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俄罗斯记(2)克里姆林宫的钟声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7 14:31:44

穿过朱可夫广场,走过一座桥便到了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城门前有卫兵守卫着。

  其实,克里姆林宫并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一座城堡。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却是“堡垒”之意。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三角形,至今的围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进了大门,首先见壮观的大钟楼。接着见了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颗克里姆林宫据说是直径6米的红水晶五星镶成。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它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克里姆林宫,它的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巴洛克和希腊、罗马等不同风格。我们感受到克里姆林宫不愧享有“世界第八奇景”。

  克里姆林宫内,一边是俄政府行政办公机关,普京总统在此办公。一边是供游人参观,凡凭票都可游览的。它以白线为界,白线以内防守慎严,有卫队把守,不允许游人越线。进宫不远就见到沙皇大钟及大炮,大炮5.34米长、口径0.89米、40吨重的“炮王”,这座古式铜铸大炮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至今尚未使用过,巨大的炮口内同时可爬进二、三个人。拐弯处是钟王,高5.87米,直径5.9米,重约200吨,于1735年11月20日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钟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像,还有五幅神像。但它铸成后,在敲第一锤就出现了裂痕。《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圣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壮观,它建于15世纪后期,其山字形拱门和金色圆塔,带有俄罗斯东北部的风格,一直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也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就是在这个教堂被逐出教门的地方。教堂中满墙装饰着用黄金做框架的圣画像;圣母升天大教堂内的圣画像出自希腊画家的手笔,价值连城;圣弥额尔堂内有历代沙皇的灵柩,装饰得极为富丽堂皇。报喜教堂,造型美观,顶端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之地。天使大教堂建于16世纪初叶,原来是民众为了礼拜诵经筹资而建,建成后皇家认为百姓不能像皇家同等享受神恩,于是抢了过来,摆放彼得大帝以及20口各代沙皇的灵柩。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镶有两千颗宝石。

  在莫斯科钟声中,我眼前出现伊凡四世的身影。对于君主,中国与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中国人认为,有作为君主必须有文治武功,勤政爱民,选用贤才,善于纳谏,画像亦是垂珠端坐,显示雄才大略。而西方认为,君主必须有武力扩张,杀戮与掠夺,他们雕像无不跨马扬剑,杀气腾腾。

  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伊凡四世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激动,残忍,对贵族们镇压严厉。549年建立重臣会议,编纂新法典。1549~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法律、财政、军队、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伊凡四世的政府竭力巩固专制政权,强化国家中央集权。其军事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完善军事指挥体系,限制按门第选任军官的制度,建立常备军,整顿俄国地方部队的勤务和调整俄国边境守备与屯扎勤务。这次改革奠定了俄国正规军的基础。他执政时期,制订了第一部军队条令——《贵族会议关于屯扎和守备勤务决议》。伊凡四世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他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伊凡雷帝的暴政,他的军队洗劫了诺夫哥罗德,有上万人蒙难,还有在吞并时对喀山人民的屠杀。最后,1581年伊凡四世在暴怒中失手杀死了继承人伊凡太子,他的屠杀终于在无法挽回的内疚中划上了句号。

  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他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等,还打败了克里木汗国,俄国的领土向东大幅推进,蒙古人从此不再成为威胁。此外,他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归顺俄罗斯。直到100多年后由彼得大帝完成。全盛时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国土面积约2280万平方公里。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国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仅次于中国清朝和大英帝国。

2016年6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