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绸之路记(6) 夯出铁铮骨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4 10:58:42

6月11日下午车行250公里前往嘉峪关,到了嘉峪关已是晚上。6月12日上午我们登上了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都是用砖石砌成,而嘉峪关却是用黄土垒成,夯土筑城别有风格,雄浑彪悍,却如彪形大汉,粗壮而豪迈。

嘉峪关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之一。我见到关城上匾额上“天下第一雄关”感到诧异,难道万里长城这条中华巨龙龙有两首,第一并列之例?这是不是嘉峪关人以嘉峪关早于山海关而自居,从而忽略了人们对历史的公认?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我们在城中行走,处处觉得嘉峪关建筑有不同凡响之处,城墙高大,城楼轩宇,城门宽敞、通道八达,处处体现出古人高超的智慧。定城砖是其中一例: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工匠们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放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我站在城楼上眺望,只见远处的祁连山脉如银龙似伏卧在眼前,我诗兴大起,遂写出《念奴娇·嘉峪关》:

砌城亝土,夯出铁铮骨,金汤铜壁。叠起崔巍冲霄汉,号角划空云截。战士高歌,烽火万里,为国当梁脊。苍茫落夕,思乡一曲哀笛。

垣落托塔祁连,连绵千里,横霸全无敌。皑皑卧龙河西跨,雪消涧泽千驿。荡漾清波,荒芜绿了,万落千村碧。相携玉手,共逰大漠荒邑。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