。皇上驾崩,太子又死,那朝中大臣天明得知此事,可如何是好?正思前想后,只听得彩儿尖叫一声“姐姐——便扑了上来。刘瑾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看着这女人抚尸痛哭,仔细看看怀中的太子,方觉得有异,抬起头来,却正与一女子四目相对。那女子长发披肩,身上穿着女式衣裙,脸上抹着脂粉,仔细端详,这不是太子又是何人?刘瑾心中又急又气,站起身来说道:“皇上驾崩,太子为何如此妆束”还不快快更衣。”太子这才清醒过来,见云儿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心中一酸,掉下几滴泪来。

再说杨尘直奔皇宫东门,远远看到张福早已站在那里。

“太子已被我飞镖打中头部,再也活不得了。宫中突然混乱四起,我来不及下手杀皇帝和那两个淫妇。”

“好,天快亮了你速速出宫,等我的消息。”

杨尘把身上套的宦官衣服脱下来交给张福,飞身跃上墙顶,向下一看四下无人,东门的侍卫只是呆呆地把守大门,也没有巡罗队伍经过。轻轻一跳,出了皇宫,就地十八滚,滚出好远,趴在地上四下观望,没有人声,这才站起身,飞纵而去。

次日,并没有颁布皇上驾崩的消息。太子荒唐了一宿,又受了惊吓,身体不适,难以马上登基。刘瑾与马永成、张永等太监把持着消息,刘舰谢迁等太臣入宫问病,均被挡在宫外。

刘健似乎感到有些异样,却也不能说出那最不吉利的话,众臣相对无言,默默地退下去。

东宫,皇太子昏睡一天,又服食了燕窝红枣等补品,精神顿觉清朗。这时想起父皇驾崩之事,伏在床上大哭起来。

“太子节哀,这朝廷还需陛下承继。”刘瑾在一旁归劝。

承继大统,治理国事,这对于十五岁的朱厚照来说,犹如天空中遥远的星河,一片模糊不清,他瞪着双眼,梦呓般地说道:“治国安邦?”

“是啊,太子就要承继皇位了。”刘瑾脸上透出喜色。

弘治十八年四月,太子朱厚照依制继承皇位,是为武宗,次年,改元正德,行大婚礼。照制,选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夏儒长女册为后,随遣礼部上册妃仪,册沈氏为贤妃,吴氏为德妃。

朱宸濠在南昌得到孝宗去世的消息正准备发兵北上,争夺帝位,却传来武宗登基的消息,心中万分慌恐震怒。把杨尘召进来,痛斥道:“你不是说太子已死,怎么又出来个太子,难道会有两个太子不成?”

“那太子明明被我打得头破血流当场毙命;如何得以再生?”

“你不要再狡辩了!分明是你无能,拿些谎话来骗我。”

“小人对王爷一片忠心,岂能把如此大事当作儿戏。”

“如此说来,是他们又弄了个假太子不成?好,这样我出兵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两人正谈着话,一位家奴敲门进来,递过一份书信,宁王接过一看,正是张福手迹,便急急打开阅读。读罢,一声低吼,拳头擂在桌面上。

“宫中有何消息?”杨尘低声问道。

“你自己去看。”王爷把信往桌上一丢,坐下来,呼呼地喘息。

杨尘看罢信,知道自己杀错了人,心中万分恼怒,拔脚就向外走。

“哪里去?”王爷喊道。

“再入皇宫!”

“如今那太子受了惊吓,增加了侍卫,晚上又有武士守卫在寝榻之旁,你如何能得手。”

“小人拼着一条性命,不是我活,便是他死!”

“匹夫之勇。眼下朝中正暗中捉拿刺客,你再次入京,无非是自投罗网,打草惊蛇。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宁王把暗中调来的部队又发遣回去,命杨尘网罗天下武林高手,伺机行事。

彩儿自从皇帝驾崩之后,就被送往掖廷。武宗虽把她留在宫中,却也很少召她侍寝。彩儿对答应宁王爷入宫诱惑孝家之事,已有悔意。她心里很清楚,云儿定是被宁王派来的刺客所杀。她对宁王已有痛恨之心,却不敢对武宗说明实情。一旦武宗知道实情,她的下场如何?她不敢去想。自与云儿入宫以来,倍受到皇帝父子的宠爱,如果孝宗不死,她们还可以享受那安逸欢愉的时光,或许可以对他说出宁王的企图和阴谋。如果那样,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事,彩儿与云儿私下里商议无数遍却没有答案。那天,云儿在烛台旁发现了那个红色的标记,这是催她们下手毒死皇帝和太子的暗号。毒药就在身边,只需用指甲挑一点,人不知鬼不觉地洒在酒中或茶里,一条性命倾刻之间便会化为鬼魂。云儿和彩儿那天都带上了毒药,可是谁也没有下手。孝宗父子与她们无怨无仇,只有恩爱。谁肯忍心毒死疼爱自己的人?况且,那番恋倦,那种消魂,又如何勾起一片杀机?宁王爷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的**浸淫了二美的身子而这种贪图肉体享乐的女子又如何肯下手毒死疼爱自己的男人?

