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从“甲天下”桂林出发,途经南宁、东兴口岸1000多公里近20个小时的行程,到达越南首都河内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河内的夜市是喧闹的,摩托车川流不息,夜排档比比皆是,在华灯下忙碌不缀。河内的建筑与经过城市一样,有着法国的遗风,清灵而干瘦,一般门面不足5米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和大卖场,房屋不高,绝大多数是二至三层,最高的不超过四层楼,富有的人只是在房前砌一座翘角亭子,供主人品茶纳凉,显示不凡的气魄。
河内是法属印度支那邦总督府所在地,因此有许多19世纪法国式建筑,最典型的,如河内大剧院、统一饭店、巴亭广场附近的主席府、总理府及其一些机关的办公楼等。
我们下榻在河内金莲宾馆,第二天一早,便到河内游览,在游览时发现,河内中国游客很多,尤其是上海人最多,到处都听到“阿拉、阿拉”的上海口音。在河内,甚至在越南除了招牌是用越南拼音写的,听不懂越南话外,(当然,河内也有汉文招牌,中文介绍说明等),没有他乡异国之感。人民币几乎成了越南的第二国币,随时随地不用兑换便可使用,而且人民币信誉非常好,用越南人话讲,人民币不贬值,所以大家很放心。在海防赌场用人民币去赌,赢来的却是美元,说明了人民币的坚挺。
越南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不够富裕,城市规模较为落后。河内城市规模相当于中国中等城市,犹如中国六、七十年代,尤其是交通滞后,公共汽车很少,马路上基本上是摩托车,密密匝匝,川流如梭。越南人收入不高,常以开小店弥补生活,所以小店、小摊到处都是。花上约两万元人民币,买—辆从日本、韩国进口的摩托车便成了时尚,买物送货十分便利。一家几口人坐上摩托车兜风,潇洒时髦,这样河内就成摩托车的王国。我担心,长久发展下去肯定会对河内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排出废气太多。
河内大街小巷种植香樟树、凤尾树等树种,虽是暮秋时分,依然是郁郁葱葱。西湖波光粼粼,万顷如碧,荷风荡漾,花艳俏丽。西湖是河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市西北部。早在李朝定都升龙(今河内)时,西湖就已成为京城名胜。自李、陈两朝开始,西湖四周建造许多寺庙、宫殿,至今湖畔仍有镇国寺、真武观、金莲寺等。西湖旁还有十三别墅、胜利宾馆等现代大型宾馆,是游客避暑、住宿和观赏西湖美景的好地方。关于西湖的传说有多种,其中有一种是这样的:古时候,天上有两个仙女私自下凡,在返回天庭之时,各自从云端抛下一面梳妆镜以资留念,两面镜子分别落在中国的杭州和越南的河内,它们便成了两个美丽的“西湖”。
还剑湖位于市中心,被称为河内第一风景区。湖中有玉山寺、龟塔。传说著名将领黎利在地里掘到一把刻有“顺天”二字的宝剑,他用这把宝剑击败了敌人,当上皇帝,建立后黎王朝,史称黎太祖。有一天,他和臣子们一起游湖时,忽然,湖中浮出一只大乌龟,黎利拔剑向乌龟刺去,那只乌龟把顺天宝剑衔去,沉下水去。人们说,此乃灵龟讨还宝剑,故得名为还剑湖。龟塔位于湖中龟丘上,碧波塔影,交相辉映。北部湖中的玉山寺,是佛教和越南民间神祗。不远处有朱红色木结构的旭桥,将此寺与岸边相连通,桥头有耸立的笔塔,阮朝文人阮文超于山墙上的二个行草体大字“福”、“禄”,还有各种汉文楹联题对,可见汉文化的深远影响。还剑湖秀丽俊俏,绿荫似云,流淌着越南人民美好的向往。又有传说,黎太祖连年好战,使越南遭受战火之苦,他争战胜利后掷剑于池,化为绿岛,使越南人民安居乐业——这又是还剑湖的来历。
越南与中国也曾发生过“碰碰擦擦”,用越南人话讲,是兄弟之间的争吵,弟弟不听话,哥哥打了弟弟几下,不管怎样,毕竟是兄弟之间的事,吵归吵,兄弟归兄弟。可不是么,中国人民为了越南人民解放事业,奉献是可歌可泣的,在南人民抗击入侵者的节骨眼上,宁愿自己勒紧裤带,把大米、衣服、药品、日用品等装满一列列的火车作为头等政治任务送到越南前线,才使越南赢得了全国解放。当然,越南人也有怨恨,那是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放弃了对越南保护,1882年越南王室向法国入侵者投降,使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巴亭广场飘扬着越南国旗,1945年胡志明主席在这里发布了《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广场正中是胡志明主席陵寝,躺着越南一代伟人,79块草坪代表着胡志明79寿辰,供人们瞻仰凭吊。越南国会在陵寝对面,标志着不忘先烈遗愿,把越南引向富强的意念。胡志明故居在主席府内,这是他生活与工作的地方,在这里他领导越南人民解放斗争。故居郁郁葱葱,院中池塘锦鱼嬉戏,院内遍植芒果,以表示胡志明一心报国壮志凌云。胡志明不愧为越南民族英雄,他曾在中国学习抗战经验,打过游击。他还发下誓言,越南不解放决不婚娶,所以79岁逝世时还未娶亲。胡志明也是中越友好使者,“同志加兄弟”是中越友好脍炙人口的名言。
在游览中,我发现在河内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风俗的情结。导游阿蓉说,在法国人入侵之前越南叫安南,用的是汉字,远在三国东吴孙权时,吴兵驻守越南南部。我从镇国寺古庙中文字得到了佐证,庙中雕刻、铜铸文字,供奉的佛像与中国毫无差别,正如越南的湄公河源渊于中国的澜沧江。越南人起居饮食,生活习俗基本上与中国人相同,用碗、用筷,烹调方法也相类似,就连婚嫁也贴红双喜,也用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的喜庆字画,至于民族工艺品也无不烙着中国文化特色,我买的红木雕刻“弥勒拖宝”,是活生生的中国典故,从雕刻技艺到人物神态并无差异。
一群少年儿童系着红领巾向胡志明故居雀跃而来,他们如同一群鸽子,羽翼上扬起越南美好明天,扬起中越友好的未来,去系住新世纪元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