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和煦的2010年4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文艺复兴发源地,艺术家的摇篮,被诗人徐志摩首译翡冷翠——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佛罗伦萨原是意大利首都,意大利的文化中心。古罗马时期的格局,中世纪建筑艺术是佛罗伦萨的灵魂。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佛罗伦萨是艺术家向往的地方,中国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得到她的熏陶。常听人说,学西方现代艺术,非去意大利不可,而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之地,煌煌艺术之处,因为她以自己的独特风格震撼世界。
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希腊神话中的“神”有着人的个性,或者说人的英雄个性,表达在建筑装饰上的神,也有着人性的张扬,人性的喜好,洋溢了人的本真。后来随着宗教渗入,天主的神圣充斥欧洲天空,光环笼罩了人们的思维,仿佛人世间一切都是天主的赐予。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与发展时期,从而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虽然仍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天文学、代数学、物理学、医学、航海学和文学的发展。
但丁的作品有爱情诗歌《新生》、哲学诗歌《宴会》、抒情诗《诗句集》、长诗《神曲》、拉丁文文章《俗语论》、政论文《王国论》、拉丁文诗歌《牧歌》,和他的《书信集》。彼特拉克作品《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和《名人列传》。薄伽丘传奇小说《菲洛柯洛》、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达·芬奇作品有《蒙娜丽莎》、《维特鲁威人》、《莉妲和天鹅》、《受胎告知》、《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作品有壁画《最后的审判》、《创世纪》、《保罗归宗》、《彼得殉难》,雕塑《大卫》、《拉奥孔》。拉斐尔作品有《圣母的婚礼》、《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以上都是文艺复兴中的巨擘,他们的思想、作品璀璨了世界。
我们首先参观建于1296年的圣玛利亚·德尔·弗洛雷大教堂,她为佛罗伦萨众教堂之首。这是一座十分辉煌的罗马式建筑,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整座建筑完工,它是几代艺术家劳动的结晶。她由白、绿和粉红色条纹大理石砌成的外墙,极具魅力,而那独特的大圆顶和那别致的钟楼为其精华所在。圣母百花大教堂,教堂上石雕分为神、人、魔三类,神立在建筑最高层,人(圣者)立在神下面一层、魔却立在四角,造型各呈其态,栩栩如生。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我们为之惊叹,她姿态俊秀,格调高雅,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称为“花的圣母寺”。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1296年由ArnorfodiCambio负责建造的,中央巨大圆顶是由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难怪米开朗基罗大师,在计划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个比翡冷翠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绝无法及上它的美。”
女神美杜莎美丽飘溢,风韵卓绝;赫拉克里斯与卡柯斯性感十足,生殖阳刚;圣乔凡尼礼拜堂,是面对着百花大教堂的八角形教堂,建于5世纪——8世纪间,是托斯坎尼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礼拜堂三面青铜门浮雕,入口处南侧的青铜门是由安德烈,比萨诺于1330年制作的,28张图样是关于约翰传教的故事;东侧礼拜门是由吉尔伯提自1425年起花27年时间所制作,十张图样描述亚当和夏娃及旧约圣经的题材,被米开朗基罗誉为“通往天堂之门”,北侧青铜门也是吉尔伯提的作品,由28张图样组成,主题是表现基督的生涯及其12门徒的事迹。不少的游人在金光闪烁的天堂之门前,争相拍照留念。
西尼奥列广场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这里有一座建于十三世纪的碉堡式的旧宫(现为市政厅)。旧宫的塔楼高94米,它是意大利最夺人眼目的公共建筑之一。旧宫侧翼的走廊,当初为修道院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现在连同整个广场成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形象传神。
广场上石雕几乎都是一丝不挂的裸体像,无不呈现了人的本真个性。男子的体态显示着阳刚之美,强健之美,性感之美;女子体态却显示着丰盈之美,婀娜之美,诱人之美。就连妻子和弟媳看了都啧啧称奇。埃玛努尔王气飘然,马蹄扬威;海神尼普顿力撼四海,炯目有神;女神美杜莎美貌飘逸,风韵卓绝;赫拉克里斯与卡柯斯性感十足,生殖阳刚;尤其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昂昂健壮,肌理结实,使人赞叹不已。
其实,中国也是雕塑大国,有着六千年雕塑历史,有众多的艺术绝伦的石雕以及雕塑作品。中国有六大石雕之乡,仅从石雕手法上就浮雕、圆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如《乐山弥勒大佛》(高52米,雕于唐代,有1000多年历史)、龙门石窟中《卢舍那大佛》(雕于唐代,有1000多年历史)、云冈石窟中《释迦大佛》、敦煌石窟中《敦煌雕塑》、陕西秦陵兵马甬、四川大足中《养鸡女》、昭陵六骏中《飒露紫》、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以及《石麒麟》、《云天宫石雕》、《泰山石刻》,《唐三彩》、天安门广场的《烈士纪念碑》、广州市的《五羊开泰》等等,堪称雕塑中绝品,然而,在解放前,由于雕塑家不引起上层社会重视,众多艺术大师被沦为养家糊口的石匠,根本没有地位与荣誉,所以在煌煌的作品中没留下他们的名字。
古人云: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美第奇家族就是佛罗伦萨的伯乐。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等,尤其是达·芬奇,没有美第奇家族的伯乐,没有美第奇家族的支助,就没有达·芬奇成就。我虽然称不上千里马,然而,执笔写作几十年,一直企盼着有那么一天能遇上伯乐,然而,东风无情,伯乐难求。那我的伯乐在哪里呢?
回首一看,只见弟弟笑眯眯地看着我——顿时眼前一亮,他——不正是我要写的游记一百六十篇《漫笔勾勒山水魂》的伯乐?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弟弟虽不大喜爱文学艺术,却喜爱登山涉水,游览湖光山色,我能写出100多篇的游记,是他出资陪我上福建,下山东,攀匡庐,去云台,三登泰山,还东渡扶桑,西游美国。这次,是我七十岁,他为了给我一个难忘的纪念,拿出多年积蓄,相邀我们夫妇到欧洲游览十国,弟兄情深,这在当今物欲横流社会中是不多见的。他是我的伯乐,一个情深似海不言谢的伯乐!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