如今,彩儿一个人独居在掖廷中的一个小房间里,这屋子与寝宫相比犹如监牢,整日无人谈话,也无人相戏,眼巴巴地望着日头从东面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分分秒秒地熬时日。

武宗继任后,临朝理政,按朝中旧制,皇帝每天要几次视朝,听取各部、府及文武大臣们的奏事,亲自审批有关政治、军事、司法、财政、教育等方面的奏章。这一切,对于贪玩的武宗来说,不仅不熟悉,不习惯,简直是枯燥无聊透顶。他虽坐在龙椅上,却并没有意识到皇帝的责任重大,他受不了这种约束,总想从这繁重的国事中摆脱出来,继续四处寻欢作乐。

一天临朝罢,回到后宫,武宗伸个懒腰,对刘瑾说:“昔日有父皇约束,今日有朝政约束,当皇帝远不如做太子呢。本想当了皇帝没人约束,可以纵情玩乐,哪知如此繁琐。”

“皇上是至高无上的,你想做什么,尽可做,没有人能管得了你。”

“朝中那些大臣均是受托于父皇,左也不是,右也不成,哪能由得了我。”

“他们是臣,而陛下是君,自古道君为臣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哪有君受制于臣之理。”

武宗闻说大喜。即刻就要刘瑾为他在宫中设宴,安排宫女歌舞。

夜,皇宫中鼓乐喧天,刘瑾、张永等人陪同武宗喝酒观舞。

一队女子头戴云髻鬓,身穿红罗生色绰子,系着晕裙,如一群美丽的仙女,荡着轻舟在水上漫游,一边采摘莲花,一边欣赏人间美景。忽又手握莲花,驾着彩鸾飞回天宫。

武宗左手持觞,侧头问道:“这叫什么舞?”

“采莲舞”刘瑾说;’是宋代宫廷的乐舞。”

“还可以,不过我听说唐代有霓裳羽衣舞,不知是什么模样,唐代的妇人喜穿露胸的衣服,这种舞一定很好看。”

“闻说此舞美妙不可言,自宋代已经失传,今日已见不到了。”

“不行,我要看霓裳羽衣舞,你快去布置。”

刘瑾面呈难色,却也不得不照办。乐工们不会凑霓裳羽衣曲,女伶们也不会跳这个舞,刘瑾说:“就把那些舞曲穿插着演奏,跳舞的便把那些动作混合起来跳,不也是仙女下凡之类的吗,大同小异。”

一个女子道:“先前跟师傅也学过这种舞蹈,只是未曾熟练。”

“那最好不过了,稍稍演习一下,皇上急着要看这个舞。”

乐工们便把各种曲调乱凑起来,一女子梳九骑仙鬓,穿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旋转着入场,轻柔娇美,如花如云。武宗高声叫道:“好!”看得目不转睛。刘瑾捂住嘴,偷偷发笑。

旁边张永提了提他衣衫说:“刘公公如此能耐,倾刻之间便编排好如此有名的歌舞?”

“哪里,哪里,想必张公公已看出端倪,还是不说破为好。”

那女伶可谓舞中高手,将罢舞时如跳珠撼玉,快速激烈,然后嗄然而止,如鸾凤收翅。武宗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女伶,全场静寂无声。乐工手中捏着一把汗,生怕皇上会怪罪下来。却听武宗又叫了一声好,举着觞站起来说:“我要敬这女子一觞。

”那女伶婷婷袅袅地走过来,伸出双手接觞,武宗却捧着她的双手不放,那女子朝武宗娇媚的一笑,露出白玉一般的牙齿。

武宗拉着她坐到自己身边坐下,叫道:“奏乐。”’又乐起。又演上了健舞,抛球乐队舞,武宗均没有心思观看,只是与那女伶调情。三更已过,宫中的乐舞才停了下来,乐工们一个个打着哈欠被送出宫去,那女伶却被武宗留在宫中。张永临去时对刘瑾说:“刘公公的假贵妃,倒是做成了真。

