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很多风俗不但和中国内地不同,而且与发达国家、地区更是不同:
一、一妻多夫制。
近中午时分,我们到西藏人家作客。接待的是漂亮的卓玛,她身材的修长,皮肤净白,讲的一口流利普通话。卓玛家是政府出资造的,几间砖瓦房,房前一有不小的天井,种植桃花盛开着——这是我到西藏见到最鲜艳的桃花。走进房内,屋一盆盆兰花整齐地摆放着。随即我们走进客厅,客厅可容纳几十个人,从台子到厨窗,从墙壁到大门都是画着各色图案的画——卓玛说全是她画的。厨窗内供奉从寺院所赐的法器,吉祥物品。卓玛说,是她布施佛、法,僧所回馈的。卓玛一边倒着酥油茶,一边笑嘻嘻说:“我原来是教师,我们村没有比我漂亮的了,因为普通话说的好,所以政府叫我接待大家。大家看不出吗?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我要养四个孩子呢!我们这里是一妻多夫制。有游客问,我怎样睡觉?我们有我们约定,不会乱了次序,同房时以信物来指定哪个男人。
一妻多夫制或因母系社会遗存,或因经济贫困,娶妻困难西形成的规定。即一个女子同时与几个男子保持夫妻关系的婚姻制度。这种制度曾盛行于爱斯基摩的某一部落,美国的摩门教徒,允许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现在仍盛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和某些非洲原始部落,实行一妻多夫制度。及中国西藏的某些民族。一妻多夫制有两种不同形式:(1)同胞共妻制。若干兄弟共有一妻,长兄娶妻,弟享夫权, 生子都属于长兄,兄死后,其财产、地位及妻子都传给次弟;(2)非同胞共妻制。指一个地方上几个 男子共有一妻,由该女轮流到他们的住所同宿若干时日,若生小孩,则按某种仪式来确定其父,也有 女子留居母家,其丈夫分别往女家留宿,暂享夫权。 在这一制度下,凡初生之子,定为年长的丈夫之子, 依次类推.
二、转世灵童。
转世灵童在印度、中国佛教中没有这样传存之说。灵童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起源于公元12世纪西藏佛教,噶玛噶举派该派黑帽系首领圆寂后,门徒推举一幼童为转世继承人,从而创立了活佛转世的办法,此后各教派先后效法。公元14、15世纪之交,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并逐渐形成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大活佛系统。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最小弟子根敦朱巴圆寂后,为防止内部分裂,于是袭用噶玛噶举派的转世办法,由根敦朱巴的亲属及部分高僧,指定后藏达纳地方出生的一名男孩为根敦朱巴的转世,这就是二世达赖敦嘉措。由此形成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系统。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非掣签方式和金瓶掣签方式。历世达赖喇嘛都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才能得以确认,成为一项历史定制。班禅转世的宗教仪轨自清王朝颁行“金瓶掣签”法规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而日臻完善,形成为历史定制。
三、天葬。
天葬也是西藏特有丧葬形式,来源于释迦摩尼割肉喂鹰。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葬=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天葬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尸体到了天葬台,天葬师盘腿而坐,诵念超度经文,手摇卜朗鼓,吹起人骨做的号子,伏于周围群山之中的鹰鹫听到鼓号声,便纷纷腾空,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意思是:“安息吧”接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这些处理停当,鹰鹫纷纷上前,不多时,所有的肌肉和内脏都被子吃得干干净净。天葬师再把余下的骨头砸碎后,拌以糌粑,捍成团团,再把地上的血水粘干,然后扔给鹰鹫,直到没有一点遗漏。做完这一切,天葬师就到山下去洗手和刀具,整个天葬过程宣告结束。而藏族认为土葬是罪大恶极人所葬,挖个坑把尸体头朝下埋下去,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四、磕长头.、转山、转湖。
磕长头.、转山、转湖是古象雄国遗存, 古象雄国文化有一万八千多年历史。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在通往拉萨,在轧什伦布寺途中,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或轧什伦布寺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他们心中圣城拉萨、或轧什伦布寺。 在当地藏族群众的心目中,山、湖等等都是有神灵的,都是神圣的。
而藏传佛教又有转山、转湖的特点,属于民族特色、宗教习俗。因此,围绕湖水徒步的行走就被称为转湖,围山而转叫转山,以此来向湖中山中的神灵祈祷、表达虔诚的敬意,意在祈求好运、吉祥、健康等等美好的事物。 特别是每逢藏年马年的时候,转山就是个盛会,参加的人数相当的庞大。因为藏历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的十三圈。所以一般信徒是不会错过这个转山机会。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