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摆弄上网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2-07 11:19:44

对联,又名对子,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我对楹联的兴趣却在近六十岁开始,2002年报上登载苏州南浩街万人码头征联,那上联是: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看报后,一下子提起我对学写对联的兴趣,涂鸦地对了下联: 

  九派商贾更万象车楫八达功归千乘万舟。

  打那以后,我对写作楹联兴趣越来越浓,看了《清明上河图》后,不知深浅地写道:

  日丽风清,鸟啭云悠,柳曳水恬,四面八方争气象;

  月明酒洌,楼喧管咽,帆张澜剪,千行万业竞纷呈。

  不料,此联被收入《当代中华诗词联名家辞典》,后来,我的楹联还入选了《中国诗词楹联艺术家大辞典》等辞书。

  我是喜欢旅游的人,每年都要到风景好的地方走走看看,登山玩水妙趣常生,在兴致勃发时,常吟对一联以表情怀,譬如在游岳阳楼时写道:

  洞庭浪涌,曾激昂,天下英豪,荡涤风雷,苦为乐;

  雄宇气吞,欲抱揽,九州大地,迷茫雾雨,安当忧。

  在游西塘时,我吟唱道:

  桥枕吴根灯万盏;

  船行越角水千家。

  在回顾四十多年前,我开车到黄山茶林场为知青送行李,小住黄山宾馆,那天清晨,我推开窗子看去,只见流水潺潺,鸟声清脆,日腾云海,松展雪涛。于是,回忆诵道:

  云剪雪松,泻悬壑,金乌托出,万层沧海浪;

  雾携春水,涌峰涛,翠鸟掭搴,千啭画眉声。

  当时我未到过泰山,也学着诗圣杜甫《望岳》,望泰山吟颂一联:

  地拔千乘,千古颂扬,中庸仁宇道;

  天赐一山,中华囊括,云汉擎天碑。

  我还别出心裁地把写的楹联溶进散文写作中去,《千古风流大江水》是游长江三峡之作,收进了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中华散文百年精华》辞典、与中国散文学会编纂的《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华夏百年词苑英华》(上海文化出社出版)等辞书。我在此文中别开生面地把诗、词、曲、联融通其中,在《题长江夔门》中写道:

  岭腾千垒,岌岌招来,无数横流俊杰;

  江泻九天,滔滔逝去,几多浊水浮沙。

  今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我想为世博会作点绵薄之力,于是,挥笔而就两联,《拟题上海世博中国馆》与《拟题世博上海馆》,以表喜悦与庆贺之情,《拟题上海世博中国馆》:

  瑞鼎吞八荒,风起神州腾万象;

  斗门纳四海,水生大地揽辉煌。

  《拟题世博上海馆》:

  上携紫电纷呈世界;

  海纳腾龙仰看东方。

  今年是我们结婚四十年,按照西方习俗是“红宝石婚”,这四十年的风雨同舟,实是不易,因此作楹联一付以表纪念:

  二万天相牵,半生战战兢兢,揩身端尿,敬老如天,牵的是女,挂的是子,心中惦念的是骨肉,为你为他,享乐哪能想到己,都因儿女心头肉!

  四十年风雨,一路磕磕绊绊,涉水淌河,视贫似土,爱的是君,疼的是君,嘴里唠叨的还是君,相随相伴,艰难同走一条路,除了俩人能有谁?

“七十岁学吹鼓手”,我到了将近七十岁时开始摆弄起电脑来,上网发表四、五十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其中不少的是楹联,在网上得到众多行家点评,使我受益匪浅。说来也怪,楹联却被点击最多,可见中华瑰宝的楹联在青年中有着很重的分量。现又蒙葛乃福教授、方建平两位老师的斧正,尤其是方老师的点评,切到要处,在此表示谢致!

  今年八月,为了提升五台山人文文化,完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形象,向全球征联,有幸的是,在两万多付楹联中我有两联入围,现呈上,恭请朋友们指导,《拟题文殊殿》:

  灵鹫凌空,腾翼彩,五台现龙象;

  佛狮跃谷,吼惊雷,华夏耀升平。

  《拟题明月池》:

  欲入心清无自在;

  空灵胸净获真如。

  今年是党的九十华诞,楹联四副以表祝贺《庆母亲九十华诞》:

  红船启舵,沐雨栉风,燎原星火,创井冈,长征二万里,历尽艰难,图勃发,洗国耻,敌同仇,抗倭寇,血浴中华魂,求解放,大军席卷旧王朝,雄鸡高歌天下白;

  大业待兴,劈涛斩浪,思变图强,兴华夏,改革三十年,几番奋进,小康奔,办世博,举奥运,飞太空,铸成擎天柱,争朝夕,鹏展腾飞新大宇,神州挽袖揽风流。

  一

  一大航红船,电闪剑开,重铸辉煌华夏地;

 九旬启新碇,鹏腾翅展,仰观勃发碧云天。

  二

  报国舍身,竭虑为炎黄,愿当华夏中流柱。

  为民俯首,殚心作孺子,今改人民父母官。

  三

  为发展,谋幸福,四海都知,真道理;

  想为民,图奋飞,人民应是,头上天。

2010年8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