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一早,我推窗望去,王之焕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迎面扑来,诗中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一会儿,又出现王维的《出塞》诗,那诗中又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两首唐诗,都是写敦煌的光辉诗篇,一千多年来,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的诗歌创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会处,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它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人、乌孙人和塞种人。后来,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迫使月氏人向西迁徙,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使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当时的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西至龙勒阳关,东到渊泉(今玉门市以西),北达伊吾(今哈密市),南连西羌(今青海柴达木),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到了敦煌,当地导游说:“敦煌莫高窟每天客游览,必须提早网上预约,一般散客不预约是买不到参观卷的,你们在上海未出发前已预约好了,是12号早上第一批,而且人数一个不能多少。”在莫高窟9公里处,投资几亿元新建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进入莫高窟前,先看数字高清电影《千年莫高》与《梦幻佛国》,当然,羊毛出在身上,票价也从155元提升到220元。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沙山东麓,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历经十六国、北朝、陏、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景区根据情况,安排每个旅游团不同洞窟进行参观,我们参观的是61窟、29窟、148窟、292窟、229窟、334窟、16、17窟等。莫高窟第61窟又名“文殊堂”,建于五代,窟主曹元忠。覆斗形顶下方四角龛内,画四大此窟又名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原为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的影窟。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秘室被王道士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人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除汉文写本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资料: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突厥文、希伯来文、梵文等。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吸引了我国及英、法、俄、美、日等许多国家的学者进行研究,由此兴起了一门新的国际性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148窟,据《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载,此窟是李大宾于盛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开凿。主室佛坛上,塑涅某某像,长15米。涅某某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佛右胁而卧,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涅某某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经西夏重修)。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某某经变》。南北壁佛龛内原塑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绢索观音已毁。现存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东壁门南北两侧分别绘《观无量寿佛经》和《东方药师变》,规模宏大,尤其是殿堂、角楼、院落、回廊、水榭等建筑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绘制精细,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前室现存中唐塑造清代重修的二力士、二天王、二狮子。
纵观莫高窟,由于时间久远,加上人为破坏,塑造的佛像、绘画基本上变色,有的残缺,有的难以辨认。要不是用数字电影拍摄,讲解员讲解,一般难以看得明白。敦煌不但给人们留下了辉煌的佛教文化,而且还给人们留下了辉煌的艺术,兰州舞剧团深入敦煌,从敦煌“飞天”中得到了灵感,使他们创作的《丝路花雨》,《丝路梦乐》以及《千手观音》震撼了世界,在舞蹈界,为发扬中国古老文明起了里程碑作用,而反弹琵琶雕塑却成了敦煌的标志,树立在市中心。
在九层楼前,弟弟忙于拍照,我却在思索着“坠崖饲虎”的故事。“坠崖饲虎”说的是释迦佛前身为王子,他见一群虎饥饿便跳崖饲虎,正因为前身跳崖饲虎,所以来身成佛虎,王者也。跳崖饲虎,是否有着伺王者胃的终寓意。这个故事在大雁塔有所反映:释迦佛成佛后见众教徒饥饿难忍,便化大雁坠落以供充饥之食而感动众僧。为什么到了十三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衰落了,我以为“坠崖饲虎”是其中之一,以身饲虎没有是与非,没有善良与邪恶之分,只讲自我牺牲精神,世上难道靠自我牺牲就没有掠夺战争?没有善良邪恶之分?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佛教曾从印度三个方向传出,即: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通过尼泊尔传到西藏;通过印度洋传到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传到中国,士大夫们用儒学对其改造,摒弃不合中国国情部份,而发挥满足统治阶层需要的方面,形成中国佛教的因果轮回,尤其在云冈石窟更能反映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