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曾许画百帧,七秩春秋写《护生》。
不是飞霞腾万象,只因山水勾人魂!
——著游记三百篇有感
《春霭涌泉》共30卷,约300多万字。我写作几十年,为登越三座山:一座是戏剧山——九场新编昆曲《南冠剑》;另一座山——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再一座山——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史荣东剧作选》、诗剧选《南冠剑》和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均为《春霭涌泉》内容。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被教育部选为中学历史考试题,有人认为它补了上海“文革”“一月风暴”空白。《史荣东剧作选》、诗剧选《南冠剑》约80万字,分为五卷。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35万字,为一卷。以上作品已经出版、发行,不再收入其中。《誓愿经》因申报时间长,亦未收进卷中。汤显祖说:“智极成圣,情极成佛。”《史荣东剧作选》、诗剧选《南冠剑》、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力求表现,情极成佛的境界。)
我自幼深受古人山水诗词的陶冶,对祖国山山水水,情有独钟,写了不少游记诗词。这几十年来,游览了祖国不少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还游览美国、日本、泰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梵蒂冈、瑞士、荷兰、越南、柬埔寨、伊朗、南北欧等二十几个国家,并在游览中收集了各地风土人情,古迹人文。在游览中寄情山山水水,感悟山山水水,感悟世事沧桑,感悟人文风景。在攀山涉水、品景揽风中,把所思、所悟、所获凝聚于笔端,力求以独特的视角,抒情的笔调,犀利的笔锋,大气磅礴地抒写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
为什么在旅行途中、结束后,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似的抒写一篇篇游记?为什么殚精竭虑地去漫笔勾勒山水之魂?答案只有一个——我太爱山水了,是山水给我创作的灵气,正是山水这支七色神笔,使我去勾勒人生的亮丽,因而,才有了100多万字文学、戏剧作品,因而才有了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一书。
我自幼没有读过书,37岁开始文学、戏剧写作,而今略有所得,当然,离不开文朋诗友的帮助,更离不了施圣扬、廖宇扬、王健民、翁永康、潘颂德、林青、刘安古、陈达明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潘颂德教授曾说:“史荣东是个奇才,在中国没有上学读书的成为作家几乎没有,何况有这么多书问世,在文学、戏剧取得这么好成绩更是沒有”。尤其是施圣扬老师,他是我游记写作的开山人。1990年,我在开车时,偶然间,听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万象”散文节目,一下子被迷住了,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那阴阳顿挫的播音,那优美动人的配乐,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美妙的境界?于是乎,我心血来潮也写起游记来了。文学部主任、高级编辑施圣扬老师收到我游庐山记——《匡庐三章》,不久便在电台播出,并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施老师评点我的游记说:“我的游记清丽而流畅,富有生活的激情”。在施老师鼓励下,激发起我对写游记的激情,继而,一篇篇游记在施老师推荐下,由电台播出。1998年散文集《情风》出版后,又是施老师关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间万象”散文节目播出“史荣东与他的散文”专题节目。可以说,没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万象”散文节目,没有施老师引路,就不可能有我的长篇游记——《漫笔勾勒山水魂》。
看上去我很潇洒,游览了20多个国家,和全国30多个省市,这些经费除了弟弟支助外,就是我们夫妻从牙缝中省下来的钱用于游览。在西班牙马德里一碗馄饨要人民币100元,妻子为了节约200元,从超市买了便宜的干点心,生怕驴友看见躲在超市外墙角,在又是风又是雨中我俩啃了起来。市内游的午餐,往往是每人一团三元钱的粢饭团当午饭。掩卷自问:这几十年锲而不舍,伏案挥笔,想寻求什么?铸造什么?晃然间,眼前一把剑在闪烁——她是中华五千年的倚天之剑,剑气堂正,彰显天地!
