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伊朗记(3)宗教之源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7 14:14:30

随着中国崛起,中国人出国旅游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外国人出国往往注重仪表,西装革履,有的年轻人穿运动服,挎双肩包,自然而洒脱。中国人却不同,讲的是方便,什么方便穿什么,什么方便带什么,有的不修边幅,胡子拉碴。到朝鲜游竟然有穿着拖鞋逛景区。

  伊朗人崇尚伊斯兰教,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至今保留着伊斯兰传统,比如:妇女戴黑头巾,和穿黑长袍,就连乘车也分前男后女,各坐各的,进机场也男女分门而进,不可混杂。伊朗实行一夫一妻制,(不像阿拉伯征得原配同意再讨三个老婆)计划生育,一般可生两个小孩。

  在伊朗,一个人富有不富有,不在于你拥有车子、房子,而是在于拥有多少树。因为伊朗沙漠国家,严重缺水。凡是有水地方自然有人居住,水多地方就风景一片,下面,粗谈几个浏览的景点:

  王子花园,流淌的河水穿过花园的中间,除了茂盛的绿树、五颜六色的鲜花外,在花园的中心还有波斯风格悬梯式的瀑布以及瀑布两边流淌的小河。花园入口与居住用的主建筑之间有几个喷泉,水流凭借倾斜的地形流向花园四面八方。

  四十柱宫花园,位于伊朗的伊斯法罕,花园中央、狭长水池尽头的宫殿。1647年由萨非王朝国王阿巴斯二世所建,供其享乐和招待。支撑宫殿入口的二十根木制细长柱子,加上在水池中的倒影,一共是四十根。门廊前面有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塘,水从安放在塘底的四头狮子的口中喷出。

  帕萨尔加德古代花园,坐落于帕萨尔加德,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居鲁士修建了许多宫殿和花园。这些宫殿、花园都大量运用几何图形和网状图形,花园中宽敞的门廊,宽25厘米的水渠贯穿整个花园。

  天堂花园,建于卡扎尔王朝(1794-1925),是设拉子市最漂亮的花园,该花园约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花园主建筑的前面有一个大型的水池,花园水渠中流动的水都源自于这个水池。花园中的建筑都是用“七色”瓷砖镶嵌的。

  菲恩花园,建于1590年,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园林,菲恩花园是伊朗“城堡花园”的点睛之作。在花园的中心修建有一个精美的主建筑,在其周围修建有高大雄伟气势宏伟的宫殿。在这个主建筑内有一个大水池,池子里面有许多喷水泉,水流不时地从这个主建筑中流出。花园中水渠纵横,水流潺潺并且水渠中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有水花园。

  还有三十三孔桥和哈鸠古桥。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灵气。就像塞纳河之于巴黎、哈德逊河之于纽约。伊朗著名的古都伊斯法罕33孔桥是它代表。1602年,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它是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故名33孔桥,它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它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

  我们走进桥洞只见一群老人在高声喝唱,激情喷发;走到另一个桥洞一对情侣追逐嬉戏;再走几个桥洞卖艺人弹着吉它,纵情而歌;到了桥上层更是风情洋溢:拍照的、谈情的、卖耍的、朗诵的、游览的、三五成群的、双双结对的比比皆是,在柠檬黄灯光中哗哗流水从坝中流过,涌现出伊朗特有的风情。

  饭后已是深夜,车子又从33孔桥经过,那景色太醉人了,璀璨的33孔桥倒影在清澈如镜的扎因达鲁德河中甭说多美、多迷人!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兄弟俩又造访33孔桥了。33孔桥的确给人震撼,为了拍摄33孔桥全景,我们在桥前后退将一华里才能拍到,留下兄弟俩激情迸发的同影。

  这次游伊朗非常偶然,我在手机中看到伊朗游价格便宜,有点心动。恰巧,弟弟报名,于是带上了我。弟弟说,我们兄弟俩,第一次出囯,我经济比你好,由我买单。自从云南回来后可能上了岁数,走路不及从前,登灵岩山祭祖,双腿抖忽,弟弟为此吃惊。一路上弟弟生怕我出了状况,看到我精神抖擞爬着又宽又陡石阶上天葬台,悬着的心放下了,并说,今后两兄弟一起出国多好呀!的确,天葬台有点离天三尺三的感觉,现在爬的是座新的,对面一座更高,更加高耸入云,否则怎么会叫天葬台呢?

  伊朗亚兹德市(拜火教的文化中心)天葬台有一千多年历史。亚兹德火神庙,有一盆圣火被称为“波斯文明之光”,据说从公元470年燃烧至今从未熄灭过!而在亚兹德火神庙附近散布着很多“寂静之塔”,这就是专门用来天葬处理遗体。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进行天葬仪式,后来被伊朗政府废止了。

  去年去西藏也想到天葬台看看,因行程没有只好作罢。在西藏只有得道高僧或者有德行的人死后才配得上这样殊荣。亚兹德市天葬台远看像座高耸入云堡垒,石阶高四、五十公分,有时拐弯,攀登非常吃力,到天葬台有石砌房子,留着狭窄门,远看像瞭望窗口。登上天葬台是一座圆形建筑,四面垒墙高三米左右,留进出道,中间有二米左右圆坑,用于处理尸骨的。站在放眼望去:天葬区规模宏大,天葬房零散无序,天葬房为了丧葬亲人防止传染病住宿一周而造的。

  我们正在拍照留念,领队小李上来了说:“这地方还敢拍照?”

  我一笑说:“我们不忌讳,视死如归!”

  天葬是拜火教习俗,拜火教又叫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诞生之前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国称为“祆教”,拜火教可以说是世界宗教之源流,宗教特色,我在《神话的力量》作了介绍。

2019年12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