”二人相对大笑。

朝廷的一天是从早晨开始的。在京的文武百官,天明之前就要离开家前往参内。在天子处理正常政务的宫殿前,排列整齐,等待天子御驾。天子上朝后,百官端正仪容,进行朝衙仪式。仪式毕,文武百官列成一排,整齐地通过天子御座前退出。

这是朝中非常重要的仪式。虽贵为天子,除非重病在身,否则再累再困也必须天明之前起床,端正威仪,接受百官朝拜。

天子上朝的时间,无论冬夏,均在五更三点,均是凌晨五点十分左右。住在京城中的文武百官无论冬夏,都要在凌晨四点多钟起床,整理仪容,赶去参内,不容许发生迟到之类的不名誉事情。所以,文武百官一般是在规定时间之前到达宫门前,在此时间里,他们聊天或互通消息。届时宫门打开,百官走进大殿的庭院,按官阶排列好,等待天子御驾。唐代张籍有诗措写百官上朝的辛苦情形说:鼓声初运未闻鸡,羸马街中踏冻泥。

烛暗有时冲石柱,

雪深无处认沙堤。

武宗荒唐了一夜,把早朝之事已忘了个干净。文武百官鸡未叫便起身,日未出就进朝,站到红日东升,也不见天子驾到。

那些侍卫执役站的腰酸腿疼,早已失去威仪,便纵横坐卧,弃杖满地。文武百官也疲于久候,精神因倦。刘健早晨没用早膳此时已饿得肌肠辘辘,头昏眼花,靠谢迁搀扶着才勉强站稳。

“这算什么早朝,不如罢朝回去!”谢迁说。

“不可,不可,有失威仪。”刘瑾有气无力地说。

“威仪,”谢迁指了一下那些侍卫执役说:“如此威仪?

我看这基业早晚会败在他手。”

“休得胡说,陛下年幼,我等当教之读书,辅导成德才是。”

武宗纵情玩了一宿,日上三竿方才起床。刘瑾走进来问道:“陛下可曾宣布免朝?”

“朕不去,他们不就散了吗,还宣布什么免朝。”

“糟糕,那文武百官定是候在殿前。陛下还是快快洗漱,去上朝为是。”

“真麻烦。”武宗心中不满,洗漱毕,用过膳,这才上朝。

那文武百官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出了皇帝,那些侍卫执役忙站好。只见武宗懒懒地坐在殿打着哈欠,说道:“有事启奏,无事罢朝,”说着便要起身入内。

内阁大学士刘健走出一步,说道:“臣有事启奏。”

“请吧。”武宗又回身坐下。

“为人君者,当以威仪服众,早朝乃严肃之仪式,不知陛下何故姗姗来迟?”

“这个——,朕稍有不适。”武宗没想到刘健当着满朝文武这么问自己,心中很是不快。

“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当以朝事为重,国事为重,勤政为德。”

“知道啦,退朝。”武宗不等刘健再说,宣布退朝,返身入内。

早朝敷敷衍衍便散了,文武百官一瘸一拐垂头丧气走出皇宫。就是这样的早朝,武宗也懒得应付,经常找出各种借口,宣布免朝。最后连借口也不找了,只是免朝。

除了早朝,另一件叫武宗头疼的事情是讲授经史,治国之道的经筵日讲。那讲课的大学士,一个个以辅导成德为目的,诲人不倦,谈经论史,引古谈今,苦口婆心,却怎奈武宗左耳听,右耳出,很是厌倦。一日,武宗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说:“今日你去替我听讲,我可给你赏银。”

“小人不敢。”

“有何不敢,就说是皇上口谕,让你替我听讲。去吧,我另有要事。”

武宗所说要事,是刘瑾等人为他在宫中按排的一个热闹去处,建有定和、宝延等六个店铺,沿市有当垆卖酒的美妇人,有街头杂耍,跳猿扁马、斗鸡逐犬,还有妓院,有买、有卖,杂以歌舞。武宗入市,穿市人衣,戴瓜皮帽,进出宝和等六店,与之贸易,讨价还价,持簿算帐,假戏真做。所有的人由小太监乐工和掖廷的女子装扮。武宗贸易毕,使观看杂戏,入酒肆喝酒,入妓院玩耍,酒醉便宿在里面。

彩儿扮作妓女,与武宗嘻戏,作嫖客与妓女之间的游戏。

彩儿久已不近男色,今日得见武宗,淫欲大发,在临时搭起来的构栏之中,与武宗荒唐胡闹。武宗见了昔日的情人,又念起了往日之欢,也是尽情纵欲。日方当中,二人便做起一处,弄得一坐阁楼摇摆晃动,喘息欢叫之声不断,那些扮作商人的小太监,扒着门缝往里看,扮作杂耍艺人的乐工也赶过来凑热闹。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