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病危,我在她身边又一宵未眠。清晨走出抢救室,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不经意,竟发现医院有座镜馨园,园子不大,却风光宜人。苍松翠竹、荷碧枫红、香径幽然、溪流鱼泼。在绿茵茵草坪上屹立着高镜朗先人铜像,在晨曦下熠熠生辉。高镜朗先生是现代儿科奠基人,一代儿科宗师,儿科研究所开创者。他一身博览群书,贯通中外是位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儿科专家,他治学严谨,子弟三千,桃李遍天下。由于他的医德、医术高超,所以为他建园立像,并起名为镜馨园,使后人瞻仰,使先生品德流芳百世。
医院是最能反映人的情感地方,每时每刻都在闪烁着爱的光华,一幕幕地呈现人间美好至情,迸发着动天地泣鬼神壮歌。从我几次陪夜看到,父母火急急地抱儿女,儿女情切切地搀扶老人,妻子汗涔涔地背着丈夫,丈夫气喘喘地托着妻子,耄耋之年老夫老妻为亲人端尿揩身,那一幕不是感人肺腑?不是么,医生为了抢救病人是尽职尽力,不辞辛劳,使高先生的医德继承与发扬。我见到,一位病人病情危急,可能是经济原因就是硬的不肯接受住院医治。女医生苦口婆心地劝说使人动容。丈母娘早就不行了,为了能使远渡洋的女儿见上最后一面,医生也是尽了努力的,使丈母娘满足了最后期望。
在走廊上躺着横七竖八的病人,都睡在离地不足二十公分高的病床上。靠在发药窗口旁边有个四五十岁病人很为奇特,赤条条地一丝不挂躺在床上,下身只用一块脏布遮住,不知什么原因病人一翻身,趴在地上赤条条地哆嗦着仰着头挣扎着。走廊内人川穿不息,竟无一人关注,视若不见,谁人不瞧一眼。我在上厕所见到便起恻隐之心,便想伸手抱他上床,然而,突然冒出当今好人难当好事难做,弄不好会惹出一身麻烦的念头。
我退缩了便匆匆向护士办公室走去,那位护士小姐听闻后,头一偏,身一转佯做其它事走了。我也想一走了之,但那哆嗦挣扎的影子,使我腿迈不动,那毕竟是人呵,在艰难中多么企盼有人帮助啊!这时连襟邱静来了,我与他一个抱头,一个抱腿地把病人抱上病床,用被子盖好他身子。
忽然,那身子在我眼前变了,变成一号大大的问号,问号里向我们提示着什么,人除了关爱自己的亲人外,还有什么应当去关爱呢?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