在编纂《史荣东文集·26卷》数字版时,得到华语文学网编辑老师们的热忱支持,他们排版规范,一丝不苟;编辑葛文静是位真诚而热心的人,她千方百计满足作者要求;美编李诗悦,她以空灵的艺术手法,设计出的《爱,被春寒辗碎》《漫笔勾勒山水魂》《新漫笔勾勒山水魂》《史荣东文集》《史荣东剧作选》等封面,它不但鲜明凸现出书的主旨,而且张扬出作者的个性。《春霭涌泉》设计更是妙笔生花,我很满意。对他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敬礼!
300多万字《春霭涌泉》完成后,出版是个大问题。我不像有的名家洛阳纸贵,一有构想,资金到位,媒体跟进,大作被哄抢、哄抬。因为我无名小卒,出版找不到门路,如自费出版肯定是个不可承受的数字,为此烦恼非常。因此问自己,殚心竭虑几十年如一日值得吗?到底图啥?是不是选错了路?没办法,只有求助文化基金会,答曰:去作协排队出版。
臧建民是我文学生涯中遇到的一位贵人,他是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和华语文学网总编。我在华语文学网出版了《史荣东文集》等大量文学作品,然而,与臧建民却未谋面。这次出版《春霭涌泉》,他找到了我,在谈及出版事宜时,他更是设身处地为作者作想。在很多困难面前,他都爽朗地说:“这些问题交给我来解决!”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真挚,洋溢出几分豪爽,几分侠气,使我动容!我由于沒有经过正规式系统的文化教育,加上一年要外出旅游多次,要写的太多了,又没时间去精雕细琢,自然错别字时而出现。《春霭涌泉》三卷本的编审校工作量很大,臧建民不辞辛苦,以深厚的文学造诣,一丝不苟的精神,逐字逐句地对拙作去芜存菁,使璞玉生辉。
《春霭涌泉》30卷》,几乎含盖了中国文学的式样。兰伟琴小姐虽然年轻,却不愧为排版高手,她面对种种难题 一头钻了进去,连休假在日本游览也不忘排版,把上卷发过来虚心征求意见。由于她的高度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精神,加上很高的技艺悟性,排出的版面非常到位,气魄大方,使人钦佩!
古人云:“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儿子晓鹏虽不从事写作,然而,他对中外历史、古今名人、文学艺术、军事战争知道颇多,而且,常有独特观点,使我诧异。我往往在谋篇布局时经常听听他的看法,听取他的意见。年轻人思路敏捷,的确时有真知灼见,给我不少的启示。他喜欢评论,于是,把我写的诗词让他点评。他看了后对我评价说:“爸爸的诗词有着辛弃疾遗风,长袖临风,激情飞扬,然而高水平不多,平平之作不少。好诗、好词必须有上口名句,必须有意境高远,必须有迸发激情,所以,爸的诗词上乘之作不多。”他又说:“爸的作品有两个情结:一、民族情结。爸写的人和事涌现出坚忍不拔民族精神,有节。二、贫民情结。由于爸出生贫苦,笔下‘小人物’多姿多彩,有味。”我觉得,晓鹏的点评是中肯的,评诗论文也是论人,他能撇开了父子就诗论文,这点是十分可贵的。
我之所以能有300多篇游记出现,弟弟是功不可沒。弟弟也是爱山、爱水之人,他游走世界100多个国家,新近还到了南极、北极,成为南北极考察探险旅游达人。在我经济非常拮据的情况下,他们夫妇邀请我们夫妇登泰山、走福建、游黄山,攀匡庐、逛蓬莱、揽河套、下关东、闯西域,而且,还使我们意想不到的相邀去探访地球那一边——美国。在我“古稀”之年后,弟弟夫妇拿出多年的积蓄,先后邀我们造访了欧洲十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泰国、柬埔寨、越南、韩国、朝鲜、伊朗等地。正因为他们的豁达,成就了我一篇篇游记作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发妻金娣,几十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黙黙担当,支持我写作,不愧为“贤内助”。
我从七十二岁开始编纂《春霭涌泉》,历时五载。有诗一首:
勤奋耕耘几十年,七十又二文集编。
倘若登得云柯路,回看关山亦飘然!
史 荣 东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