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西经 上

作者:先秦    更新时间:2013-07-24 15:52:13

【原文】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上次下鸟】鸟、【詹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上次下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鱼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译文】

(注:凡“■”为打不出来的字)海外从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灭蒙鸟在结胸国的北面,那里的鸟是青色羽毛,拖着红色尾巴。大运山高三百仞,屹立在灭蒙鸟的北面。大乐野,夏后启在这地方观看《九代》乐舞,乘驾着两条龙,飞腾在三重云雾之上。他左手握着一把华盖,右手拿着一只玉环,腰间佩挂着一块玉璜。大乐野就在大运山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夏后启观看乐舞《九代》是在大遗野。三身国在夏后启所在之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一臂国在三身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一只眼睛、一个鼻

孔。那里还有黄色的马,身上有老虎斑纹,长着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蹄。 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和三只眼睛,眼睛分为阴阳而阴在上阳在下,骑着名叫吉良

的马。那里还有一种鸟,长着两个脑袋,红黄色的身子,栖息在他们的身旁。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便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动。叫做祭的女巫、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与天帝发生争斗之地的北面,正好处于两条水流的中间,女巫薎手里拿着兕角小酒杯,女巫祭手里捧着俎器。种■鸟、一种■鸟,它们的颜色是青中带黄,经过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会败亡。■鸟和■鸟栖息在女巫祭的北面。■鸟长着人的面孔,立在山上。另一种说法认

为这两种鸟统称维鸟,是青色鸟、黄色鸟聚集在一起的混称。 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穿衣戴帽而佩带宝剑的模样。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的热气烤死的。她横卧在丈夫国的北面。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巫咸国在女丑的北面,那里的人是右手握着一条青蛇,左手握着一条红蛇。有座登葆山,是一群巫师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称作并封的怪兽在巫咸国的东面,它的形状像普通的猪,却前后都有头,是黑色的。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面,有两个女子住在这里,四周有水环绕着。另一种说法认为她们住在一道门的中间。轩辕国在穷山的旁边,那里的人就是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 轩辕国在女子国的北面,他们长着人的面孔却是蛇的身子,尾巴盘绕在头顶上。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那里的人拉弓射箭不敢向着西方射,是因为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这个轩辕丘呈方形,被四条大蛇相互围绕着。有个叫做沃野的地方,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皇生下的蛋,那里的居民食用它;苍天降下的甘露,那里的居民饮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那里的各种野兽与人一起居住。沃野在四条蛇的北面,那里的人用双手捧着凤皇蛋正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着。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龙鱼的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就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鳖鱼在沃野的北面,这种鱼的形状也与鲤鱼相似。 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的长寿。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中原地区有圣明的天子继位,那里的人就取雄常树的树皮来做衣服。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

【破解】

海外西经(西南-西北)

西南:四川、西藏、青海

西北: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外蒙古国

1、 灭蒙鸟

水鸲比较符合灭蒙鸟青色羽毛,赤色尾巴的特征。

2、 大乐之野

《海外西经》言:"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大荒西经》亦言:"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赤水发源于贵州境内,流经四川。对于夏后启的描述,应该是后来补注的。

夏侯开的图腾中无疑有蛇族。对《九歌》等文化继承最多的是后来的楚国。而屈原《离骚》中说楚国王族是“帝高阳之苗裔”,因此推测帝颛顼为南方部落的首领,而其母系应为苗蛮血统。夏侯开与夏侯启未必是同一人,可能在夏侯启继位后,追认自己的一位祖先为夏侯。夏侯开应该早于夏侯启。

夏以姒为国姓,无疑也是来自与母系氏族。夏朝最早的部落应该居住在今巫山县附近,后进入中原继承了大禹的帝位。夏后启有一个臣字孟涂,管理着巴地,应该就是原来巴地部落的一个领导者。

《山海经》中记载的历史很多都是以母系氏族为主体的。但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母系的主要角色渐渐消弱。而男性氏族开始占据上风。

对于氏族发展史而言,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

母系氏族婚姻和氏系基本特征为: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到了母系氏族繁荣期,由于对偶婚的出现和逐步巩固,丈夫迁到妻方氏族从妻居。部落酋长由议事会选举产生,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其主要职权是处理部落内外的纠纷。

《山海经》中几乎每个走到台前的男性领导,实际上背后支持的还是一个母系氏族。男性只是这个母系氏族的代言人。但男性通过变狩猎为战争的使命,凸显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渐渐地变为男系氏族。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